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3/24
這種在厄瓜多爾中北部發現的「變形蛙」(Pristimantis mutabilis),能讓原本光滑的體表佈滿刺棘,這是首度知道兩棲類有「變形」的能力。
・2015/03/16
可愛的娃娃魚沒有耳朵,那牠要怎麼聽聲音呢?地球的生物千萬種,總有你意想不到的適應機制!
・2015/03/11
日內瓦大學(University of Geneva)的研究團隊發現,變色龍的易容術竟然是透過重新排列皮膚細胞表層奈米結晶的晶格!
・2015/03/02
當貓感到有壓力時,紙箱或是(在封閉公寓裡的)其他封閉的地方,會給它們的行為和生理帶來巨大影響。所以貓遇到問題時不會去解決,而是更傾向於逃避。這種情況下,紙箱就成了安全地帶。
・2015/02/27
東港有名的櫻花蝦是怎麼被發現的,櫻花蝦們為什麼特別喜歡東港呢?櫻花蝦會不會也成為下一個即將消失的菜餚?
・2015/02/17
極磁鐵礦是種氧化鐵,更是地球上最具磁性的天然物質。有趣的是,地球上數種動物也演化出利用極磁鐵礦的體內指南針。因此這些生物基本上有如配置了導航的第六感般,加上運用地標、太陽方位等,便能辨識方向。
0
1
・2015/02/17
《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生物多樣性的衰減如何導致文化貧乏》(Vom Verstummen der Welt: Wie uns der Verlust der Artenvielfalt kulturell verarmen lässt),則是要帶領大家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看我們身邊的生物多樣性逐漸消失的問題。與其述說那些消失的物種,在科學上有多重要,羅比森從一個很特別,也是生態學家比較少著墨之處來探討這個問題,就是從人類文化如何因生物物種大規模滅絕而變得貧乏的角度來著手
・2015/02/12
1858 年,已近半百的達爾文收到小他十四歲的探險家華萊士的來信,信中總結他到亞馬遜流域與婆羅洲探險考察後的心得。達爾文一開始以為這只是一個讀過他作品的後輩來函請求指教,但讀到後來卻心頭一驚,信末對於新物種如何產生的猜想不正是他埋藏已久不敢與人說的理論嗎?!達爾文目光不禁投向那個自 1845 年就鎖著那份草稿的抽屜⋯⋯。
・2015/02/02
雖然全世界的人口不斷增加,農業技術的提升使得糧食產量的供給仍足以打敗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悲觀預言,無匱乏之虞。而今論及其中居功厥偉的關鍵角色時,總是歸功於發現氮對植物營養之重要性的李比希與發明大量生產氮肥方法的弗里茨・哈伯。然而,法國的化學家布森格其實也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角色。
・2015/01/29
在森林、在海洋、在草原沙漠裡,存在與人類社會迥然不同的野生動物生態圈。人類亟欲窺伺動物們的日常生活,駐足於動物園以及電視播放的動物特輯前,卻難得有機會能夠真正一探究竟。實際與野生動物們相處是什麼感覺?有什麼樣的撇步?如果短期內無法親身參與,那麼就來本次的M.I.C.,讓長期與野生動物相處的生態攝影導演許鴻龍,以及曾在南非擔任獸醫志工的胡雁宜,一同分享與動物親密接觸的每一瞬間!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