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醫師的預言

蘇 上豪
・2015/01/20 ・243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38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翻開世界的歷史,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各式各樣的「預言」就充斥在我們的生活裡。

聖經裡有「彌賽亞」的預言,認為上帝會派他來拯救我們,成為人類的救主,雖然基督教主張「拿撒勒耶穌就是彌賽亞,因為耶穌的出現,應驗了許多舊約聖經中的預言」,但猶太教信徒則予以否認;十二世紀愛爾蘭的多馬總主教聖馬拉奇(Saint Malachy),據傳在訪問羅馬期間,預言了在最後審判前的112位教宗,而且在其微言大義留下的蛛絲馬跡中,竟然可以讓人推敲出種種的關聯;而在中國歷史的預言裡,諸如推背圖、燒餅歌、黃蘗禪師詩等等,更可以說是琳琅滿目,不勝枚舉。

在許許多多的預言裡,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有關「末日」的預言。

credit:wiki
credit:wiki

在電影《2012》的推波助瀾下,馬雅人的曆法被有心人誤解,宣傳2012年12月21號是世界末日的說法,確實也造成了某種程度的震撼。據新聞報導,在靠近這一天的前個星期,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電話和電子郵件信箱被驚慌的民眾塞爆了。不過,事後證明2012年12月21號和其他的「末日預言」一樣,都是個空包彈,讓人虛驚一場罷了,倒是世界上有些人藉此發了場「末日財」。至於這天對臺灣人來說,「冬至」似乎比「世界末日」重要,因為吃了湯圓又多了一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人對「世界末日」的預言做過統計,前前後後大概有八十幾個版本,其中最早的版本是「諾亞方舟」的傳說,這大概也是所有預言的基石,但是很多的預言,大多可以看出宗教和星象的影響。

例如,曾有人預測1666年是世界末日,因為在於聖經的啟示錄中,666是代表魔鬼的數字,不過那一年,世界上除了倫敦暴發大瘟疫,還有一場奪走數百人性命的大火外,世界上其他國度都平安度過了這個「末日」;還有,在1910年,哈雷彗星造訪地球,也引起恐慌,法國天文學家弗萊馬里恩(Camille Flammarion)在《天啟》中寫道,哈雷彗星的彗尾含有破壞大氣層的氣體,可能吞噬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結果它和2000年5月5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與太陽和月球連成一線時, 預言家所稱「行星連珠將會導致整個世界被冰吞噬」的恫嚇性言論一樣,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這些預測中,個人覺得還是愈早年代的人愈聰明。

譬如在公元五世紀左右,喀納斯預言用「科學」推斷世界將在公元500年前消失,贏得了眾多信徒的支持,喀納斯在自己預言的「末日」之前就去世了,但是在臨終前,他重新推算了一次時間,稱末日真正來臨的日子是公元800年。但是300年過去後,事實證明他還是錯了,不過相信和他同世代沒有人敢指出喀納斯這個投機份子的錯誤,因為三百年後的事誰也說不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wiki Theodor Billroth
credit:wiki
Theodor Billroth

身為醫師的我,覺得醫師也是正常人,是否和其他的預言學家一樣,也有人會對未來做預測?看了一些歷史書籍之後,我發現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其中也不乏某些後世崇敬的大師所做的預測,結果當然也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像是腸胃道外科手術治療的先軀西奧多·比爾羅特(Theodor Billroth)醫師即是一例。

西奧多·比爾羅特醫師生於十九世紀的奧地利,而在當時還稱為普魯士的德國習醫,在柏林成為外科大師卡爾·藍吉巴哈(Carl Langenbuch)的弟子。經過了八年,西奧多·比爾羅特醫師成為了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的教授,成為其附屬醫院的外科主任。

他對自己的要求甚是嚴格,而且利用科學與邏輯的方法探討外科手術的結果及其改進的方針。在那裡三年之後,也就是1963年,他出版了一本書-《一般外科的病理發現及其治療》(General Surgical Pathology and Therapy),書中誠實地發表了自己所施行過的手術,不論結果是好是壞,他探討其中死亡及併發症的病例,尋求改進的方針。

這可比在世界上公認,首先提倡外科醫師舉辦「死亡及併發症病例討論會」的美國卡德曼(Codman)醫師,還要提早了半個世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也無怪乎西奧多·比爾羅特醫師完成世界第一例的食道切除手術,以及咽喉切除手術。更重要是,他為了治療胃癌所提出的Billroth I 及Billroth II 的手術方法,除了獨領後世近百年的風騷之外,迄今仍影響了消化外科的醫師們。

不過在1880年左右,試著縫合心臟的西奧多·比爾羅特醫師,寫下了這段話,警告著後世的醫師們:

「那些縫補心臟的醫師,註定失去同儕對他的尊敬。」

一百多年過去了,由於體外循環技術的進步,不要說是縫補心臟,就連剪去原來病變的心臟,移植另一個捐贈者的心臟,對心臟外科的醫師也不成問題了,大師級西奧多·比爾羅特的預言現在看起來和那些末日大師一樣可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玩遊戲的心情看了這樣多預言,大抵上心情是快樂和輕鬆的,即使是聽起來很扯的預測,還可以一笑置之,但對於下一則醫師對自己未來執業者的預言,聼起來卻又止不住傷感。

credit:wiki
credit:wiki

2012年5月16號,立法院衛生環境委員會特別邀請衛生署邱署長報告「婦產科醫師荒原因與解決方案」,與會的醫師對於台灣少子化持續惡化、民眾生養意願低落,而且婦產科醫師又不堪醫療糾紛煎熬,人力快速流失的現象感到憂心,認這些問題將是壓垮台灣生育率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人直言指出,若層出不窮的醫療糾紛問題不解決,不僅可能如日本般出現孕產婦成醫療人球,釀成母嬰死傷悲劇;或者像是發生在法國,一位母親在來不及到達婦產科醫院,就在高速公路上生產,造成新生兒不幸死亡的事件。

誠如臺灣婦產科醫學會人力委員會召集人葉光芃指出,根據該協會統計,臺灣婦產科人力早已負成長,是各科最慘,也是唯一。因為全臺各鄉鎮,四成三沒有婦產科醫師,六成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雪上加霜的情況是,國人日漸晚婚,三十五歲以上高齡產婦快速成長,生產併發症機率更高,更易衍生醫糾風險,恐加速婦產科醫師流失,所以立委田秋堇才會說,高齡與高危險妊娠產婦,才真的快找不到醫師接生。

所以,北部某位醫學中心的主任才會大膽預言:「十年內臺灣的婦產科就會崩盤。」

十年後的臺灣,真的會如同上述的醫師所預測的一樣嗎?我不敢想,只能靜待歷史的考驗和執政者的智慧了。

文章難易度
蘇 上豪
14 篇文章 ・ 0 位粉絲
高雄人。1985年進入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就讀,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從事文藝創作,曾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源遠文學獎」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 2010年起,受邀於網路「散文專欄作家交流平臺」,以「島國良民」為筆名,透過簡短的故事,發表有關醫學的科普散文迄今。現為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著有《開膛史》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67
1

文字

分享

0
67
1
明明都是人工生殖,「人工授精」跟「試管嬰兒」到底差在哪?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_96
・2021/01/09 ・3379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460 ・五年級

  • 文/鍵盤婦產科——威廉氏後人

新朋友中有許多備孕新手,對於人工生殖的這幾個作法常常傻傻分不清楚。其實也不只是患者們搞不清楚,常常其他科的醫師會診時,也搞不清楚。

今天,就讓我一次完整說明這幾個類似的名詞吧!

你說的「人工」不等於他說的「人工」——人工生殖技術 (ART)

所有現代西醫科技介入的方法,都可以列入人工生殖的範圍,這是一個統稱。

主要就分兩大類:1. 人工授精 (IUI) 2. 試管嬰兒 (IVF)

不過呢,大部分的人常常說:我做過幾次「人工」,或者說:我這胎是「植入」懷孕的。往往患者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做了什麼。這時候其實醫生們在意的是,到底是做過幾次「人工授精」、幾次「試管嬰兒」、「植入」的究竟是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兩種做法、效果、成功率、都完全不同,做過三次人工授精失敗跟做過三次試管嬰兒失敗,對我們醫生來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慢慢的,這些名詞不斷地被大部分人所誤用,你說的「人工」不等於他說的「人工」的情形反覆出現,也才會出現連其他科醫師都搞不清楚的情況發生。再重複一次,人工生殖 (ART):也就是所有西醫科技介入的方法都算,主要分為「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兩種。

人工授精與試管嬰兒都屬於人工生殖。圖/Benjamin Chan

「精」銳部隊產地直送進子宮及輸卵管內——人工授精 (IUI) aka. 人工受孕

所謂的人工授精,也有許多人稱作人工受孕,這是一個從古代幫種馬配種時代就存在的一個古老技術。這個作法是把處理過的「精子」,直接注射進子宮腔及輸卵管內。

所以人工授精植入的是「精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精子的取出很容易嘛,我相信大部分的男生女生都懂怎麼回事。從青春期時代,很多人可能就看過很多外國語言的影片做示範,這這裡就不多贅述。

然後呢,把自行取出來的精子經過處理,取其精銳部隊,產地直送,送進女方的子宮及輸卵管內守著,等卵子從卵巢排出的那一刻。

也就是說人工授精,只有「先生取精」、「精子處理」、以及 「植入精子」三個步驟,沒有取卵、沒有胚胎培養、沒有胚胎切片、也沒有什麼卵子冷凍的問題。

當然啦,為了增加成功率,在做人工授精之前通常會給女方吃排卵藥或打排卵針等等,讓這一次的週期卵多一點,可以有效地增加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先生自己取精的部分就多說了,當然也可以請太太幫忙取。總之醫院是不會有人幫你先生取精的,請不要再從取精室打電話到生殖中心來詢問怎麼還沒人來幫你取精,不會有人過去的,麻煩您自己努力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增加成功率,在做人工授精之前通常會給女方吃排卵藥或打排卵針。圖/Unsplash

精子處理的部分道理很簡單,就是利用不同的溶劑與離心,篩選出活動力好的精子,不好的就讓它隨著雜質一同沉沒吧。

最後,醫生會拿一個又細又長的管子,直接把處理過的「精兵」,直接送進子宮和輸卵管。這樣的好處在於省去精子千里長征的過程,女生的子宮頸到輸卵管雖然只有 10 公分,但對一隻精子來說如果按身高等比例放大來算,就好像一個成人要游泳七站捷運這麼遠。

讓精銳的精子,省去舟車勞頓,直接在輸卵管裡等卵子排出。但問題是這樣的方法還是不能保證精子鑽得進去卵殼裡面,也就是「卵子是否受精」這個問題,無法得知。

另外,要做人工受精至少要有一條可以通的輸卵管,以及至少要有還算足夠的精蟲可以經過洗滌後才能植入,所以兩條輸卵管都有問題,或者精蟲少到無法經過洗滌,就只能做試管嬰兒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重複一次,人工授精 (IUI) = 人工受孕:就是將篩選過的「精子」,直接注入子宮。

沒有取出卵子,沒有進行體外受精,沒有進行胚胎培養,因此相對單純,費用也較低 (加上藥費通常在 2 萬元左右) 。

人工授精因為單純、簡單、對精子處理環境要求不高,所以衛福部並沒有特別設立太多的規範去管控,所以很多不是人工生殖機構的醫院或診所也都可以進行人工授精。

快狠準地抓起一隻動的激烈的精蟲,直直的刺進卵子之中——試管嬰兒 (IVF)

試管嬰兒大部分人比較不會講錯,反正簡稱「試管」的也就一個意思。

試管嬰兒的作法是女生經過排卵刺激、吃藥、打針、微刺激、全刺激、標準刺激、自然週期⋯⋯各種刺激方法都有。反正就是讓女生這一個週期內,長出越多、品質越好、成熟度越好、懷孕率越高的卵子就對了,這些藥物用下去之後,接著會進行「取卵手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取卵手術是用一隻長長的針,藉由超音波瞄準經過肚皮或陰道,刺進卵巢裡把每一顆卵吸出來。這些取出來的卵子呢,再透過現在的科技放在試管裡和精子混在一起,讓它們自然發生受精,但因為這次受精在體外、在試管裡並不在身體裡,所以叫做體外受精 (IVF) 也稱試管嬰兒。

完成受精的卵子變成胚胎,也就是一個試管寶寶、人生的第一天,我們會在實驗室的培養皿裡面養到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然後再放回去子宮裡。當然也可以先冷凍起來,下一次解凍後,再放進子宮裡。這些取出的卵、體外受精的過程可以自然發生,也可以人為強迫發生。

試管嬰兒因為受精在體外、在試管裡並不在身體裡,所以叫做體外受精 (IVF)。圖/Pixabay

胚胎師快狠準地抓起一隻動的激烈的精蟲,直直的刺進卵子之中,強迫天雷勾動地火就是俗稱的單一精蟲顯微注射。形成胚胎以後,可以新鮮的胚胎就直接放回子宮,也可以經過冷凍、再解凍的過程後,再放回子宮;也可以給這個胚胎進行切片,確定切片結果後,再放回子宮,這幾種方法都很常用。

由於試管嬰兒療程極其複雜,包括排卵刺激階段、取卵階段、受精階段、胚胎培養階段、和胚胎植入階段,過程嚴格且耗材眾多,畢竟這是要培養的是「人的胚胎」。所有的培養環境,包括培養液、培養氣體、光度、溫度、濕度、全部都受到嚴格管控,所以收費較高,通常在 15 萬左右。衛福部也有專門的規範,每年嚴格的審查這些生殖機構,目前全台合格的人工生殖機構共 85 家,國健署網站上都有可供查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排卵後從女性生殖器官中收集卵子,將卵子與精子融合在一起,然後將受精的卵子放回子宮。
圖/Wikimedia common

所以「試管嬰兒」跟「人工授精」雖然都屬於「人工生殖」的範圍,但試管嬰兒植入的是「胚胎」,人工授精植入的是「精子」,所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過程。俗稱的「人工」,通常是指人工授精,而俗稱的「試管」,也就是指試管嬰兒。

至於說會不會痛,需不需要麻醉的問題?

通常人工授精一定不需要麻醉,只是把一個細長管子放入子宮腔內並不會痛,所以不需要麻醉。至於試管嬰兒,取卵的過程可以麻醉也可以不麻醉。要看卵子的數目、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卵子少的通常不需要麻醉也沒關係,大概就像抽血、打針那樣刺一兩針就沒事了。

而試管嬰兒的胚胎植入部分就如同人工授精一樣,也是使用一根細長的管子放入子宮腔內,只是這次植入的是胚胎過程幾乎完全一樣,所以也一樣不會疼痛並不需要麻醉。

這些,大概就是人工生殖的一個概論,希望經過了這一篇文章的說明,對於備孕新手的妳來說可以清楚了解到大家常說的人工、試管究竟是怎麼回事。也比較不會對它的過程因為未知而感到恐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一點淺見提供參考。

我特別喜歡幫我自己做成功的患者接生,每次看到這些小孩,就會想起他們還在精子跟卵子的階段,我就在照顧他們了。

參考資料:

  1. Jaideep Malhotra (2015). Practical Tips for Infertility Management: The Rainbow Protocols. New Delhi: Jaypee Brothers Medical Publishers Private Limited.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人工生殖機構許可通過名單
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_96
1 篇文章 ・ 0 位粉絲
我是威廉氏後人-李毅評醫師,畢業於台灣大學醫學系,現職為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專長為不孕症。喜歡寫文章、喜歡分享、也喜歡用幽默有趣的方式為大家解說難懂的醫學知識。我是位專業的醫師,也是ptt上的標準鄉民,歡迎大家閱讀我的文章,更歡迎跟我一起參與討論!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先知還是吹牛?預言家所做的災難預言,你相信嗎?——《Warnings!》
聯經出版_96
・2019/11/28 ・3364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55 ・八年級

  • 作者/理查‧克拉克(Richard A. Clarke)、R. P.艾迪(R. P. Eddy);譯者/吳國卿

我們當中有些人能預見未來,他們經常高聲疾呼想吸引我們注意,但也經常遭人忽視。我們有理由輕忽大多數預言家,然而當某些災難的正確警告未受到應得的注意時,卻可能引發可怕的結果。許多人因為我們無法區別先知和吹牛者而犧牲性命。

圖/GIPHY

本書嘗試尋找那些能預見未來的奇人,檢視他們能正確地辨識災難迫近的遠見。

從神話到現實的災難預言

卡珊德拉(Cassandra)是特洛伊城(Troy)一位遭到阿波羅神詛咒的美麗公主。他賜給卡珊德拉預見即將來臨的災難的能力,但卻不給她說服人們相信她的能力。

她可以穿越空間和時間看到未來的能力,讓她預知她心愛的城市將在大火中淪陷,但特洛伊的民眾卻取笑並忽視她的警告。最後她陷於瘋狂,成為她所預見悲劇的犧牲者之一。

今日我們之中是否有一些卡珊德拉警告大難即將臨頭,但人們卻對他們的預言充耳不聞?我們是否可能找出這些預言家是誰?我們能否穿越虛假的警告,發現那些正確的預言,進而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和省下龐大的金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問題與希臘神話無關,而是攸關今日我們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國際社會是否有能力察覺即將發生的災難,並及時採取行動以避開它,或至少減輕損害。

災難帶走的不只是家園,還有對生活的希望與未來。圖/Pixabay

埋藏在數十億篇部落格貼文和推文、學術研究和政府報告的卡珊德拉向我們呼喊,警告災禍即將到來。她通常引不起注意,甚至沒有人聽見。她往往只得到敷衍的反應,或被貶斥為傻瓜或騙子。她的故事是那麼不可置信、那麼聞所未聞,讓我們難以接受或相信它們,更不用說據以採取行動。

當然,重點在於卡珊德拉的預言是正確的,而忽視她的人可能因此付出自身性命和國家衰亡的代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只是古希臘人有這種預言家被忽視並招致悲劇的神話,聖經上也敘述希伯來先知但以理(Daniel)的故事。

先知但以理能解讀出現在巴比倫國王伯沙撤(Belshazzar)喧鬧的盛宴牆上的神祕文字「彌尼,彌尼,提客勒,烏法珥新(阿拉姆文mene, mene, tekel, upharsin;譯為「數算、數算、以天平稱、分裂」),除了他之外,無人能解其奧祕。

但以理警告國王,這些文字預告了他王國的敗亡。根據那則故事,伯沙撤幾個小時後就在一場政變中遭殺害。但以理預見了「牆上的字」(譬喻為不祥之兆)。

圖/Pexels

今日當有人被形容為卡珊德拉時,往往意指他們過度擔心、是宿命論者、過度悲觀,或太偏執於不可能發生的壞事,他們是杞人憂天而非先知。如果我們查考最早的希臘神話,卡珊德拉應該是我們要珍惜的人物,我們應該接受她的警告並據以行動。不過,我們很少這麼做。

我們很少會相信那些預測有任何獨特之處,我們不但無法了解他們對未來的真知灼見與我們的看法有何不同,他們的處方也無法說服我們立即採取行動、斷然改變我們行事的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警覺力與災難預防

古典希臘人稱為卡珊德拉的行為,被今日的一些社會科學家描述為警哨智力(sentinel intelligence)或警哨行為,意即在別人未看見前就從警訊察覺危險的能力。

這種行為可以從許多種動物觀察到,而我們相信其中也包括人類。具有警哨智力的人能清楚看見迷霧中的跡象,然後警告同伴。在其他動物中,群體的基因似乎已設定好會對他們的警哨聲做出迅速的反應。但在人類,這種能力開發得較不完全。

相較於人類,許多動物對於危機來臨具有更高的敏銳度。圖/GIPHY

我們是本書作者理查.克拉克和 R.P.艾迪,彼此認識和共事超過二十年,曾進入、然後又離開政府單位,曾研究過包括凱達組織(Al Qaeda)以及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核子與生化武器擴散、伊波拉與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等致命病毒興起、網路威脅的肇始,以及從伊拉克到波士尼亞和阿富汗等戰爭的許多主題。

我們既非悲觀論者,也不執迷於末日理論。事實上我們是樂觀主義者,深信我們正處於科技大躍進的高峰,並將為人類生活帶來莫大的福祉。不過,從我們認識彼此以來的大部分時候,新聞報導總是充斥著一連串原本可以避免或減輕的災難。它們包括九一一恐怖攻擊、大衰退(Great Recession)、卡翠娜颶風(Katrina)、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和伊斯蘭國的崛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茫茫人海中,誰才是我們的卡珊德拉?

我們直接研究許多這類主題,且親身受到部分主題的影響。它們在我們彼此討論—通常邊啜飲著單一純麥威士忌—之際逐漸迫近,而經常重複出現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該如何避免這類災難或做更充分的準備?

面對災難,究竟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圖/Pixabay

我們注意到幾乎所有這些事件發生後緊接著就是調查和交相指責、追究災難的過失和挫敗的責任,以至於讓情勢更加惡化。不過,在許多例子中,似乎有一位專家或一個專家團隊曾扮演卡珊德拉的角色,正確地預測過後來發生的事。但他們往往遭人忽視,他們的警告受到詆毀,或只得到不夠適當的敷衍反應。

我們開始思索是否有一些模式可以發現有先見之明、但遭到忽視的警告。我們可不可能找到方法在災難發生前辨識這些正確、但未被注意的警告?如果未被注意、但事後證明正確的警告確實是一種頻繁出現的現象,那麼找出預先察覺並確認這些警告的方法將可以拯救許多生命、避免痛苦和減少財務的損失。

我們發現,任何時候都有許許多多的災難預測,它們大部分會因為沒有價值而被人忽視。

做這類預測的人多半只是突發奇想,沒有經驗的支持或現實的依據。有些警告會引起注意,但後來發生的事證明警告只是虛驚一場。不過,一些學有專精、真正的專家適時發出的警告卻也經常遭到輕忽,或只獲得冷淡的敷衍對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開始稱呼這類事件為卡珊德拉事件(Cassandra Events)。這引導我們開始探究過去的卡珊德拉事件,是否有某些線索可以幫助我們辨識能做出正確警告的當代預言家。我們問朋友、同事、合作夥伴和世界一流的專家,他們對這種卡珊德拉現象有什麼看法。

卡珊德拉現象的問題不只是如何穿透雜音聽到可能正確的預測,也包括在辨識之後如何善加處理它們。

我們開始了解到,要想安然度過卡珊德拉事件,一個組織或社會必須經歷幾個階段。首先我們必須聽到預測,然後相信它,最後則是據以採取行動。

從了解到執行,往往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圖/Pixabay

1在實務上,每個個別的步驟都是挑戰。此外,執行所有三個程序往往都很困難。特別是當預測與常規、過去、我們的經驗,或與我們對未來應該如何發展的根深柢固信念大不相同時,能正確地執行這些步驟將十分罕見。若加上因應警告需要耗費龐大的財務成本,往往使採取行動的機率降到接近於零。不過,如果我們忽視真正的卡珊德拉,不採取行動的成本通常會遠超過及早因應問題的成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本書將尋求解答這些問題:我們如何在無數專家中辨識真正的卡珊德拉?如果有方法的話,什麼方法可用來更正確地辨識和傾聽這些先知的警告?有沒有方法可以從四周的雜音中萃取最凶險的預測,並貫注我們的注意力於它們?或者卡珊德拉注定永遠得哭泣著眼見她心愛的特洛伊城焚毀?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先從簡短的案例研究著手,這些案例都是當代的真實人物,他們對一些重要問題有類似卡珊德拉的預測能力,而且像那位神話公主一樣遭人輕忽。

本書將不嘗試對我們檢討的任何災難做決定性的研究,而是專注於這些卡珊德拉本身和他們的故事。我們將嘗試判斷他們如何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他們為什麼遭到輕忽,以及情況可能如何改變以使他們的警告受到注意。

註解:

  1. 美國軍方稱他們的決策程序為「OODA回路」(OODA loop):觀察、方向、決定、行動。辨識卡珊德拉的挑戰在於第一要正確地觀察,然後做明智的決定。

 

——本文摘自《Warnings!:AI、基因編輯、瘟疫、駭客、暖化……全球災難警告,用科學方法洞悉真相》,2019 年 9 月,聯經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聯經出版_96
27 篇文章 ・ 20 位粉絲
聯經出版公司創立於1974年5月4日,是一個綜合性的出版公司,為聯合報系關係企業之一。 三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近六千餘種圖書, 範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科技以及小說、藝術、傳記、商業、工具書、保健、旅遊、兒童讀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