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05/06
出生於奧地利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開創了精神分析,提出潛意識的革命性的概念。他認為可以透過夢境與下意識的動作來釐清創傷來源與心理防衛機制,以了解真正的本我。問題是夢中事物的象徵意義完全取決於心理醫生的主觀詮釋,而佛洛伊德又近乎偏執的老愛將一切歸之於「性」,更是為人所詬病。因此他門下的弟子,如榮格、阿德勒等人後來也都紛紛與他決裂。
・2015/05/05
1933年的今天,紐約時報以頭版報導了央斯基的發現,引起廣泛的注意,畢竟在此之前只知有宇宙射線與宇宙輻射,從未聽聞天體也會發射無線電波。而對天文學家而言,這意味著除了光學望遠鏡,也可以用無線電望遠鏡觀測天體,一窺壯闊瑰麗的遠方星系、天體的誕生與衰亡、乃至百億年前的宇宙樣貌,因此這一天可說是無線電天文學的濫觴。
・2015/05/04
試著背下這組數字:26535897932384626433。三、二、一,好了,你能背出幾個數字?我猜不會超過9個,但也不會低於5個,平均而言,一般人能記得的個數就是7正負2這個區間。1956年的今天,美國心理學家米勒(George Miller, 1920-2012)發表論文〈神奇的數字:7±2〉(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論文標題正是他的實驗結果。
・2015/05/03
在物理學上提到湯姆森,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森,他因為在 1897 年發現電子而獲頒 1906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身為他的獨子,又投身與父親同樣的研究領域,G.P.湯姆森(George P. Thomson, 1892-1975)想必承受極大心理壓力,亟欲走出自己的道路。
・2015/05/02
當我們往罐子中倒入粉末,像是把奶粉灑進奶粉罐裡、把鹽倒進鹽罐裡,或是將較大的顆粒,像是把咖啡豆倒入咖啡機之中,是否有注意過這些粉末、顆粒在罐底的樣子呢?當我們稍微觀察它們,會發現這些粉末在罐子底部堆積,像沙漏一般的形成了一個小山丘。
・2015/05/02
1800年4月,英國皇家學會主席班克斯(Joseph Banks)收到一封來自義大利化學家伏打的信。他打開一看,原來是伏打的論文,描述他如何將鋅片、濕紙板、銅片三者層層相疊,而產生持續穩定的電流。班克斯既震驚又興奮,如果論文屬實,這將是人類史上第一個電池啊!問題是信中只有論文的前半部。 原來伏打考慮到英法戰爭還在進行,不知信件能否順利抵達,所以將論文拆成兩部分投遞。班克斯還沒等到另一封信,已經忍不住跟老友卡萊爾醫生(Anthony Carlisle)分享這消息。卡萊爾看了這半篇論文後也是又驚又喜,他也忍不住了。他向化學家好友尼寇森(William Nicholson)透露論文內容後,兩人決定親自實驗看看「伏打堆」電池是否真的能產生電。
・2015/05/01
1722年,15歲的林奈(Carl Linnaeus, 1707-1778)不抱任何期待地等著熬完初中最後一年。生長於瑞典南部鄉下的他從小就喜歡植物,放學逕往森林裏跑,很少讀書,因此除了生物,其它科目都不及格,上學總要面對不停的處罰,但最痛苦的莫過於整天得坐在教室裡。他已預見未來一年仍是如此。
・2015/04/30
21歲所寫的碩士論文在相關技術尚未問世之前就預先「發明」了現代電腦;32歲又憑一己之力發明一門前所未有且影響深遠的科學──資訊理論,而且內 容完整,立即可用。他將密碼學從藝術變為一門科學,他率先示範了人工智慧的可能。除了「天才中的天才」,還能怎麼形容這位「資訊理論之父」夏農?!
・2015/04/29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世紀交替之際,出現許多極具天賦之科學家,造就現代科學的風起雲湧。其中法國數學龐加萊(或譯龐卡赫)是個異數,不但在代數、數論、微分方程、幾何、拓樸學等不同領域都做出開創性的成果,又能思考其物理意義而提出超越時代的深刻洞見,是難得一見的全面性天才。
・2015/04/28
自從十九世紀中期,黎曼等人推翻了兩千多年來顛撲不破的平行公設後,數學家們明白不能再憑直覺接受所謂不證自明的公設或定理,決心從地基開始,重新打造完美無瑕的數學體系。希爾伯特在一九二○年代提出的「希爾伯特計劃」明白地訂出目標:用嚴格的形式化語言表達所有數學陳述,並能滿足完備性與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