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理
1229 篇文章・ 113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10/10
2019 / 10 / 26 (六),超過 300 場科學、人文活動任你挑!每年 10 月的中研院開放參觀日,是國內最盛大的科普盛會, 院內 31 個院所、研究中心,精心設計活潑精彩的展覽與講座,熱烈歡迎 5-95 歲的科青、文青、知青們,一起進攻中研知識大迷宮。
・2019/10/09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鋰電池的發明!由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吉野彰共同獲獎,為什麼小小的電池卻可以改變世界呢?
・2019/10/08
抬頭仰望星空,我們知道人類在宇宙當中相當渺小,但我們的野心很大:我們想要知道宇宙從何而來、我們想要知道太陽系外的宇宙。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獎理由說出來相當的中二浪漫:對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貢獻。 獲獎的科學家為James Peebles和Michel Mayor、Didier Queloz,獲獎者的研究領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解宇宙的結構和歷史;另一個部分,則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行星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
・2019/10/08
以前的數學家們想到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堆放最多的砲彈,從這些觀察與計算當中,探討更多幾何問題。快來看看哈里奧特和克卜勒是如何堆球的吧!
・2019/10/07
生活中,如果不小心在紙面上灑了針,整理起來一定很麻煩,沒想到竟然有人要求客人隨意把小針往白紙上扔!更奇妙的是,這些拋在白紙上的針與平行線相交數量竟有辦法獲得圓周率近似值?一起來看看蒙地卡羅方法到底是什麼吧!
・2019/10/03
一時出遊一時爽,一直出遊一直爽!不過外面太陽好大,為了不要被曬傷,就是要塗防曬乳,對吧!但是,你知道其實大部分的防曬乳都沒有經過藥品的安全測試嗎?就讓我們來看看為甚麼吧!
・2019/09/30
物理成績低代表的應是「學習方法和態度有問題」,並不代表自己的腦袋不好。改變學習方法,學會深入思考、多思考,是學習的不二法門。千萬不要輕易因為物理成績低,就下定論自己能力差而學不好物理。
・2019/09/27
中研院蔡明道院士和中央大學陳青諭助理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子顯微術,呈現出酵素在原子尺度的立體結構。藉由此研究,本文將從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開始,為讀者揭示這項最新科技的原理、發展史,以及其在結構生物學上的重要貢獻,最後介紹中研院冷凍電顯中心建置後帶來的的重大意義與學術未來。
・2019/09/27
生活中總是不乏有面臨兩難的時候,有時候我們靠著獨特的直覺(?)做出選擇而度過難關或者沒有,那像戰爭這麼重要、關係著無數人安危的事,總不能魯莽地決定吧?幸好,一位喜歡打牌的數學家把遊戲中的策略和小手段充分研究,並且給出了一套可以應用在經濟、政治、外交等領域的「賽局理論」,讓決策者能夠詳細評估,以做出理論上更有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