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5
2

文字

分享

0
15
2

【Gene思書齋】你該知道的機艙機密

Gene Ng_96
・2016/01/21 ・5256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SR值 492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宣稱2014年全球感染機瘟,因為在同一年,就有好幾起重大空難,死難者總和超過千人,其中一起還堪稱史上最詭異,另一起在澎湖馬公,而且發生這兩起空難的航空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各自發生了兩起空難,似乎「無獨有偶」這成語都不足形容。復興今年初起戲劇化的那一起,還發生在我上班地點不遠處Orz

因為長期在異鄉讀書工作,我每年至少要搭一次飛機回家過春節,今年中去搭機去了趟歐洲。要說那些歷歷在目的新聞事件沒有影響搭機心情,是騙人的XD 不過,在經濟日漸富裕,大多數人多少都有餘裕出國的情況下,搭飛機就不可免了。其實,根據統計,航空旅行,還是比開車要安全得很多,這個相信大家多少有耳聞。在美國911恐怖攻擊後,許多美國人害怕搭機,改開車長途旅行,結果因為交通意外冤死在路上的至少好幾百人,可是再遭逢劫機而喪命的,是零!

統計數據顯示,1972年是史上空難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當年有55起墜機事件,全年死亡人數高達2429人。從那以後,航空旅行就愈來愈安全。《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作者,科技驚悚小說之父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1942-2008)擅長描寫科技造成的災難,例如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奈米科技等等帶來的危機,可是在《最高危機》( Airframe)中,他卻少見得讚揚航空科技!麥可‧克萊頓在為寫《最高危機》 時做了研究發現,原來商用客機是人類所製造出最複雜的大型機器。試想個簡單的數學,一架波音747由二百五十萬個零件組成,如果你能保證它有99.99%的機件沒問題,那還是有會250個零件故障,所以要保障它所有零件完好無損,各零件組合起來後還要有超99.99999%的良率!

所以,對製造一架大型商用客機來說,又酷又炫的戰機就不一定算是最高科技,更甭提對波音工程師來說就像玩具一樣的汽車。雖然有人可能會認為太空梭可能會商用客機更複離,但是全球才不過不到十架太空梭,可是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的客機卻是成千上萬啊!而更令人驚訝的是,死於空難的機率,絕對少過車禍。被哽死的機率也大過空難,但沒人怕吃東西,但不少人卻不敢搭機。麥可‧克萊頓 想做的,或許也是想從這些迷思中,讓我們瞭解懂得科技,對我們日常生活的總總安排是會有好處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博士班畢業那年,爸媽來參加畢業典禮,就順道帶他們到西雅圖去玩,當然順道參考了波音公司的工廠!當時波音最新的夢幻客機787正要推出,在付費參觀的過程,對787的介紹正是主打重點!不像汽車那樣,是在密密麻麻有各種機具的工廠流水線裡生產,波音客機是龐然大物,其工廠位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附近的埃弗里特(Everett, WA),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飛機組裝工廠,也是 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建築,建築體積達到13,385,378立方公尺,占地399,480平方公尺。波音民用飛機集團的大部分飛機均在此生產,包括波音747、波音767、波音777和最新的波音787。

除了航空科技的進展,另外一個有趣的因素是,當我們自己開車時,覺得方向盤在自己手上,能自己掌控,所以覺得安全,可是當生命交給別人掌握的方向盤時,就顯得比較沒信心。可是, 大部分路上開車的人,都沒有受過太多專業開車訓練,頂多是上駕訓班到能考過考試而已。然而,民航機的機師,卻是要有一定的經驗,才能上飛機的,更甭提一大堆如同把大學重讀一遍的課程、訓練和考試。把生命交給專業程度遠遠在我們之上的專業機師,我們理當感到更安心!

我們就來看看一本好書,讓機師用他最專業的角度來告訴我們,航空旅行是怎麼一回事吧!機師派翠克.史密斯(Patrick Smith)在《機艙機密:關於空中旅行,你該知道的事實》Cockpit Confidential: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Air Travel: Questions, Answers, and Reflections)裡,盡量告訴大家所有在搭機時想知道的事!而且還要大力破解不靠譜的流言和都市傳說!派翠克.史密斯熱愛飛行,14歲開始進行飛行課程,在1990年得到第一份航空公司的工作,擔任15人座的渦輪螺旋槳式飛機的副機師,駕駛過貨機及商用客機,飛行過國內及國際航線。他也是熱門網站Ask the Pilot 的執筆者。他用非常詼諧幽默的筆觸來撰寫他的經歷,以及回答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讀,如果有機會搭機,或常常需要搭機的話。搭機,尤其是跨洋的長途旅程,真的是對人EQ的大考驗。過去因為搭機很難得,再吃苦也算是吃補。記得來台前,我和高中同學是第一次搭機出國,還提前幾天去機場朝聖呢!不過現在沒多少人把搭機當驚喜了。以前有不少人穿著整齊去搭機,我原本也是,直到有次好心地和大學同學去機場接另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同學,看到我仰慕的女生,穿著睡衣睡褲手上抱著枕頭,我就再也不在意上機的穿著了XD被關在狹小的空間,坐在很不人體工學的椅子裡,忍受小孩的哭鬧,還有乾燥的空氣讓眼鼻難過,很難好吃的飛機餐,常常要排隊的厠所……這些都夠受了吧?相信我,如果這些會讓人煩躁,那麼這本《機艙機密》可能可以是緩解一些負面情緒的解藥。因為你會從書中得到許多有趣的知識,在討厭的搭機過程中,看到書中提到的事物,對自己會心一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派翠克.史密斯讓你知道飛機的真相,也就是機翼的相關知識,怎麼讓龐然大物飛上天。他談了各種機翼,以及飛機上的各種構造,當然還有飛行的原理。還有不同機型和製造廠商的異同等等。接著《機艙機密》談各種不安因子,例如亂流、風切、天候、想太多等等。亂流是許多乘客都有經歷過的,我有次在颱風天搭機從北京到澳門,過程異常顛簸,我暈機到差點完全失去意識,待我醒來時,機上乘客只剩我一人,所有空姐都圍著我,嘴巴都成了O型,因為我吐了自己一身Orz…那是迄今為止最恐怖的回憶XD

《機艙機密》還告訴你,飛機都儲存多少燃油來應付上空盤旋的狀況?航空公司會不會為了省錢而偷吃步?飛機可以棄油來減輕重量以便降落嗎?前幾個月,有乘客看到有飛機維修人員用銀色絕緣膠帶來應付機翼的破損,嚇到急忙拍照上傳打卡,引起了一陣討論。可是《機艙機密》告訴你,那正常得很,而且膠帶還是幾百美元的特殊膠帶,如果那位乘客有讀過這本書,就不會那麼驚恐了。

還有,飛機被鳥撞上有多危險?冰雪會對飛機造成多大危害?飛機廁所馬桶裡的東西是在航行途中投棄嗎?碰到重要系統失靈的時候,誰來決定要不要起飛?機師究竟在飛機上幹嘛呢?我們實驗室從前有位助理成功當上了副機師,所以我以後要搭機前,都要問他有沒有排到那班,有的話就考慮更換……《機艙機密》為我們解析了起飛、降落,還有中間那段神祕的過程,例如準備一次航程需要花駕駛員多久時間呢?那準備的內容是什麼呢?為什麼飛機要迎風起降呢?

150204092652_taiwan_plane_crash_640x360_getty_nocredit
Source: bbc

今年初復興航空在南港的空難,調查報告已出爐,是因為一個發動機停止運轉,機長不小心關錯了正常的發動機,而導致嚴重過失意外。如果飛機離地的那一秒鐘,有一個發動機停止運作要怎麼辦?在飛機爬升的前期,發動機的推力彷彿突然被關掉,飛機好像要往下掉似的。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呢?《機艙機密》當然也要告訴我們這些。我今年春節回國,飛機都快著陸了,又拔起頭重飛,機上突然鴉雀無聲,大家都跟我一樣面色慘白,直到飛到正常高度重新降落,才有人嘆聲「好險!」。我大學同學還搭過後輪觸地後又拔起重飛的。《機艙機密》 當然不能藏私,要讓我們知道這種情況有多常發生?為什麼會這樣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飛機誤點,不算不常見,我也有因班機誤點延遲起飛,而錯過接駁班機,需要在日本多待一天(為何只有一天?我可以慢慢等,沒關係XD)。有次我搭機從洛杉磯到舊金山,在機上睡飽了,看了錶和窗外機場的風景,要拿東西下機,才尷尬地發現,原來舊金山起大霧,飛機晾在跑道旁一個多小時根本沒起飛XD 《機艙機密》當然也要探討航班延誤的問題。

機師,似乎是讓人稱羡的行業,我就有朋友和不少朋友的朋友是機師。那麼,「機長」、「副機長」、「機師」、「副機師」這幾個詞差別在哪裡?要怎麼成為航空公司機師呢要通過哪些考驗與試煉,才能達到航空公司的條件?受訓過的機師一次可以開好幾架飛機嗎?747機師能不能開757?機師薪水很高嗎?機師的評鑑制度是什麼,要怎樣才能加薪或升遷?副機長升上機長是誰決定的,又有什麼因素?一直有人說機師瀕臨短缺,實際情況會有多嚴重?機師的班表一般是怎樣啊?最近常常聽說機師疲勞駕駛,是否真有必要擔心機師過度疲勞?該採取什麼措施呢?貨機機師又怎樣?客機可以全自動駕駛嗎?遠端操控無人機的概念真的可行嗎?

U6634P1247T1D32244F11DT20130115134309
Source: SINA

相較復興在南港的空難,《機艙機密》討論了所謂的「哈德遜河奇蹟」,就是薩倫伯格機長的英勇迫降在哈德遜河的事蹟。基本上,派翠克.史密斯極為反對造神,他覺得薩倫伯格機長和副機長只是運氣好,而且做了該做的,是值得敬重,但不宜過度吹棒。復興的南港空難發生不久,媒體也在大力造神,吹棒機長有多英勇,避開地面建築而減少人命損失,結果……其實,當時我就有朋友跟機師朋友討論過,認為那樣的飛行路徑和狀況更像是失控,而非閃大樓,媒體那樣造神,會引起極大的政治問題!看到美國媒體的不理性,可見台媒美媒,天下烏鴉一般黑!

上機,就要乖乖遵守不少規定,除非想要當奧客被列被拒絕往來戶,例如起降時,要打開窗戶遮陽板、將椅背直立、收起餐桌,還有調暗客艙的燈光,為什麼呢?機艙的窗戶怎麼都這麼小?寵物在機艙底部過得如何?為什麼要限制乘客使用手機跟可攜式電子設備?這些東西真的會威脅到飛航安全嗎?空服員的安全簡介作用是什麼?為什麼要設計得這麼冗長?《機艙機密》提到高空中令人永生難忘的景致,我有次要從日本轉機去芝加哥,剛好我靠窗的位子能看到夕陽下的富士山,美極了!旁邊的日本旅客說,他愛爬山,登過四次富士山,也從許多角度看過富士山,可那是他這輩子看過最美的富士山。可惜手機相鏡拍不下那美極了的景色的百分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聞看多了,尤其是911令人震撼的畫面,加上馬航MH370的神秘失蹤,還有MH17躺著也中彈, 災難、事故、杞人憂天的想像,是讓人抗拒搭機的。《機艙機密》給那害怕坐飛機的人一些鼓勵,而且大家也想知道哪家航空公司最安全?廉價航空又如何?捲入意外的機師後來都怎麼了?如果拯救全機的人免於災難,會不會得到獎勵?至於那些存活下來,卻被認定有過失的機師呢?這會對他們的職業生涯產生什麼影響?爆胎是不是很常見?《機艙機密》揭露了史上最慘烈空難的恐怖與荒謬之處,那是一場一連串小意外造成的史上最大空難,KLM的747撞上達美的747!

《機艙機密》最後討論了航空公司,主要是老美那些老氣的航空公司。我坐過最棒的航空公司,是阿聯酋航空(Emirates),經濟艙吃的品質,不輸華航的商務艙(很久以前忘了買回家過年的票,最後只剩商務艙XD),經濟艙飛機餐居然能有好幾大片的燻鮭魚!至於服務嘛,我是能夠上飛機就一直睡,短程全程睡飽,長程吃飽睡、睡飽吃的,所以比較不在意。不過當然還是亞洲的航空公司比老美的好太多了,上次我搭老美的航空,螢幕壞了要重開機,空媽口氣不好就算了,居然要我等七八個小時。美國機場又爛,美國航空業再白爛下去,遲早被歐亞航空公司邊緣化!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新航據說服務很好,可是有次空姐漏發我耳機,跟她要還被口氣不好的瞪了眼,那是我最後一次搭新航。

總而言之,如果你一兩年內會搭上一次機,強烈建議要讀這本《機艙機密》。還沒計畫的話,讀了就會想有計畫。最好帶上機讀,讓討厭、煩悶的空中旅程增添不少樂趣吧!說不定也是搭訕其他旅客的好機會……

本文原刊登於The Sky of Gen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Gene Ng_96
295 篇文章 ・ 30 位粉絲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 Sky of 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航空公司的機票定價策略是什麼?轉機航線更長為什麼反而更便宜?
PanSci_96
・2023/05/06 ・2857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疫情解封半年了,你出過國了嗎?

當你開始自己安排行程,為了能留更多預算吃美食、買紀念品,我們往往會貨比三家,盡可能找到更加實惠的機票。但找著找著總是會發現,欸!奇怪,怎麼需要轉機的航程,總是比直達班機便宜上許多!?

明明航程更長,為什麼票價卻變便宜了呢?

機票價格是怎麼定的?

綜觀整個大眾運輸市場,陸上交通工具如高鐵、火車、客運的票價,不論是連假還是平日,其實都不會相差太多。然而飛機卻完全不一樣,即使是在旅遊淡季,價格仍然會以分鐘為單位上下波動,要搶到一張經濟實惠的機票,全憑本事了!

航空公司的訂價策略是票價快速浮動的主因之一,即使是同一班機,每個座位的定價會有所不同,距離起飛的剩餘時間、班機上的空位情況也都會影響價格。除了市場的供需外,國際油價、人力成本也都是影響成本的因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航空公司在計算完各項成本之後,首要任務就是決定要開哪些航線,以及在這些航線上配置多少班次的飛機,才能最大化運輸旅客並且避免浪費太多空位。

機票價格是怎麼定出來的呢?圖/Envato Elements

為什麼轉機比較便宜?

其實載人跟載貨的情形很像,如果你把自己想像成貨物,航空公司換成貨運公司,就很好理解了。當我們網購下單東西時,貨運公司並非從店家直接派一台貨運車送貨到府,而是先集中到物流中心,接著發到各縣市較小的營業所,最後才由司機個別配送。

從點對點運輸改為集中後再處理,雖然單一貨物需要移動的距離變長了,但物流路線的複雜度卻簡化了許多;以貨運公司的角度來看,在相同的人力下,每天能配送的貨物量也就增加了。

這種物流重新分配方式稱為軸輻網路或是樞紐網路(hub-and-spoke network),在剛才的例子中,整個網路如同車輪的輻條般輻射展開,而物流中心就是中心的樞紐 hub。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輻射展開的樞紐網路。圖/PanSci YouTube

把相同的概念放到航運中,這些關鍵的樞紐就稱為樞紐機場,長途航線通常會經過樞紐機場並在此轉機,繼續前往目的地。至於要選擇哪個機場是樞紐機場,除了考量機場的吞吐量外,當然也考量到航空公司本身的所在位置。例如國內的華航、長榮、星宇航空等,樞紐機場就都在桃園國際機場,而大家飛歐洲線常搭的阿聯酋航空,樞紐機場就在杜拜國際機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通常都得在杜拜轉機。

在 hub-and-spoke 的架構下,航空公司可以放心把總部設在樞紐機場,不僅能高度掌握每條航線,人力成本分配也可以更簡化。

航線上的交通規則

此時此刻,全球正在飛行的飛機數量,大概有 8000~20000 架次,這數量可不少,必須有妥善的管制系統。天空其實和汽車的高速公路、火車的鐵軌一樣,飛機也需要照著明確規劃好的空中航線及高度飛行,並且遵循飛航管制。

撇開因為機械故障導致的空難,因人為失誤導致飛機在空中「相撞」,在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幾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 1986 年,墨西哥國際航空 498 號班機與私人小型飛機在洛杉磯國際機場上空發生擦撞,雙雙墜毀。事後調查,肇事的原因是由於實習航管員分心,忽略了雷達中出現的小型飛機訊號,未能提醒兩架班機迴避,因此發生憾事。在這之後,美國聯邦航空局強制所有境內的飛機,都要安裝空中防撞系統,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498號班機被撞後的影像,飛機當時已經失去水平尾翼。圖/維基百科

時至今日,除了在飛機上安裝防撞系統外,航空管制多次調整,訂出垂直隔離、前後隔離、左右隔離等規範。

以垂直隔離為例,依照高度將航道分為了好幾「層」;除非遇到亂流、機械故障等緊急狀況,否則飛機應保持在特定的飛航空層(Flight Level , FL)中飛行,如:FL290 就是該飛機在高度 2 萬 9 千英尺飛行。隨著大氣數據計算機、高度計以及自動駕駛系統的發展,現在兩個飛航空層的垂直間隔為 1000 英尺;因此在一般民航機巡航高度的 FL290 到 FL410 之間,共可以切割出 13 個空層供飛機飛行。

另外,萬一真的不幸發生意外,飛機要能找到地方緊急迫降,此時要考慮的便是延程飛行時間 (Extended Operation),也就是當意外發生時,迫降到最近機場的時間。通常航線規劃時會要求航線中的任一點,要能在 60~180 分鐘內飛到最近的機場,因此航線的規劃就不能偏離陸地太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能橫跨大洋,選擇不同的機型、飛機本身噴射發動機數量的不同,延程飛行時間也可以跟著拉長。例如較新的波音 777 中許多型號,便通過了 ETOPS-330 的認證,代表延程飛行的容許時間長達 330 分鐘 。

飛機怎麼飛快又省油?

這一條條的空中公路,又該怎麼規劃,才能又快又省油呢?我們可以直接看看實際運行中的航線。然後就會發現:飛機竟然不飛直線,而是繞了個大弧線!你以為是繞了遠路嗎?恰恰相反,這是最短距離!

我們來思考一下,要如何在地球上劃出兩點間的最短距離?只要把地球像是西瓜一樣一刀切下,這一刀不僅要同時經過目標兩點,還要通過球心,剛好把地球切成對半。這條弧線就是兩點的最短距離,又稱為大圓弧線。使用此路線飛行的航線,則稱為大圓航線。

除了大圓航線外,風速當然也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在地球中緯度的高空上,有條長年從西吹向東的西風帶,如果乘上這些風帶由西向東飛,不僅比較快也較省油;反過來由東向西逆風飛行,所需時間就會較久。以及在各緯度都有可能出現、風速可達時速 200 到 300 公里的噴射氣流,飛行時,若利用這些風帶的效益比大圓航線還要高的話,既可以省油、省時又省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利用風帶飛行,既省油、省時又省錢。圖/Envato Elements

如果還想要繼續深入機票的定價策略,就會發現裡面複雜的程度就像是氣象預報一樣。

例如為了讓每個座位不被浪費,航空公司出售機票的數量可能比實際的座位數量還要多,也就是所謂的機位超賣,至於要超賣多少張機票,則要綜合考量該班次遊客的性質通常是商業或是旅遊目的居多,並且計算旅客放棄的機率以及賠償成本等等。當旅遊旺季時,還要考量到機場航班過多,機場跑道的起降還要排隊造成的擁擠延誤成本等等。

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呢?因此也有航空公司推出低成本航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廉航。它們會選擇反其道而行,減少大型機場使用,並以短、中航程為主,策略又完全不一樣。

歡迎訂閱 Pansci Youtube 頻道 獲取更多深入淺出的科學知識!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守護飛行安全的重要後援!航空氣象知多少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4/19 ・334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由 我的青航時代-2023航發會×暑期航空營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座落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帶的台灣,地形複雜,天氣的變化多端,比另一半翻臉的速度還快。在地面上的人們尚且需要天氣預報,才能順利規劃日常生活起居;在天空中翺翔的飛機,同樣也必須仰賴航空氣象的資訊,才能完成一趟安全的飛行。一起來瞭解航空氣象扮演的重要角色吧!

努力讓「不測風雲」變得可測

過去不少令人觸目驚心的空難憾事,如 2014 年復興航空 222 號班機空難受颱風麥德姆風雨影響墜毀、2020 年空軍黑鷹直升機因天氣驟變失事,都與天氣因素有關。根據台灣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台灣近 10 年的民用航空運輸重大飛航事故分析中,「天氣」是其中僅次於人員因素的事故原因。

因此要守護機組人員與乘客的安全,能否及時提供可靠的機場氣象觀測、預報及警報,供飛航作業人員參考,便至關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2-2021 年民用航空運輸業重大飛航事故原因分類統計(單位:事件個數)
。圖/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

那麽氣象資訊是怎麽來的呢?幕後功臣就是設置於台灣各處民航機場,堅守各自崗位的航空氣象臺。目前全島共有 5 個航空氣象臺(松山、桃園、高雄、豐年及金門)與 5 個任務臺(蘭嶼、綠島、恆春、北竿、南竿)[註1]負責監測航空氣象。

航空氣象人員的職責,就是蒐集、整理、分析和解釋飛航所需的機場及航路之預測、預報、警報及顯著危害天氣資訊。他們是飛航安全背後的强力後援,全天候守視飛航情報區天氣變化及提供諮詢。

氣象資訊從哪來?來認識氣象觀測的好幫手們

要即時準確地進行氣象觀測,絕對少不了各種氣象裝備的幫忙!任憑氣象七十二變,氣象人員也能透過氣象觀測隨時掌握情況,確保航空安全。飛航服務總臺在各民航機場都有設置的自動氣象觀測系統(Automatic Weather Observation System,簡稱 AWOS),是一個多功能的好幫手。它可以觀測風向、風速、能見度、跑道視程、雲量、雲高、溫度等等各種項目,讓氣象人員可以用來進行機場天氣測報和航機管制作業。

飛機在起飛降落時,最擔心遇到增加飛行難度的風切(Wind Shear)。風切指的是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低空風切(Low-level wind shear)則是指 1600 呎(500 公尺)以下空氣層中的風切,可能造成飛機難以操控而被迫重飛,甚至失速導致飛航事故,因此需格外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棘手的風切問題,氣象臺在松山機場和桃園國際機場設置了 低風切警報系統(Low Level Wind-Shear Alert System,簡稱 LLWAS),利用機場周邊沿跑道兩側及跑道延伸線外之多個 20 公尺以上測風塔進行風場觀測。當風場變化達到風切發生條件時,系統立刻就會透過文字、圖形和聲音等警告資訊,提醒氣象觀測員及塔臺管制員,發布風切警報警示進場和離場的機師做好因應措施。

低風切警報系統中的測風塔。圖/飛航服務總臺

1985 年在桃園國際機場架設的都卜勒氣象雷達(Doppler weather radar),長得就像一個巨型氣球,是當時全亞洲首座供作業用的 C 波段氣象雷達,掃描範圍可達 300 公里。它就像個盡責可靠的氣象觀測員,負責台灣北部機場和附近航路天氣的即時監測與預警,可以掌握劇烈天氣如颱風、雷雨、風切和亂流等天氣現象的發展和移動,提供資訊給飛航相關人員作業參考,確保飛行安全。

1985 年在桃園國際機場架設的都卜勒氣象雷達。圖/飛航服務總臺

「有字天書」——航空氣象報告内容大解密!

如果你拿到一份航空氣象報告,恐怕會以為這是一串亂碼。由各種英文字母縮寫和數字組成的航空氣象電碼,其實有著國際規範的通用格式。只要懂得解讀,就會發現裏頭包含了風向、風速、能見度、雲層狀況、溫度露點及氣壓等多項氣象資訊。按照其用途,航空氣象報告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以下簡單介紹其中幾種。

依照機場的作業規模,航空氣象臺會每半小時或每小時發布機場例行天氣報告(Meteorological Terminal Aviation Routine Weather Report,簡稱 METAR),供飛行員和航管員使用來評估該地區當前的天氣狀況。當天氣變化達特定條件時,則會發布機場特別天氣報告(Aviation Special Weather Report,簡稱 SPECI)。另外,觀測員也會發布未來 2 小時天氣預報,提供航機進行作業因應規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需要預測更長程的天氣變化,臺北航空氣象中心也會每天四次更新機場預報(Terminal Aerodrome Forecasts,簡稱 TAF),其有效時間長度分為 30 小時/24 小時/18 小時等三類,讓航空公司可以用來擬定航班飛行計劃,作為航機調度、載重、油料和旅客安排的參考。

安全至上!如何從惡劣天氣中全身而退

在航空業中,天氣變化不只是出門要記得帶傘這點程度的不便,更會影響航班的安排規劃。如果預計會有暴雨或風暴,航空公司可能會取消或延誤航班,以確保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安全。當風速和風向發生改變,機師也可能需要改變飛行路線和高度,以大大降低航程的風險。

但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經驗:明明天氣很好,來到機場卻遇上航班延誤的消息,而感到困惑不解?這些讓旅客滿肚子哀怨的情況,其實也都是為了安全考量,所作的因應安排。因為即使機場所在地的天氣肉眼可見的良好,並不代表機場適合起飛降落。

例如飛機降落前到達一定高度時,機師必須完全看得見跑道及地面狀況,覆蓋在機場起降航道附近的低雲、雷雨區,都可能造成能見度下降,造成飛機不能按時降落。飛行時,若航路前方有雷雨天氣,基於安全考量,機師通常會繞過或飛越,也就增加了航行時間導致班機誤點。靠山邊的機場如蘭嶼機場,常因地形產生風切亂流,導致飛機降落困難,不得不重飛或返航,延誤航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同樣是飛往某地的航班,也可能發生有些能走,有些卻被告知走不了的情況。這是因為航機機型大小不同,適航標準也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機型,也會因駕駛員的證照類別、航空公司所訂的安全標準之差異,綜合機場條件、天氣和駕駛員對航機狀態的判斷後,對班機行程做出不一樣的決策。

氣象服務網與 APP 在手,航空氣象即時就有

飛航服務總臺也緊跟時代脚步,建設各項線上即時的氣象資訊服務,包括「航空氣象服務網」和「航空氣象資訊 APP」。航空氣象服務網主要讓航空公司簽派員、飛行員及航空相關人員申請註冊使用,以查詢全球各主要機場即時天氣測報及預報資料。在網站首頁,也有機場即時天氣資料、台灣地區機場適航狀態、即時衛星雲圖等資訊,開發讓一般民衆查詢。

航空氣象資訊 APP 也應行動裝置普及誕生,可供航空從業人員下載使用。一般民衆也能透過 APP 取得全球各大機場即時天氣資訊、東亞地區衛星雲圖及臺灣地區雷達回波圖等資料。

航空氣象資訊 APP 使用介面。圖/飛航服務總臺

【註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任務臺業務分別由豐年 (業管蘭嶼、綠島)、高雄(業管恆春)、松山(業管北竿)及桃園(業管南竿)航空氣象臺負責管理。

參考資料

  1. 飛航服務總臺:航空氣象服務介紹
  2. 飛航服務總臺:臺北航空氣象中心
  3. 飛航服務總臺:氣象裝備
  4. 台灣飛安統計(2012 – 2021)。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
  5. 飛航服務總臺:桃園機場都卜勒氣象雷達介紹
  6. 航空氣象服務網
  7. 「2020 飛航解密 暢遊天際」系列講座 – 臺北航空氣象中心主任余曉鵬精彩演講內容
  8. Wikipedia – 航空例行天氣報告
  9. Wikipedia – 終端機場天氣預報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5
2

文字

分享

0
5
2
傳說中的黑盒子:我們與飛航安全的距離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04/18 ・327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我的青航時代-2023航發會×暑期航空營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緊急緊急,這裡是全美航空 1549 航班,遭到鳥擊,雙引擎失去推力,正要返回拉瓜地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這是美國空難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中,機師緊急向塔台呼救的台詞。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中飛機迫降畫面。圖/IMDb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改編自 2009 年 真實發生的「全美航空 1549 號班機事故」。事件當下 1549 號班機遭受鳥擊,在來不及抵達最近機場的情況下,最後緊急迫降在哈德遜河面,幸好全機無人傷亡。直至今日,你都能在網路上找到當時飛機迫降前與塔臺最後的對話。

等等……這些對話是怎麼被保留下來的呢?

這個秘密就藏在飛機尾段的「黑盒子」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要有黑盒子?黑盒子的研發歷史

你常聽到在空難事件後,眾人的焦點都在搜尋「黑盒子」。「空難」成為一般人對「黑盒子」的第一印象,它的出現可以說是 20 世紀改善飛行安全的重要發明。

最初為了要記錄飛機的飛行變化,例如1939 年的法國馬里尼亞納試飛中心,以及1942 年的芬蘭航空的工程師 Veijo Hietala ,他們都曾運用照相機原理,以滾動式照相機的感光底片,記錄飛機的高度與速度的變化。

但他們都無法解決如何在當飛機失事後,保存資料的問題。這個大問題,挑戰著全歐洲工程師們的腦神經。

直到 1953 年,由澳洲科學家大衛·沃倫(David Warren, 1925-2010),做出劃時代的突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黑盒子的發明者,大衛·沃倫。圖/wikimedia

原本在航空研究實驗室(ARL)擔任火箭研究員的他,受到上級指派,負責了解為何英國哈維蘭航空公司所推出哈維蘭彗星型噴氣式客機(British de Havilland Comet jet)會接連失事。這場調查對大衛也別具意義,因為他的父親也是在 19 年前的空難中離世。

但如何破解,卻是一個大問題。正當大衛傷透腦筋時,沒想到小組同事隨口說最新墜機事件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劫機,他靈機一動想到「要是能將飛機上的對話錄下來就好了」。因此他藉著父親留給他的收音機組裝件,利用類似於錄影帶的運作原理,發明了黑盒子的雛形「ARL Flight Memory Unit」,可以記錄約 4 小時的聲音,以及 8 項飛航資料。

然而,這項發明在澳洲一開始並沒有受到重視,甚至引來飛行員的抗議,認為這有監聽機上人員的疑慮,但也有人從中看出了這項發明的重要性。1958 年,英國航空管理局的秘書長直接到實驗室找大衛,並邀請他帶著發明一起來英國發展,之後也正式應用在英國的民航機上。

為了能在飛機失事後迅速被找到,生產公司其實將裝置盒子塗成亮橘色。但在一場 BBC 與大衛的訪談時,記者誤用電子裝備的統稱「黑盒子」介紹這具裝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黑盒子」也就成為最廣為人知的暱稱。

黑盒子在記錄什麼?

黑盒子的真式名稱為「飛行紀錄器」,全名就寫在它亮橘色的外殼上,「FLIGHT RECORDER DO NOT OPEN」(飛行紀錄器,不要打開)。只有當飛機失事時,調查人員會將它打開。

黑盒子外盒上用法語寫「飛行紀錄器,不要打開」。圖/wikimedia

它的內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飛行資料紀錄器(FDR)以及座艙通話紀錄器(CVR)。飛行數據紀錄器記錄飛行數據,例如飛行高度、速度和位置等。座艙通話紀錄器則會記錄駕駛員和機組人員的對話,以及飛機內部的所有聲音。各國規定,飛行期間不能關閉飛航資料紀錄器。唯有在航空器失事、重大意外發生後,必須立即關閉飛航紀錄器。而在取出紀錄前,不得再開啟黑盒子,以免對話遭到洗掉。

當飛機發生事故後,調查與維修人員等相關人員能透過黑盒子的數據,幫助找出事故原因,針對問題持續加強飛機設計或人員訓練等,降低飛機飛行的各項風險。黑盒子本身也歷經四代的改良後,更利於它在各種極端的情況下還能夠運作。現在它不僅更耐高溫與抗壓,還可以承受 3400 公斤的重力加速度,相當於一臺小型貨車的重量。除此之外,它更發展出水下定位的發報器與影像紀錄器,可以記錄艙內的影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確保它的運作:黑盒子的檢測與維護

黑盒子既然與飛行安全緊密相關,那麼又是多久需檢測與維護呢?

根據我國「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中,提到黑盒子每五年需至少重新校準一次。另外,當高度及空速之參數是飛航資料紀錄系統所專屬的感應器所提供時,應依據其製造廠家的建議重新校準,或每二年執行一次校準。

座艙通話紀錄器則與飛航資料紀錄器其他裝置,如有裝設內建測試功能時,應列為每天第一次飛行前的檢查項目。

黑盒子的法規與國際標準

1947 年,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成立,為了管理與發展世界民用航空業務,每三年集會一次並召開理事會,制定相關規定。除此之外,它也會針對全球層級之航空事故,以中立身分進行跨國調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民航組織(ICAO)標誌。圖/wikimedia

在國際法規上,由 52 個國家立定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針對任何有關空領域、航空器安全等制定,是具有法律效益的國際公約。其中也包含 18 條附約,規範航空器相關的規定、規格、操作,以及搜索服務等。其中,與黑盒子有關的法規則集中在第 6 號附約「航空器之操作」,以及第 13 號附約「航空器失事及意外調查」。臺灣所制定黑盒子的法規,以及標準都是從此而來。

臺灣在 1987 年跟進附約要求,規定當民航機「最大起飛重量(航空器起飛時所容許的最大重量)」超過 5,700 公斤時,就要安裝黑盒子。

在臺灣的「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中,規定每年都須進行年度檢查,確保紀錄器在記錄期間內能正常運作。

針對黑盒子的兩部分——飛航資料紀錄器及座艙通話紀錄器,則有各自不同的檢查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飛航資料紀錄的年度檢查中,只要出現有一重要區間的資料品質不佳,信號不可理解,或其中一項或多項主要之參數未被正確記錄。這些都會將飛航紀錄系統視為不可用。另外在民航局要求下,年度檢查報告應隨時能夠提供飛航資料紀錄作為監視之用。

座艙通話紀錄器的年度檢查,會以重新播放所記錄信號之方式實施。當裝置於飛機上時,座艙通話紀錄器應記錄來自每一個信號源及相關外部信號源之測試信號,以確認所有必要之信號達到可辨識的標準。

結語

2014 年 3 月 8 日凌晨,一架從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前往北京的馬航 MH370 航班,起飛後失去聯繫後,至今仍下落不明。

這起事故引發大眾對黑盒子的討論,也因此有廠商針對飛機下落不明的情況,提出增加即時資料傳輸的設計。但這項提議仍存在著侵犯機組人員隱私,以及不信任飛行的爭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黑盒子問世之後,人們藉由黑盒子的紀錄,得以逐漸增強飛航的安全性,使失事率急速下降。時至今日,加強黑盒子可用性的同時,也必須維持機組人員的隱私,如何取得兩者間的平衡或許是黑盒子的下一個發展重點。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安全飛行委員會,飛航紀錄器法規與調查實務與調查實務
  2. 科技大觀園,「黑盒子」其實不是黑色——揭開飛行紀錄器的秘密
  3. BBC NEWS,「黑匣子」:誰發明了飛行記錄儀?
  4. BBC NEWS,馬航 MH370:為什麼黑盒子不一定給出答案?
  5. 官文霖(Wen-Lin Guan)、 陳沛仲(Pei-Chung Chen),國籍民用及公務航空器之飛航紀錄器普查與建議,《航空安全及管理季刊》,4 卷 2 期,頁133-144。
  6. 歐文翻譯,瞭解國際民航組織,《飛行安全春季刊》,2013,頁 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