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冷酷」馴鹿頭戰勝北極圈

東海 科學新報會
・2011/11/02 ・385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41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穿著蓬鬆的毛皮大衣昂首闊步,這些馴鹿在氣溫掉到零下50°C時,依然可以保持溫暖。然而,牠們沒有辦法在運動後把大衣完全脫掉。

為了研究馴鹿如何避免過熱,研究人員圍捕了九隻馴鹿,在牠們腦中主要的血管裡植入探針,以測量血流量與腦溫。之後,他們讓馴鹿在一個特別設計的跑步機上奔跑。

起初,馴鹿用鼻子呼吸,先讓冷空氣降低鼻竇內的血液,再送到身體各處。然而,一但呼吸開始加速,到達每分鐘260次呼吸之後,牠們便會和狗一樣,張開嘴巴喘氣,讓空氣流動到大舌頭上,以降低血溫。當腦溫達到極限的39°C時,馴鹿則會轉換鼻子的血流模式,將最冷的血液先送去幫大腦降溫。這個策略和牠們的遠親:非洲羚羊所使用的方法很類似。這項研究於今日發表於12月號的《實驗生物學期刊》(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翻譯:Susan Chan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東海 科學新報會
22 篇文章 ・ 0 位粉絲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與PanSci U+計劃合作,帶動東海博雅書院的科學、人文、社會普及知識的閱讀風氣。歡迎東海大學學生參加!http://www.facebook.com/groups/261351137219147/

0

5
4

文字

分享

0
5
4
大腦無時無刻在改變:利用大腦可塑性,幫助學會情緒轉化——《改造焦慮大腦》
聯經出版_96
・2022/12/21 ・279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現在已經非常了解,成人的大腦無時無刻在改變、學習,和適應環境所使用的生理/解剖學、細胞學和分子學機制。

但其實在不久前,精確來說是一九六○年代,當時普遍的看法認為成人的大腦無法改變,因為神經系統所有的成長和發展都是在童年時期,到了青少年時期只有一定程度的成長和發展,一旦進入成年期,腦部就不會再改變了。

當時認為神經系統的成長和發展都是在童年,成年後腦部便不會再改變。圖/Envato Elements

實驗證實腦部會有所改變

不過,在一九六○年代初期,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神經科學先驅瑪麗安.戴蒙教授(Professor Marian Diamond)和同僚有不同的看法。他們相信成年哺乳類動物的大腦也可以有深刻的變化,只是需要找到辦法來證明。他們想出一個簡易的實驗來測試這個想法。

他們決定將一群成年的老鼠放在被我稱為鼠籠界的「迪士尼世界」中,裡面有很多的玩具且會定期更換,空間很寬敞,還有很多其他老鼠為伴,他們將這個稱之為「豐富的」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們將住在豐富環境中的老鼠,和幾隻住在空間較狹小、沒有玩具,而且只有一、兩隻夥伴的老鼠進行比較,而這個環境稱為「貧瘠的」環境。

他們讓成年老鼠生活在這兩個環境中幾個月,待這段時間結束後,他們再檢查老鼠的腦部結構,以查看是否有任何不同。

如果當時其他科學家的看法是對的,他們應該不會看到腦部有任何差異,因為成年哺乳類動物的大腦是不會改變的。但是,如果他們對於「成年動物的腦部有能力改變」的看法是正確的,那就可能會看到腦部的結構有所不同。

戴蒙教授團隊認為,成年動物的腦部有能力改變。圖/Envato Elements

他們的發現改變了我們對腦部的理解:住在「迪士尼世界」籠子裡的老鼠,其大腦經測量後,發現許多部位的尺寸比較大,而且也更發達,包括視覺皮質(visual cortex)、運動皮質(motor cortex)以及其他感官皮質。這是首次有人證明「成年動物的腦部有能力改變」,我們稱之為「成年腦部的可塑性」。此外,戴蒙也證明了,環境中的「物體」和「品質」決定了改變的類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雙向的大腦可塑性

重要的是,這個可塑性是雙向的。

「迪士尼世界」實驗所顯示的改變(證明腦部與生俱來的可塑性)是正向的,表現的方式就是「迪尼士世界」裡生活的老鼠,其腦部尺寸變大(後來的研究顯示還包括:神經傳導物質變更多、生長因子的程度更高,以及血管密度更高)。但是,其他環境或經驗,可能導致成年動物的腦部出現負向的改變。

舉例來說,當你的腦—身體系統缺少刺激的環境,或曝露在暴力的環境中,你就會清楚看到大腦部分區域的萎縮(尤其是海馬迴和前額葉皮質,這一點我們將在第二部中詳細說明),以及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和血清素)減少,這些都是幫助我們控制情緒與注意力的物質。

如果兒童在成長環境中被忽略,那麼他們腦部的突觸數量就會減少(突觸是腦細胞傳遞訊號的連結),使他們的思考(也就是認知)變得更沒效率和彈性,這些都是和智力有關的能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童若在成長環境中被忽略,會使思考變得沒效率。圖/Envato Elements

從戴蒙和同僚經典的研究開始一直到現在,成千上萬的實驗都證明了大腦有很驚人的能力,可以學習、成長和改變。了解我們的腦部有可塑性、有彈性、與生俱來就有適應性,使我們相信可以透過「學習」來控制焦慮,甚至是接納焦慮。

的確,我們有能力學習並改變行為,包括我們與焦慮的關係以及焦慮時的行為,善用大腦可塑性,就有可能達到如同上述般正向的改變。

懂得評估、做決定、轉換情緒

大腦的可塑性讓我們有能力學習,如何使自己冷靜下來、重新評估情勢、重新看待想法和感受,以及做出不同、更正向的決定。想一想以下情境:

  • 憤怒——會妨礙我們的專注力以及表現的能力
    或是給予動力、強化注意力,並提醒我們重要的事(也就是該優先處理的事)。
  • 恐懼——會影響我們的情緒,並觸發過去失敗的記憶
    使我們無法專注和聚焦,對個人的表現不利(導致我們在壓力下失常),或是讓人做決定前更為謹慎,並深化思考,創造機會以改變方向。
  • 悲傷——會抑制心情,使我們沒動力、不想要社交生活
    或是可以讓我們知道,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幫助重新安排重要的事,給予動力去改變環境、情勢或行為。
  • 擔憂——會令我們因循怠惰,妨礙實現目標
    或是可以幫助我們調整計畫、調整對自己的預期,變得更務實且以目標為導向。
  • 挫折——可能阻礙進步、妨礙表現,或是令人失去動機
    抑或能刺激、挑戰我們做得更多、更好。

這些比較可能看來有點簡單,但卻讓我們看到一些很棒的選擇,而且可以產生實質的成果。換句話說,我們是有選擇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腦的可塑性讓我們有能力冷靜下來。圖/GIPHY

通常人們感受到的焦慮有一種特色,那就是會產生負面情緒。還記得前文說過的嗎?「坐立不安」、「悲觀」、「懷有戒心」、「害怕」——這些都是情緒的狀態,一般而言都會帶來不好的感覺。但是,我們並非無法決定自己對這些情緒的反應。

此外,這些情緒不完全都是壞的;事實上,這些情緒能帶給我們重要資訊,即關於心理和生理狀態的。

焦慮的來源是很好的線索,幫助我們認清人生中重要的事。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這需要花費心力嗎?是的。但是,這也會讓我們知道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也許擔心金錢是在提醒我們,自己非常重視財務穩定性;或者,擔憂隱私則會讓人知道,原來自己需要充分的獨處時間。

因此,負面情緒其實是在給我們一個機會,阻斷「想法產生情緒,情緒導致行為模式」這個自我毀滅的循環,不要讓這個循環損害我們的壓力反應。而控制焦慮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情緒如何運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改造焦慮大腦: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2022 年 12 月,聯經出版公司,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聯經出版_96
27 篇文章 ・ 20 位粉絲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公司,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三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近六千餘種圖書, 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技以及小說、藝術、傳記、商業、工具書、保健、旅遊、兒童讀物等。

3

6
0

文字

分享

3
6
0
致親愛的弗瑞曼人:一封來自地球的沙蟲愛好者之信——《沙丘》(一)
YTLai_96
・2022/10/21 ・3832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親愛的弗瑞曼人,您好:

展信愉快!我是一個來自地球的沙蟲愛好者,前陣子認真觀看了 2021 年底由傳奇影業在地球上發行的最新厄拉克斯星球生態人文記錄片「沙丘」,對厄拉克斯星球上的巨大生物、也是貴民族視為神的使者的「沙蟲」感到相當著迷與好奇。在我進一步翻閱描寫貴民族的重要文獻「沙丘」這套書,並且跟這套文獻典籍的其他同好討論過後,對於沙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體會,但也產生了更多的疑問。

最新的厄拉克斯星球生態人文記錄片2021年在地球上映了,規模之盛大,甚至還有預告片可以看呢!

冒昧寫這一封信給您,是希望能夠透過貴民族第一手的觀察和說明,解答我對沙蟲的一些疑惑。我完全理解沙蟲是弗瑞曼族人視為神的使者的存在,也請您相信我沒有一點點不敬的意思,我只想單純的從一個來自地球的沙蟲愛好者的角度,與族人分享我對沙蟲的理解、觀察和推測,並且期望族人們在尋找珍貴水源、躲避毒辣陽光、乃至與入侵者戰鬥的辛勞日常間,能夠撥冗提供我一點關於沙蟲的額外資訊和觀察,讓我確認我對沙蟲的觀察和推論是否合理或者大錯特錯,對我而言都會是莫大的鼓舞,我將不勝感激。


感謝您撥冗閱讀至此,接下來請允許我開始提出我對沙蟲的觀察、理解、以及讓我一籌莫展的困惑,誠摯期待您能夠分享弗瑞曼人與沙蟲共存千年的古老智慧和精準觀察,使我獲得解答。拜託您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我的第一個問題是:沙蟲那麼大的體型,該如何應對龐大體重把自己壓垮、核心散熱不易、需要高效率的呼吸循環系統等困難呢?

根據弗瑞曼人的重要文獻「沙丘」所述,中型的沙蟲體長已達 200 公尺左右,目測到最大的沙蟲可達 400 公尺之多,傳說中在厄拉克斯星球的南極甚至有 750 公尺乃至 1 公里長的超巨大沙蟲。至於沙蟲的直徑,根據最新的生態人文記錄片「沙丘」還有歷來的生態人文記錄片畫面看來,中型沙蟲的嘴巴直徑至少就有 13 公尺左右,而且身體應該是呈現均勻的圓棒狀,身體後段也沒有看到明顯縮小延長的尾部。

沙蟲真的很大很大,幾可匹敵地球上最高的幾座建築物啊 圖/i redd it

這麼巨大的體型,第一個難題當然是龐大的體重了。在我們地球上已知的最大動物是藍鯨,長度只有30公尺、體高 4-5 公尺,但體重已經是 150 噸,這樣的重量讓藍鯨只能在水裡生活游動,一旦在海邊擱淺,自身的體重對於壓在底部的身體組織就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相比之下,沙蟲直徑 13 公尺、長度 200 公尺的龐大軀體不僅是整天在沙漠中穿梭游動毫無水的浮力幫助,還能夠高舉頭部探出沙漠、甚至像鯨豚一樣躍出沙漠表面。從生態人文記錄片「沙丘」裡弗瑞曼人活動的畫面看來,厄拉克斯星球的重力應該跟地球差不多才對,但沙蟲這麼龐大的體型居然得以不被自身體重壓垮、還能夠這麼輕巧的在沙漠表面跳躍活動,想來必定有特殊的結構和材質,讓沙蟲可以兼顧強壯又輕巧吧?

擱淺的藍鯨,自身的體重就會對底部的身體組織造成巨大壓迫和傷害。 圖/wikimedia

容我猜想,沙蟲的身體或許類似地球上最大的現存樹種——世界爺一樣,以類似木質纖維素的複雜聚合物材質構成,這樣至少就有機會達到跟世界爺老樹乾材相仿的比重:0.3 Kg/L。如果沙蟲的身體主要由幾丁質構成,並且盡可能減少體內的含水率,那也大概可以達到 0.3 Kg/L 這樣的比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世界爺,地球上最大的樹種。圖/wikimedia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大膽的猜想:沙蟲龐大的身體裡面說不定其實充斥著許多氣囊和氣管系統,就好像地球上的飛行鳥類體內擁有的氣囊系統,再外加地球上眾多昆蟲體內的氣管系統一般。

這樣一來,沙蟲的身體就可以因為氣囊和氣管系統而更加大幅輕量化,減少被自身體重壓垮的機會,不但解決了體重難題,還可以依賴四通八達的氣囊、氣管與體表的氣孔,一併把龐大體型的核心餘熱排出體外,並且就近從周身的體表氣孔把氧氣帶進體內深處存在氣囊中,以備激烈運動時使用,形成高效率的呼吸系統與循環系統。

沙蟲的體內如果像中間的鳥類和底下的昆蟲一樣,具有許多氣囊和氣管,不僅能夠大幅減輕自身的重量,還可以解決核心的散熱問題以及呼吸系統的效率問題。 圖/wikimedia

更進一步而言,沙蟲體內如果充斥著氣囊和氣管系統,也能夠解釋沙蟲在沙漠中迅速游動的特殊移動能力:沙蟲藉著快速擠壓氣囊、從氣孔高速往前噴出氣流,就可以液化移動方向所在的沙團,於是得以像游泳一樣在沙漠中迅速悠遊。這樣液化沙子的機制在地球上已經有許多實例(例如下列影片),若是再搭配沙蟲體表鱗片的震動,勢必能夠加成液化沙子的效果,讓沙蟲移動更加無往不利。

這樣的推測,不也貼切符合了生態人文記錄片中,沙蟲在沙漠表面之下高速移動時前方冒出的大量煙塵、以及沙蟲冒出地表時沙地滾動如沸騰的現象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要在沙中打入空氣,就可以讓沙子液化,沙蟲如果擁有氣囊、氣管與氣孔,往前大量高速噴氣應該就可以達成同樣效果,以在沙漠中游動。
適當的震動沙子也能夠讓沙子開始表現出液態性質,沙蟲或許也能夠藉由震動鱗片來達到這樣的效果。

不僅如此,勇敢的弗瑞曼人歷代相傳的駕馭沙蟲之術,藉由鉤子嵌入沙蟲的鱗片縫隙,稍微撬開鱗片讓沙蟲不適而轉身讓該處朝上,更持續在沙漠表面巡弋而不下沉的高超神技,或許也是因為沙蟲的鱗片下方有許多產生震動的精細構造,更有連結表面氣孔和體內氣囊的複雜氣管系統,於是當鱗片被撬出縫隙時,為了避免沙子滲漏進去造成傷害和問題,沙蟲也只好轉身讓鱗片縫隙處朝上,於是成就了勇氣與技術兼備的傳說美技。

近30年前的厄拉克斯星球生態記錄片,錄下了弗瑞曼人難得一見的沙蟲駕馭過程,當時耆老族人的說明以及沙蟲背上的噴氣氣孔,也證實了「沙蟲體內應有大量氣囊氣管連接到表面氣孔,以此噴氣來在沙漠中游動」的猜想。

我理解,這樣的大膽猜想或許使您感到意外,但請容我再次強調,我對弗瑞曼人視為神的使者一般的沙蟲,絕對沒有任何不敬之意。

我只是根據貴民族的重要文獻加上歷年來的厄拉克斯星球生態人文記錄片對沙蟲的描述和記錄,再結合我對地球動物的粗淺理解,做出「沙蟲體內可能有類似地球上的飛行鳥類的氣囊與昆蟲的氣管系統」這樣的推論。

而且坦白說,這樣的猜想推測不也正與沙蟲怕水、碰水會產生燒灼痛感、接觸大量水分將導致死亡的弱點不謀而合嗎?如果沙蟲體內有諸多氣囊和氣管系統,哪怕只是一點點水的入侵,水的黏附力可能就會造成大片的氣囊與無數氣管堵塞或塌陷,使得沙蟲組織缺氧過熱而迅速壞死,甚至引發骨牌效應牽連整個沙蟲導致死亡,您說有沒有道理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無論如何,我畢竟只是遙遠地球上的一個沙蟲愛好者而已,我所能夠獲得的沙蟲資訊也相當有限,遠不及千百年來在厄拉克斯星球生活的弗瑞曼人您們切身經歷的萬一。

因此,如果可能的話,下次當您們以沙槌呼喚沙蟲前來、或者是又有哪位勇者騎上沙蟲的背橫越沙漠之時,麻煩幫我觀察一下,沙蟲體表是不是佈滿氣孔不斷吸吐空氣好嗎?

哪一天看到死去的沙蟲時,在哀悼之餘請也幫我仔細瞧瞧,沙蟲體內是不是佈滿氣囊與綿密的氣管系統好嗎?

噢對了,如果厄拉克斯星球大氣的氧氣濃度高於地球這邊的 20%,對沙蟲的氣囊和氣管系統會更有助益,不過我從生態人文記錄片裡面看不出來氧氣濃度,重要文獻裡面也沒寫,所以我也無從得知,如果您們能夠測量大氣中的氧氣濃度,那就可以多一項資訊做為參考和推測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氣中氧氣濃度與昆蟲氣管系統中能夠獲得足夠氧氣的深度有關,沙蟲如果擁有氣囊和氣管系統,大氣中高一點的氧氣濃度對其龐大體型會相當有幫助。 圖/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行筆至此,也該是讓您的幽藍雙眼休息的時候了。誠摯的感謝您撥冗閱讀此信,期待弗瑞曼人能夠與我分享更多的沙蟲訊息,我將靜候來自厄拉克斯星球的佳音。

祝弗瑞曼族人們健康平安。

來自地球的沙蟲愛好者敬上

所有討論 3
YTLai_96
51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也許永遠無法自稱學者,但總是一直努力學著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孩子再小都能聊性別:從繪本《媽媽,我從哪裡來》《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討論性別議題
雞湯來了
・2020/08/03 ・223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0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雞湯來了游子嫻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我是怎麼生出來的呀?」

當被問到這問題時你是怎麼回答的呢?是石頭蹦出來?是路邊撿到?還是有更好的回應?

兒福聯盟 2016 年「台灣兒童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指出有三分之一(29.2%)家庭從未討論性生理發展的議題。衛福部「性福 e 學園」也提到,正確認識性器官、對性的需求抱持合適態度、懂得保護性器官、以及認識自己從何而來等等,都是性生理議題。那我們該如何和孩子談論呢?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可以從讀繪本開始,以下以兩本相關議題的繪本作介紹與說明。

《媽媽,我從哪裡來》
開啟孩子的性生理知識,建立自我認知

圖/博客來

繪本《媽媽,我從哪裡來》以孩子的好奇開始故事,接者透過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過程回答孩子的問題,並進一步談論結合成為受精卵之後的每個月住在媽媽的子宮裡逐漸長大的歷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翻拍自《媽媽,我從哪裡來》p.10, 11)

長大之後,要怎麼分辨男生與女生呢?是外貌嗎?是穿著嗎?是勇不勇敢嗎?緊接著談到,其實男生和女生是有不一樣的性器官,並強調保護隱私部位的重要性。

(翻拍自《媽媽,我從哪裡來》p.30, 31)

當孩子從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並逐漸認識自己的生理構造是男生還是女生後,難免對於男生可以做什麼、女生可以玩什麼而有些想法。然而,這些想法是從何而被奠定的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年,有研究以幼兒園大班的孩子與家長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的方式探討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結果指出:多數孩子在職業方面抱持著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如:男生長大要當警察、女生當護理師;在性別特質上也同是如此,像是:男生是勇敢且有力氣的、女生才能愛漂亮。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這些想法呢?該研究提到:家長在無形之中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概念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例如:「媽媽說女生穿裙子才漂亮」,以及手足、生活經驗也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角色概念,也就是說,與家中哥哥姐姐互動、談話內容,或者是自身的生活經驗都建立了對於性別角色的看法。

那我們要怎麼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傳遞性別角色中的多元性呢?

《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
顛覆孩子小腦袋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圖/博客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薩琪有沒有小雞雞?》一書中,馬克思認為有小雞雞是幸運、強壯的代表,認為少了小雞雞的女生就是比較柔弱,而且只會玩洋娃娃,直到新同學薩琪的出現,一切都不一樣了。

(翻拍自《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p.8, 9)

薩琪很特別,她能爬山、會踢足球、打架都贏,這些男生能做的,薩琪也都能做,因此讓馬克斯的小腦袋瓜中產生了好奇,究竟⋯⋯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呢?原來,薩琪不是沒有小雞雞,而是有小妞妞。讓馬克思這才理解,女生其實不是缺少,原來只是和男生不一樣啊。

孩子怎麼想?我該怎麼談?

以《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為例,透過 4F 問題討論,了解孩子的想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act
我讀到什麼
回顧繪本故事內容的相關問題 馬克思一開始認為男生和女生的差別為何?那後來他發現了男生和女生的分別有什麼?
Feeling
我覺得如何
對於故事的情節,詢問感受 當你看到薩琪會爬樹、會打架、會踢足球⋯⋯你有什麼感覺呢?
Finding
我的發現
透過故事情節,了解自己情節的發現、或看法 馬克思一開始覺得,沒有小雞雞的人,也就是女生,比較不強壯、只會玩洋娃娃、畫小花,你覺得真的只有女生可以做這些事情嗎?為什麼?
Future
我將來可以
思考故事情節若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有什麼想法 如果你有一個男生同學喜歡玩扮家家酒、玩洋娃娃;有一個女生同學喜歡玩機器人、說長大之後要當公車司機,你會怎麼想呢?

那麼,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前,我們該抱持著何種態度和孩子分享呢?依據研究,整理出談性的 3 個策略,包含:建立安全的溝通氛圍、營造開明權威的教養風格、依據年齡選擇「談性」重點

當我們能夠自然地討論孩子的這些疑問,並依照不同年齡層孩子的問題需求,不僅在孩子心中建立開口提問的安全感,也能在過程中了解孩子的好奇與觀點,進而讓自己成為孩子最棒的性教育老師。

一起談,勝過讓孩子自己摸索。當孩子在安全感中建立正確的性觀念,便更能認識自己,也尊重他人。

參考資料

  1. 兒福聯盟(2016)。台灣兒少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
  2. 林秀茹(2013)。親子談「心」說「性」落實家庭性教育。家庭教育雙月刊,45,59-67。
  3. 袋鼠媽媽童書 (2018)。媽媽,我從哪裡來。新北市:幼福。
  4. 彭佳鎂、何慧敏(2014)。幼兒性別角色之探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6,24-51。
  5. 謝蕙心(譯)(2002)。薩琪有沒有小雞雞(原作者:提利‧勒南 )。台北市:米奇巴克。
  6. 衛生福利部 性福 E 學園

本文轉載自雞湯來了,原文為該怎麼和孩子談「性」?—以繪本《媽媽,我從哪裡來》《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討論性別議題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冷酷」馴鹿頭戰勝北極圈
東海 科學新報會
・2011/11/02 ・385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41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穿著蓬鬆的毛皮大衣昂首闊步,這些馴鹿在氣溫掉到零下50°C時,依然可以保持溫暖。然而,牠們沒有辦法在運動後把大衣完全脫掉。

為了研究馴鹿如何避免過熱,研究人員圍捕了九隻馴鹿,在牠們腦中主要的血管裡植入探針,以測量血流量與腦溫。之後,他們讓馴鹿在一個特別設計的跑步機上奔跑。

起初,馴鹿用鼻子呼吸,先讓冷空氣降低鼻竇內的血液,再送到身體各處。然而,一但呼吸開始加速,到達每分鐘260次呼吸之後,牠們便會和狗一樣,張開嘴巴喘氣,讓空氣流動到大舌頭上,以降低血溫。當腦溫達到極限的39°C時,馴鹿則會轉換鼻子的血流模式,將最冷的血液先送去幫大腦降溫。這個策略和牠們的遠親:非洲羚羊所使用的方法很類似。這項研究於今日發表於12月號的《實驗生物學期刊》(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翻譯:Susan Chan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東海 科學新報會
22 篇文章 ・ 0 位粉絲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與PanSci U+計劃合作,帶動東海博雅書院的科學、人文、社會普及知識的閱讀風氣。歡迎東海大學學生參加!http://www.facebook.com/groups/26135113721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