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大抖宅_96
科學大抖宅
36 篇文章・ 1711 位粉絲
在此先聲明,這是本名。小時動漫宅,長大科學宅,故稱大抖宅。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人文社會議題鍵盤鄉民。人生格言:「我要成為阿宅王!」科普工作相關邀約請至 https://otakuphysics.blogspot.com/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8/31
不久前(2020 年 6 月),國內外各大媒體紛紛報導,英國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應有 36 個智慧文明,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無獨有偶,在 2018 年便有報導指出,英國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的學者公布,人類是銀河系中唯一高等智慧物種的可能性高達 53% 至 99.6%。明明是類似的問題,相隔兩年的研究卻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2020/06/21
日環食你看了嗎?如果錯過這次2020年6月21日的天文奇觀,下次要在台灣本島看到日環食,可得等到2215年了。真的錯過也沒關係,除了去其他國家看之外,也可以用特別的方式來「看日食」喔!?
・2020/05/26
十七世紀末,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理論象徵現代天體力學的開始;人們利用物理原理來描述天體運行,並藉由天文觀測逐步修正理論或計算方法的缺失。以天王星的發現為契機,科學家開啟了一連串對行星軌道的研究;這些事件不但成為天體力學發展史的重要標誌,最終竟促成重力理論的演進,甚至延續到現今,反應在我們對黑洞的觀察上。
・2020/05/18
2020 年 2 月 28 日,弗里曼‧約翰‧戴森(Freeman John Dyson)去世,享耆壽 96 歲,國際各大媒體紛紛撰文哀悼。他是只有學士學位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榮譽教授,一生獲獎無數;其最知名的科學成就是促成量子電動力學的完備。除此之外,戴森還涉足諸多不同領域,包括數論、生命科學、固態物理、天文物理等等。
・2019/12/17
史稱科學革命的這段時期,大大加深了人們對理性求取知識的信心。 然而,每當有新的科學理論出現,社會不見得能馬上接受,或要經歷觀點的衝突與思想的轉化;隨著證據越來越多,最後才獲得大多數人認同。牛頓在發表他的理論之初,同樣面臨其他學說的競爭;其之所以能夠廣為人知、最終成為學界主流,某位女性居功厥偉──她參與了十八世紀學派間的論戰,也是史上第一位深刻理解牛頓學說的女性;她將牛頓以拉丁文寫成、內容艱澀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翻譯成法文,並鉅細靡遺地加上自己的解說和註釋。法國當時是歐洲最強盛的國家,《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法文版的出現,對牛頓思想的普及帶來很大幫助,也間接促進其地位的確立。奈何她的婚外情人名聲太過響亮,使其推廣科學的成就往往被後人忽略。 她,就是埃米莉.沙特萊(Émilie du Châtelet)。
・2019/04/10
「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當我們想像「看著」黑洞的時候,可能是這樣的感覺...嗎?現在,你有可能可以稍微體驗一下凝視黑洞是怎樣的感覺了!今日(2019年4月10日)晚上,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偕同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淺田圭一和中村雅德,與布魯塞爾、聖地牙哥、上海、東京和華盛頓特區等五地同步舉行記者會,發布令人興奮的消息:由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提供的黑洞觀測照片。
・2018/09/24
2018年9月24日,台灣時間下午3點45分,全球的數學家和數學迷們,都將目光聚焦於德國的海德堡桂冠論壇(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世界各地的數學家和電腦科學家每年一度聚集於此,和獲邀的學界大師進行交流。演講台上,英國頂尖數學家麥可.阿蒂亞(Michael Atiyah)正準備發表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的證明。
・2017/12/21
為找出原力的祕密,我們討論了目前已知的四種基礎交互作用(電磁力、弱力、強力和重力),以及它們的基本原理。很可惜地,當中並沒有原力。不過,在這四種基礎交互作用中,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與原力性質類似的力呢?
・2017/10/16
2017年10月3日,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對重力波偵測有卓越貢獻的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巴瑞.巴利許 (Barry Barish)。諾貝爾餘波仍持續蕩漾的現在,2017年10月16日,LIGO、Virgo和全球各地的天文台團隊聯合召開記者會宣佈,發現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重力波及電磁波!(一再有大發現,可以這麼犯規嗎?)
・2017/07/21
昨天(2017年7月20日),加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團隊在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文章,宣佈發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確切的存在證據。他們利用超導體和拓樸絕緣體製作出嶄新的實驗裝置,成功觀測到他們想要的現象,顯示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研究團隊並借用提及反物質的暢銷小說《天使與魔鬼》書名,將之取名天使粒子。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