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脈動
741 篇文章・ 391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7/10
2016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造成台東災情慘重,北台灣卻像是撿到一個颱風假一樣,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路徑圖從預測的擦過北台灣,到後來實際上是貫穿南台灣,這樣的「誤差」造成許多人怪罪中央氣象局預報失準,或直指其他國家預測比台灣準確。我們總覺得氣象預報準確是基本要求,但實際上中央氣象局真的有苦說不出......
・2016/07/03
以色列有個出產石灰岩的採石場,恰好位於走滑斷層上,而其斷層滑動(摩擦)面聳立於地表上數公尺。特別的是,此斷層表面光滑無比,儼然像一面鏡子(斷層鏡子)。斷層鏡子是地震的產物,那麼在時常發生地震的台灣是否容易看到呢?
・2016/06/23
從重建文明的角度來看,最糟糕的末日就是全面核戰。就算你幸運脫逃,沒有跟整座城市一起陪葬,現代世界的物料大半都被毀滅,滿布塵埃的黑暗天空和地面都遭落塵毒害,農業發展受阻。另一種情況是,太陽日冕大量拋射,就算沒有直接致命危害,這點卻也同樣糟糕。特別是強烈的太陽噴發,轟擊地球磁場,像敲鐘一樣引發振盪,在電力輸送線中誘發強烈電流、摧毀變電器並瓦解地球各地的電力網。全球停電會擾亂水、瓦斯的泵送作業和燃料的提煉,人群四處流浪,迅速耗盡剩餘物質。末日降臨後,我們該如何重建文明?而當初熟悉的世界,又會變得如何呢?
・2016/06/20
無需衛星,不必繞地球一圈,二千二百多年前,埃及的埃拉托斯塞尼就已經算出地球的周長。這方法很簡單,其實我們用一根竿子就可以做得到!
・2016/06/06
世界末日的傳說與謠言從未停止,這次連霍金都出馬參一腳?!究竟是真是假?就跟著科學新聞解剖室一探究竟吧!
・2016/06/04
《4 = 71》的原作英名 Time for the Stars,是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之一,有「科幻先生」之稱的羅伯特.海萊因(Robert A. Heinlein)於 1956 年所成。會說「重拾久違」之趣,是這部短薄灑脫的作品,有著輕簡卻豐富、通俗卻深刻、幽默卻縝密的文風與筆力,讓人開始抱著「輕鬆看看」的心態卻在不知不覺的情境中欲罷不能,到最後感慨萬千更沉思良久。對照近年聽聞閱歷的相關現實中,以「人」為觀察主體、參與運作、表現載體的科學、科技發展的環境與重大事件,在對現象、真相、事理的探究與叩問上,我常常在經典科幻作品更容易找到科學的原旨、科技的初衷。
・2016/05/31
盼了多年,今(2016)年終於盼到了地震地震速報(強震即時警報)簡訊的影子!雖然技術上我們早有地震預警(Earthquake Early Warning,指的是地震發生後提前預先警告)的能力,但這最後這一哩路我們走得真久…...
・2016/04/25
2016 年 2 月 6 日發生美濃地震,學者與官方的發言不約而同說出了「盲斷層」,而後更有「雙主震」等名詞,這兩個專有名詞著實讓一般民眾十分的困惑,難道這個地震真的非常特殊或嚴重,才需要用這麼多的名詞去形容它?
・2016/04/22
今天是4/22世界地球日,google 首頁的有五種不同版本,分別代表了:苔原、森林、草原、沙漠和海洋等不同的生態系。這些地區正面臨了哪些環境議題呢?保護地球,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事?趁著世界地球日一起來關心吧!
・2016/04/18
大陸漁船在東沙大量採撈珊瑚、魚貝類和海龜的事件,再度讓珊瑚是否應禁止採捕成為關注焦點;另一方面,臺灣的珊瑚漁業也是眾人關心的議題。這兩件事看起來相似,事實上卻大不相同。前者採撈的是生長在淺海珊瑚,包括造礁珊瑚和紅扇珊瑚;後者則是生長在深海的寶石珊瑚;兩者的物種、價格、生態環境和採撈方法都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