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
1517 篇文章・ 4085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8/01
臺中烏日區有一棵老茄苳樹下有一座小廟,某日透過乩童扶乩宣稱:一直以來被尊稱「茄苳公」的自己,其實是「茄苳娘」!先別說茄苳樹王公還有分性別了,你會認茄苳樹嗎?你知道茄苳樹跟嘉慶君是好朋友嗎?雖然在民間信仰中,茄苳樹王公的數量也許略遜於大夥熟悉的榕樹,但與茄苳相關的故事,卻很可能讓其他樹種都望塵莫及呢!
・2017/07/26
臺灣數值地震模型 (TNEM) 由中研院地球所李憲忠副研究員開發,可以精確且快速分析出地震發生的過程,了解歷史地震、現今地震及未來的情境地震,為防災帶來重要的貢獻。
・2017/07/18
生活在潮間帶的卵石海膽,外觀和一般又尖又刺的海膽不同,它們的存活有賴兩種演化適應:其一是特別的頂部尖刺變成了光滑的表面,以降低海水的沖刷力;其二是擁有特別強壯的足部,可抓住下方的石頭。卵石海膽底部有數以百計的管足,並利用小型的真空吸盤來製造吸力。
・2017/07/17
由於生物生長及繁殖所需物質能在地球循環及供應,生命也才得以在這個世界生生不息,這個重要的循環過程,在生命之母的「海洋」也正時時刻刻進行中,而負責循環物質的關鍵主角之一,就是遍布全球上層海洋的「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何東垣團隊,在南海、西菲律賓海、西北太平洋與實驗室之間航行,探索控制不同浮游植物生長及分佈的環境因子,進而刻劃出物質在海洋及地球循環的軌跡。
・2017/07/14
「蘭花要怎麼澆水呀?」「好幾天才澆一次真的可以嗎?」,花店老闆大部分會說,2-3 天或更久澆一次就好,不過究竟為什麼姿態嬌貴的蘭花,可以不用常常澆水呢?答案就藏在它的根部構造之中!
・2017/07/05
開花植物為了繁殖,需要仰賴授粉媒介的幫助。然而在吸引這些授粉者的同時,植物須面對一個難題:如果授粉者受香氣濃馥的花朵引誘,完成授粉任務後在植物上產卵,孵化出擁有無盡食慾的小毛蟲,貪婪地啃噬著可口的葉片。此時植物能夠以什麼方法應對呢?漸狹葉菸草是一種在夜晚開花的植物,在開花時釋放 (E)-α-香檸檬烯,引誘菸草天蛾成為授粉者。然而在白天時,被天蛾幼蟲攻擊的葉子受到刺激,會經由訊號傳遞路徑釋放同一種化合物,吸引菸草天蛾的天敵,藉此達到間接防禦的效果。
・2017/07/0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努力想成為生態工程的河溪治理,為何常變成生態殺手?關鍵之一在於為
・2017/07/03
時至今日,人類的生活品質比幾千年前大幅進步,與人共同生活的貓,任務也從最初的獵捕老鼠,成了陪伴人類的沙發馬鈴薯。這回的研究,大大增進我們對貓馴化歷程的了解;不過粒線體 DNA 畢竟只能反映部分的遺傳歷史,不如整個細胞核基因組,期待未來科學家能取得完整的古貓基因組,拼湊出更詳細的貓族大歷史。
・2017/07/02
對於鰻魚的洄游行動,科學家假設鰻魚苗具有地磁的感受能力,並且具有「磁場地圖(magnetic map)」這種源自演化上的記憶,當鰻魚苗感知磁場接近的狀況,就會喚起鰻魚本能地進行某些行為因應。為此,邁阿密大學與瑞士相關研究機構所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嘗試探討鰻魚幼苗是否具有感受地磁的能力,並探討地磁上的細微變化是否影響牠們的游泳行為模式?
・2017/06/30
石珊瑚是生活在淺海的一種常見生物,它們的碳酸鈣骨骼中含有微量有機氮,已經被前人證實可以記錄環境中的氮同位素組成,隨著珊瑚的生長,珊瑚骨骼會完好保存和記錄珊瑚生長環境中氮同位素組成的變化。筆者帶領研究團隊透過南海的珊瑚追蹤人為排放氮的證據,首次直接證實人類排放氮的確可以傳播到遠洋,該研究結果於 2017 年 5 月發表在 Science 期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