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本土細菌(autochthonous bacteria)

葉綠舒
・2014/11/01 ・747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02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筆者在看Science Daily的每日更新時,看到一個詞「autochthonous bacteria」。

autochthonous bacteria ?那是什麼?從Science Daily的那篇文章,以及字典的幫助,筆者了解到應該指得是「本土細菌」,也就是原本就生存在當地土壤中的「原住細菌」啦!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要從當地的土壤以及植物上,分離出具有製造生物肥料(biofertilizer)潛力的細菌。這些細菌可以刺激植物吸收更多養分、製造更多植物賀爾蒙、以及協助控制植物病菌,使它們無法滋生。

如果可以成功分離出這些「本土細菌」,就可以減少農藥與肥料的使用。上次筆者也曾看到另一篇文章,裡面提到植物會把有益的細菌包裹在種子裡面,這樣種子發芽時,這些細菌就會先一步在幼苗周圍的土壤中滋生,形成益菌的rhizosphere(根圍)。相信這些本土細菌也是「根圍」的一部份,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測試從萵苣(lettuce)上找到的本土細菌,看看是否能發揮他們設想的功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00px-Rhizosphere.svg
rhizosphere(根圍),包括了根(黃色)、細菌(BL,BU)、 真菌(F)、脫落的根部細胞(SR)、線蟲(N)、原蟲(A)、 根部分泌的碳化合物(RC)等。圖片來源:wiki

如果能使用本土細菌做為生物肥料,相信對於生態的保育絕對是一個很大的福音。從1930年代開始,大量的使用化肥已經對土壤造成傷害,但是有機耕作其實有另外的問題。什麼問題呢?目前大部分的有機耕作,經常都會使用外購的有機肥料,而這會使得土壤的菌相改變。如果各地都可以找到可做為生物肥料的本土細菌,大家都可以在對土地生態改變最小的狀況下耕作,相信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原刊載於作者部落格老葉的植物王國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