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4/11
今年(2020)的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已於 2 月 7 日早上公布了國內各科別獲獎人、大會青少年科學獎,以及本年度將作為臺灣代表出國競賽的隊伍。本文收錄數學科、物理與天文學科以及醫學與健康科學科的相關研究。
・2019/10/10
2019 / 10 / 26 (六),超過 300 場科學、人文活動任你挑!每年 10 月的中研院開放參觀日,是國內最盛大的科普盛會, 院內 31 個院所、研究中心,精心設計活潑精彩的展覽與講座,熱烈歡迎 5-95 歲的科青、文青、知青們,一起進攻中研知識大迷宮。
・2019/09/24
從2013年開始,每年九月德國海德堡桂冠論壇(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 HLF)像是個大磁鐵,把全球數學與電腦科學界的大神都吸到海德堡來,我們泛科學為全球15家獲邀媒體之一,海德堡桂冠論壇期間(9/22-9/27)我將在現場,為大家帶來更多後續報導與介紹。
・2019/09/18
北美館的年度大展:「池田亮司個展」,乃是亞洲藝術界的盛事。池田亮司藝術家善於將聲音做為主要創作元素,利用豐富的素材,並融入音樂、物理、程式、生物、宇宙時空等等概念,在北美館推出了一場兼具視覺、聽覺、心靈的極致饗宴。
・2019/07/04
當語言的隔閡夾在其中,譯者既是轉譯者、也是引路人。作為最仔細的讀者,身處在作者與讀者之間,看到的是怎樣的視界呢?這次的《PanSciTALK》: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譯者的視界,邀請資深科普書籍譯者楊玉齡及臺師大翻譯所博士林俊宏,帶我們一探翻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科學內容艱深又龐雜,譯者該如何見招拆招,以精準傳達作者真意?
・2019/06/10
大家好,我是侑倫,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AS)的模具工程師,目前在家中的模具公司上班。但我大學念的是中山醫學大學的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因此大學時的訓練和現在職業應用上毫無關係。之所以會回家做模具,主要是因為家父是模具工程師,在該領域已經經營超過40年,認為模具是不錯的行業,希望我繼續傳承下去。
・2019/06/10
大學順利進入了台大物理系,以為從此就能按照自己的規劃一路走到NASA,沒料到大學四年反而讓當初目標堅定的我產生了動搖。尤其在大四時不停捫心自問,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物理這條路真的適合我嗎?後來選修了一門電影通識課,原本就愛看電影的我,彷彿在五里霧中找到了一盞明燈,發現了自己真正有熱情投入的事情。退伍後,雖然繼續念大氣科學研究所,但整個心思其實都在電影上,甚至為了到法國學電影,而去學了法文。偶然的機緣下我到了法國當交換學生,之後放棄了原本的研究所,申請到法國的電影研究所,選了甚為冷門的電影修復。
・2019/06/10
我之所以會選擇就讀生物科技學系,大概是因為高二時遇到一位很認真的生物老師,她讓我重新對生物學科產生了興趣,在那之前,我的生物成績一直都不好。2007年年初,媒體報導很多關於氣候變遷的事情,加上系上老師的研究目的幾乎是針對「製藥」為主,從小吃藥吃到想吐的我,未來實在不想去叫別人吃藥,所以我算是選錯學校還是科系嗎?我到現在也還不確定。大三下學期我才算是確認自己未來不會做生物醫藥相關的研究和工作。我從小就喜歡聽人說故事、喜歡看好文章,加上從小喜歡寫作文,特別是論說文,大四時我不斷反覆思考「我這樣一個非環境學科出身的人,若畢業要一邊添補家用、一邊接觸環境議題,恐怕只有記者這一行能給我機會了吧!」
・2019/06/09
讀書時期某天意外從國外的科技網站上,發現了UX 設計師的存在,完美契合我對夢幻工作的所有定義。但剛開始因為這是近幾年才興起的產業,在非相關領域較鮮為人知,所以朋友、家人聽到這個職業名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一臉茫然。
・2019/06/09
我目前在一間台灣的軟體公司上班,其中大一部份是在做流體相關計算,以及協助開發軟體,提供使用者良好的服務,這個工作與土木系的學科略有相關,並不是正相關。然而不管是大學或是博班的訓練,都對我目前的工作內容都有關係:土木系五大組中,大地水利組可架接水文以及土壤方面的知識,跨組別的數值方法、程式設計也可做為入門訓練,而測量組所習得的GIS與遙測知識,則是從事地球科學模擬時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