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7/31
《侏羅紀世界》惹毛了不少科學家,原因在於,雖然《侏羅紀公園》和《失落的世界》原著小說在科學上仍有不少缺失,但麥可‧克萊頓已很嚴謹地使用當時科學界最新的想法,如果麼大型的製作不沿續這種精神,是對麥可‧克萊頓的無情羞辱!其實在《失落的世界》的電影版,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把原著小說裡頭大量的科學元素刪除,著重在恐龍大鬧聖地牙哥市,已經讓很多科學家大失所望了。
・2015/07/30
在他眼中,非洲獨具魅力。李文斯通引發了英國公眾前所未有的非洲熱,他們渴望更多的探險故事,而默奇森要滿足這項需求。他號召他的黑暗大陸核心探險小組:李文斯通、理查.伯頓和約翰.漢寧.史皮克等,這群人可是他費心照料的「獅子」。
・2015/07/30
一個在巴西發現的化石,約有1億2000萬年歷史,是第一個發現有四隻腳的蛇類化石。這個化石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蜥蜴演化到蛇的過程。四腳蛇體長只有20公分,前肢和後肢分別為4毫米與7毫米,因此乍看之下很難看出牠的四肢,但是放大一看竟然還有五根指頭!
・2015/07/30
其他出包的恐龍狀況 恐龍這支稱霸中生代(Mesozoic)兩億五千一百萬年前至六千六百萬年前的陸生脊椎動物,首次出現於二疊紀(Permian,299─251 百萬年前)晚期,並在三疊紀(Triassic,251─199.6 百萬年前)中期成為優勢陸棲動物群,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一億六千萬年之久。如果把地球歷史的五十億年壓縮成一天廿四小時,恐龍大概在舞台上唱了四十六分鐘的戲,而我們智人則才出場不到一分鐘(約五十八秒)而已。
・2015/07/29
《侏羅紀世界》打破多項影史票房紀錄,全球再度掀起恐龍熱,不知道大家心中會不會有個疑問:片中兇猛的暴龍以及其它敏捷的肉食性恐龍的牙齒究竟有什麼特殊構造?可以承受反覆咬碎骨頭、撕開肌肉等劇烈動作?台灣團隊參與研究發現:肉食恐龍牙齒的秘密其實在於「鋸齒」。
・2015/07/28
六月中《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上映時,我臉書動態上充滿《侏羅紀世界》文,不過我還是堅持不花自己的錢去電影院看,因為這部違背廿年來所有恐龍研究進展的電影,是不折不扣的黑心商品,跟賣地溝油沒有兩樣。
・2015/07/27
想像一下,你悠游在一個平靜的海域,海鷗從你頭上飛過,陽光灑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好不自在。但是,就在此時,沒錯就是這個but,背景音樂開始變得低沉,甚至天空颳起風下了大雨,遠方突然出現一個你一定熟悉但不想面對的東西,只露出鐮刀狀的背鰭朝你游了過來。
・2015/07/24
電影侏儸紀世界裡的帝王暴龍因為被植入了樹蛙、烏賊和迅猛龍等其他生物的基因,不僅得到了調節體溫、改變膚色等特殊能力,更擁有讓主角一行人和螢幕前的你我膽顫心驚的超高智能,而這一切,就是「基因平行轉移」的成果。
・2015/07/20
人為餵食雖然可以讓野生動物獲得暫時性的溫飽,但是長時間下來,對野生動物的行為、健康、環境的污染,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為我們對野生動物的瞭解還很有限,不知道牠們應該怎麼吃才能吃得健康。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盡力維持野生動物與大自然原有的互動方式,自然的棲地才是野生動物最好的灶咖。
・2015/07/19
嗡嗡嗡,嗡嗡嗡!我們都有被蚊子咬的經驗,也都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咬人的都市傳說,例如體質的酸鹼度、吃素與否等等,到底蚊子是根據什麼條件來鎖定目標的呢?最近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團隊發現,對蚊子來說,遠距離的時候二氧化碳最重要,但是等到距離拉近以後,溫度、氣味以及視覺也對蚊子選擇目標有很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