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鞠躬拜票解剖學——論安全有效率的宋楚瑜U字前彎

活躍星系核_96
・2016/01/11 ・316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11 ・六年級
相關標籤: 鞠躬 (1)

文/翁婉瑩(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先後任職於政黨、立法院、行政院與地方政府。結束14年政治領域工作後,目前為瑜伽老師和自助旅行背包客。)

2016總統與國會大選進入倒數一週,候選人們無不卯足全力,地毯式地掃街拜票,做最後的衝刺。 而各種「運動傷害」由此而生,包括拜票、演講的喉嚨燒聲、長時間步行、站立宣傳車的足底肌腱發炎、握手、揮手造成手臂與手指過度使用的痠痛等等。

雖然各路競逐中原人馬,自有抒解招式,但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四度參選總統的宋楚瑜。

今年74歲的宋楚瑜,在去年12月27日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以驚人的軟Q腰身,三次高舉雙手,前彎超過90度、手指點地的U字鞠躬拜票,不僅讓對手當場看傻,電視機前的民眾,也不禁從沙發站起來,試試自己有沒有辦法前彎到手指點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業醫生指出,宋楚瑜的柔軟度異於一般長者,平常應該有做相關訓練,沒有練過民眾應避免貿然過度彎腰,以免造成腰椎受傷。

1月9日在臺中的大型造勢晚會,宋楚瑜拉著小他30歲的副手徐欣瑩,再度以超過90度、手觸地的大幅度鞠躬,向選民拜票。雖有司儀提前預告拜票動作,相對宋楚瑜穩定輕鬆的前彎,年輕的徐欣瑩卻顯得僵硬而勉強。

1426478_10205695967858739_601973471289259081_n
來源:自由時報
來源:宋楚瑜找朋友FB粉絲專頁
來源:宋楚瑜找朋友FB粉絲專頁

讓我們再看更仔細一點……

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來源:udn聯合新聞網

看出來兩人姿勢上的差異了嗎?一般人一想到要做屈體前彎(或是像我媽要跟朋友比賽柔軟度),大多是直接前彎,拉長下背與手臂,試圖達到手指點地的目標,甚至會上下晃動身體,嘗試讓手觸地。(如圖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比賽誰軟Q的的動作,如果貿然猛力前彎、站起,再加上地心引力,很容易造成腰背、大腿後側拉傷等急性傷害。但為何 74歲的宋楚瑜做起來卻放鬆柔軟呢?甚至還可以先雙手高舉過頭,連續三次大幅度前彎拜票?

動態影片如下:

2015年12月27日第一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會:宋楚瑜鞠躬從5:00開始
https://youtu.be/zr7ADkSBklg?t=302

2016年1月10日台中造勢晚會:宋瑩鞠躬從1:00:40開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部挺宋進總統府】
宋楚瑜有兩個「有」:有經驗、有能力
宋楚瑜兩個「沒有」:沒有私心、沒有包袱

宋楚瑜找朋友貼上了 2016年1月9日

為什麼他的咖骨架嫩Q

除了醫生說的,平常有在練,以及上台前有充分暖身(話說連續辯論和演講一小時以上,也暖身夠久了),宋楚瑜利用一個安全有效率的小動作,讓他的軟Q「異於」一般長者。

「微彎膝蓋」。

他先彎曲膝蓋,讓下腹部靠近大腿,手指自然觸地,前彎就變得輕鬆而安全,而對照組徐欣瑩繃直膝蓋、拉長手臂,同樣達到前彎的目的,卻略顯勉強吃力。

以解剖學來說明,前彎是脊椎的屈曲,讓髖關節和大腿的角度變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要達到安全、穩定、放鬆的站姿前彎,必須先由髖關節啟動,主要的肌肉動力來自於:豎脊肌(註1)、 臀大肌、膕繩肌、 腓腸肌 、梨狀肌(註2),利用這些肌肉的延伸,來控制上半身下降的幅度,而通常帶動髖關節彎曲的腰大肌和髂肌,如坐下、站起,步行、跑步、抬腿等主動動作,這些肌肉此時只是被動的收縮。(圖1)

圖1
圖1

但現代人因長時間坐姿或姿勢不良,導致肌肉緊繃僵硬,較難拉長、放鬆動力肌群(豎脊肌、 臀大肌、膕繩肌、 腓腸肌 、梨狀肌等)來帶動髖關節前彎,而又要以手指碰地目標下,便會以直接彎曲下背,在髖關節尚未前彎至安全角度前,過早以肩膀和手臂出力的方式,將身體下拉,此時下背與腿後側都處於容易損傷的狀態下(圖2、3):

圖2:緊繃、無法放鬆延伸的下背、臀肌與腿後側肌群
圖2:緊繃、無法放鬆延伸的下背、臀肌與腿後側肌群
圖3:過早出力的肩膀與手臂
圖3:過早出力的肩膀與手臂

因此,要達到安全、放鬆、有效率的站姿前彎,請參考楚瑜的作法,「彎膝蓋」來啟動髖關節前傾:

  1. 膝蓋微彎,足底踩穩,腳掌、膝蓋分開與臀部同寬,增加下半身穩定度,同時膝蓋不內倒,膝蓋對準第二、三腳趾。
  2. 手可插腰或放大腿,吐氣時持續脊椎延長,包括頸椎延伸不低頭,前彎至下腹碰大腿,髖關節角度自然縮小;肩頸放鬆但維持穩定,不縮肩,手指自然點地,或放輔具上。
  3. 利用有意識的吐氣,持續緩和延伸下背、臀肌與腿後側肌群;如果過於勉強導致呼吸混亂或憋氣,請停留於呼吸順暢的高度。
  4. 以相反的順序吸氣站回。
7
8
肚皮碰不到大腿可再降低臀部,或將手放輔具上(自備啤酒肚也可XD)
右圖屈膝但手沒到地板,卻已經和左圖的直腿前彎,形成髖關節角度的差異
右圖屈膝但手沒到地板,卻已經和左圖的直腿前彎,形成髖關節角度的差異
肩頸放鬆延長,但不縮肩。
肩頸放鬆延長,但不縮肩。

11

其實有時候我會覺得是台灣教育制度的目標導向,讓人習慣很「用力」、「直接」地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以前彎為例,就是以直腿,用力快速地拉長手臂碰地,好像很厲害的樣子,而忽略受傷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我們換個方式,觀察、照看前彎過程中身體與呼吸的變化:包括足底、腿內側力量、腿後側與下背隨吐氣延伸肌肉,有意識地啟動髖關節前屈,放鬆、控制肩頸,在這一長串複雜的過程後,最後手有無碰地,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啊啊啊(因為這個「不重要」很「重要」,以啊三次強調)。

所以,也別再抱怨下背和腿後側很緊,腰酸背痛等等,半躺沙發當馬鈴薯,或長時間在陪電腦與手機彎腰駝背,我們讓肌肉僵硬多久,好像也要用一樣多的時間放鬆拉長(嚴重不適者請去看醫生,真der),這是你的身體啊,起來動一動吧,多點耐性對待他。

另外,楚瑜被說「奸巧」(台語)十幾年了,這次大選讓人瞪大眼睛的前彎演出,確實是用了不少「技巧」與「巧勁」,而且人家平常有在練,才有今天「異於一般長者」的軟Q,可以隨時安全有效率地大幅度鞠躬拜票,果真是身段柔軟,耐性十足的大內高手宋楚瑜。

至於,凍不凍算,1月16日宋主席都要繼續誠懇地,U字鞠躬,謝謝台灣人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文連結

  • 註1:支持脊椎兩側的肌肉,覆蓋於大部分脊椎,但本文以腰椎附近的豎脊肌為主。
  • 註2:髖旋轉肌之一,位於骨盆深處。
  • 註3:本文麻豆不是天生手長才碰到地板很多,正常人體比例是雙手臂平舉長度等於身高。而本麻豆是短手人,身高164cm,手長才158cm(真的短),是以延伸背部和腿後側做前彎。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0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