內容分類
37 篇文章・ 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5/12
微生物組成對於肥胖有深遠的影響:中等身材的無菌小鼠如果接受來自胖小鼠的糞便移植,就會變得比較胖。不論原先的那隻小鼠是因為吃太多不健康的食物1,或是小鼠有容易變胖的基因突變2,實驗結果都一樣。而在人類的肚子裡,又是怎麼樣的微生物決定我們或胖或瘦?
・2016/05/12
說到海膽,你是否只會流口水的想到黃澄澄的海膽壽司呢?你知道其實海膽是人類的表親嗎?你知道海膽除了拿來吃之外,還是一個很重要的模式生物嗎?
・2016/05/12
在媒體報導希格斯粒子的熱潮中,除了文字說明之外,一批色彩豔麗、線條清晰的數位影像被大量使用;它們像是照片,似乎捕捉了希格斯粒子在對撞機內被發現的瞬間。然而,我們真的能夠以肉眼見證比原子還小的粒子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這些數位影像呈現出了什麼樣的事實?身為一個觀看者,這些問題縈繞在我心中,久久不去。
・2016/05/11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電當然也只能靠自己省。為了讓省電計畫能落實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經濟部能源局從 2015年四月開始,號召全台十八個縣市,展開自己的電自己省計畫,訂下節省用電量百分之二的目標。這次計畫突破了以往中央主導的架構,鼓勵縣市政府的投入、強調民眾參與。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項活動的成果與願景。
・2016/05/11
自從電玩成為青少年與年輕成人最主要的娛樂活動之一後,每當特定類型的案件發生,類似言論就會出現在人群中,例如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等等。「暴力電玩會增加玩家在現實世界的攻擊行為、會促使玩家變得暴戾、會提升犯罪率、會使玩家道德淪喪、對暴力無感…...」這些貌似合理的說法,目前到底有幾分研究證據支持呢?
・2016/05/10
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做田野調查或科學研究,在這個公民科學當道的年代,你可以參與黑冠麻鷺繫放後的目擊回報,並且加入黑冠麻鷺故事館,讓戴著色環的黑冠麻鷺,成為你踏上公民科學的第一哩路。
・2016/05/10
你可能看過這隻草地上的怪鳥,也可能知道牠叫做黑冠麻鷺,但你可能沒注意到有些個體的腳上戴著有色腳環。這其實是一項已經持續六年的公民科學計畫,希望藉著你的熱心通報目擊黑冠麻鷺,加入黑冠麻鷺故事館一起討論這種古怪又逗趣的鳥類,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黑冠麻鷺的生活。
・2016/05/10
人類身上微生物相發展最重要的時期是嬰兒期。康乃爾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萊伊和本文演講者的實驗室共同研究,追蹤一名孩童從出生當天到 838 天大的糞便。我們從糞便中發現,這個自然產的男嬰腸道微生物群系,一開始類似成年女性陰道微生物,最後發展成為一般成年男性的微生物群系,不過在前後兩端時間點之間的變化很大。
・2016/05/10
當我們談到人際吸引的議題時,那句半開玩笑半真實的「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總是我們第一句想到的話。但是,人際吸引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如果真的是如此,那麼小魯恐怕只能靠著整形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了。幸好,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其實人際吸引這一件事情,並不是只有外貌吸引力這一個要素。
・2016/05/09
鄉民常說:「有圖有真相」,其實科學家也很相信這種事情。無論什麼樣的科學問題,一張精美的照片或是圖表,往往勝過千言晚語。「圖片恆久遠,一張永留傳」,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