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興大施習德教授 發表棲蘭山新種淡水蟹

活躍星系核_96
・2014/10/08 ・61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82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ONY DSC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在新竹縣與宜蘭縣交界處的棲蘭山林區發現新種的淡水蟹「棲蘭澤蟹」(Geothelphusa cilan)。此物種於2009年由施習德與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助理教授毛俊傑,在棲蘭山林區海拔將近兩千公尺的高山溪流處發現,經分子生物學確認,並由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施志昀與鄰近山區種類的標本形態比對,於今年十月共同發表在《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

施習德教授表示,發現地點在棲蘭山林區的塔克金溪,屬於淡水河的最上游。遺傳上與屬於大甲溪流域的高山澤蟹最為接近,同時兩者的棲息地也相當靠近,直線距離僅有13公里,但兩地之間有數座高於兩千公尺的高山阻隔。經估算,兩個物種的分化時間約在一百萬年以前,由於台灣島的地質歷史僅有五百萬年,棲蘭澤蟹算是相當年輕的物種。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此項發現,使得台灣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區澤蟹累積到7種,而台灣產澤蟹的總數也增加到39種。澤蟹屬僅分布於東亞島嶼(即台灣、琉球、日本本島),共紀錄56種,台灣與周遭島嶼的種類就佔了百分之七十,且都是特有種,顯見台灣淡水生物多樣性是相當豐富的,值得相關單位加以重視。

研究文獻:SHY, J. Y., SHIH, H. T., & MAO, J. J. (2014). Description of a new montane freshwater crab (Crustacea: Potamidae: Geothelphusa) from northern Taiwan. Zootaxa, 3869(5), 565-57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中興大學新聞稿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敏感族注意!大啖秋蟹前應先參考「過敏原檢測」——蕁麻疹急性發作恐致命
careonline_96
・2021/09/16 ・160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啖秋蟹 過敏族小心腫如加菲貓香腸嘴

美味的秋蟹季來臨!許多饕客早已做足準備享用螃蟹大餐,但甲殼類海鮮尤其是螃蟹,對於易敏體質的族群來說,若不忌口容易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皮膚出現紅疹凸起,嚴重更可能導致休克!這是因為螃蟹富含易導致過敏的原肌凝蛋白(tropomyosin),或是海鮮裡的組胺酸(Histidine)因為存放條件不理想,被孳生的細菌代謝成組織胺(Histamine),就會引發蕁麻疹。

皮膚科陳冠宇醫師表示,過往只要到了秋蟹季,診間前來就診的病患數明顯增加,一問之下多半是因為受不了美食誘惑大啖秋蟹,使得皮膚敏感的患者如蕁麻疹等症狀加劇。因此特別提醒,若有過敏病史或為蕁麻疹患者,在大啖秋蟹前,建議可參考過敏原檢測。如對於螃蟹類呈現高度過敏時,則不建議食用。若為低度過敏時,食用秋蟹建議料理方式以清蒸代替燒烤或辣炒,或是在食用前可預先服用抗組織胺藥物避免症狀發作。

蕁麻疹發作極度難受

蕁麻疹症狀腫如「加菲貓」,急性發作恐休克

陳冠宇醫師提及蕁麻疹發作部位可遍布於全身,患者會感覺癢、體溫升高,最為困擾的是當病症出現在臉上,嚴重時患者眼睛會腫起來如「加菲貓」,而嘴唇就像「香腸嘴」,影響平時的社交及工作。如果蕁麻疹未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也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症狀如喘、腹痛、關節痛等,甚至會導致無法呼吸。

曾經有一位住在梨山的中年女性患者,因慢性蕁麻疹突然急性發作,使氣管腫脹,呼吸困難,所幸在救護車火速將患者送到醫院後,經過醫師治療才控制病情。陳醫師回想這位案例時仍餘悸猶存,因為當時情況危急,若是耽誤太久可能就一命嗚呼。因此,提醒蕁麻疹患者,平時務必配合醫囑穩定治療,在急性發作時切莫輕忽,應立即就醫,以免有生命危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一代抗組織胺不嗜睡,1 小時就可發揮藥效

陳冠宇醫師提及蕁麻疹的治療方式一般為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通常在急性蕁麻疹病灶較嚴重時,會選擇使用第一或二代抗組織胺藥物合併類固醇治療。而慢性蕁麻疹的病患,需花費較長的時間治療,故需避免副作用的產生,使用「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進行治療,可在 1 小時內便發揮藥效緩解症狀,且藥效可維持 24 小時,不僅不會影響病患的肝腎功能,也不會造成嗜睡,提高服藥順從性。

另外,多數老年患者會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而一天只服用一顆的「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較不須擔心會和其他藥物產生相互作用而影響藥效的發揮。

緩解蕁麻疹從生活做起

網路偏方不『蕁』常!長期持續治療才是上上策

除了秋蟹季節需格外留意,針對網路上流傳的治療蕁麻疹偏方:如米酒及薑汁擦拭患部、或用保鮮膜將患部包裹起來等,陳冠宇醫師也一一解釋並破除迷思,包含使用米酒及涼感藥物擦拭患部,雖會短暫感到舒緩,但米酒會造成刺激性皮膚炎;而保鮮膜與薑汁塗抹也會導致症狀更加嚴重。建議若病患無法立即就醫,又想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地緩解,可冰敷或是沖冷水澡降低體溫、減緩不適。雖然慢性蕁麻疹無法立即根治,但只要長期、持續治療,就可以減緩發作及嚴重程度。

1

5
0

文字

分享

1
5
0
操控螃蟹幫自己養小孩,蟹奴育兒計畫通!——《寄生大腦》
木馬文化_96
・2020/07/16 ・152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50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凱瑟琳.麥考利夫 (Kathleen McAuliffe);譯者/張馨方

在世界各個角落,寄生生物操控宿主行為各不相同。例如,蟹奴屬(Sacculina)的藤壺科動物(barnacle)會努力將螃蟹對幼蟹的注意力,轉移去照顧並養育藤壺的後代。

我們可能很難想像,藤壺竟然想得出且有能力去執行這種詭計。蟹奴屬明顯有別於同科的動物,牠沒有外殼,不會依附岩石、海草等任何物體,而是有如一束根莖,像轉移的惡性腫瘤一樣侵入螃蟹柔軟肥厚的體內。如果自然界中有任何符合盜屍者形象的生物,肯定是藤壺科動物。

此蟹非當事螃蟹。圖/giphy

蟹奴在幼兒時期獨立生存,在水中四處游動,直到循氣味停駐在螃蟹身上為止。之後,母蟹奴(這種幼蟲有兩種性別)會用形狀如匕首的外骨骼尖端刺穿螃蟹的堅實盔甲,將自己身上一團蠕蟲狀的微小細胞注入螃蟹體內,再脫下厚重外殼。

一旦進到螃蟹體內,牠會以根狀結構入侵螃蟹的眼柱、神經系統與其他器官。另一方面,遭蟹奴寄生的螃蟹會像其他正常同類一樣,繼續在河岸徘徊、捕食軟體動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隨著遭感染的螃蟹持續覓食,蟹奴也更加茁壯並最終脫離宿主、並導致宿主無法生殖。這是寄生操縱犯最愛設下的陰謀。遭到寄生的螃蟹會停止交配或成長,生存目的只剩下餵養藤壺與幫助牠繁殖。

母蟹腹部的育兒袋可能不是自己的

寄生在螃蟹身上的蟹奴。圖/wikimedia

在母蟹腹部通常會形成育兒袋的部位上,藤壺會長出捲鬚,打造自己的育兒袋。會有兩隻公幼蟲循氣味找到育兒袋,讓母幼蟲產下的卵受精。「這兩隻公蟲實際上會變成母蟲身體的一部分。」研究寄生藤壺的專家詹斯.霍格(Jens T. Høeg)表示,「母蟲會變成雌雄同體。」

蟲卵逐漸發育,同時間螃蟹會清除依附在體表上的海藻和其他寄生蟲,以保持育兒袋的整潔,並在蟲卵孵育時潛至更深的水域。在那裡,螃蟹會劇烈搏動讓幼蟲脫殼而出,並用爪子攪動水流以幫助牠們游動。這麼一來,藤壺的幼蟲會隨著潮水移動,進而寄生在其他螃蟹身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忠誠的宿主們對寄生生物的奉獻不止於此。相反地,好戲才剛開始。只見蟹奴繼續產下一批又一批蟲卵,而每過數星期,螃蟹會一再回到深水域,重複這套散播寄生後代的儀式。自此之後,螃蟹不再擁有自由意志。

公蟹被寄生,還可能被迫性轉?!

螃蟹也可能父代母職(?)圖/giphy

被迫終生屈服於寄生生物的不只是母蟹。藤壺可以將雄性生物轉變成雌性生物。一般情況下,公蟹有狹窄的腹部,但若遭蟹奴入侵,牠的身體會變得像母蟹一樣寬大,還會長出育兒袋扶養蟹奴幼蟲。變性後的螃蟹也會流露母性本能,溫柔呵護養育蟹奴幼蟲。

從北歐、夏威夷到澳洲南岸,世界上有超過一百種蟹奴,而這種寄生藤壺在某些地區影響的螃蟹比例十分驚人:丹麥的峽灣有 20%;夏威夷多達 50%;在地中海某些地區更高達百分之百。螃蟹底部如果出現一團蘑菇狀的黃色物體(蟹奴的育兒袋),就是被藤壺寄生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感染的螃蟹不會再脫殼長大,因此外殼容易黏附海藻與藤壺(這裡指的是常見、不具侵略性的物種)。假如你在海邊看到行色匆匆、身上布滿多樣生物的甲殼動物,請停下腳步好好欣賞寄生生物的壯舉。眼前那擁有十隻腳的生物看來或許和別的螃蟹沒有兩樣,但牠其實早已成為水陸兩棲的喪屍。

——本文摘自泛科學 7 月選書《寄生大腦:病毒、細菌、寄生蟲 如何影響人類行為與社會》,2020 年 6 月,木馬文化

所有討論 1
木馬文化_96
6 篇文章 ・ 8 位粉絲
用文學,想像全世界,連結全世界。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其他海底生物想跟章魚一起生活,沒那麼簡單!——《章魚的內心世界》
馬可孛羅_96
・2020/03/18 ・2137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85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賽.蒙哥馬利(Sy Montgomery);譯者/鄧子衿

雖然章魚通常不和同類打交道,和其他種類動物之間的關係,除了獵捕和被吃之外,也幾乎都不清楚。如果要在家飼養頭足類動物,專家的建議是不要把牠們和其他水族養在同一個水槽中,因為章魚可能會吃掉牠們。

也不是所有章魚都會毒死同槽,他們也可能會帶著同槽逃生呀(誤)。圖/GIPHY

不過章魚對於同槽水族也並非都處在敵對狀態。溫哥華水族館的館員丹尼.肯特(Danny Kent)發現在卑詩省水域展區中,「有些章魚能夠和許多石斑魚一起生活多年,不會吃牠們,但是有些章魚就會迫不及待的把同水槽中的其他動物吃掉。」

在這座水族館容量高達六萬五千加侖( 25 萬公升)的「喬治亞海峽」(Strait of Georgia)展示槽中,有一條章魚喜歡爬到接近水面的岩石上,把一條腕伸到流下的水柱中。肯特發現這條章魚把腕當成釣魚線,等著鯡魚撞到腕,就把鯡魚抓來吃。

複雜的「同槽」關係可能暗藏殺機

表面上章魚和同槽動物相安無事,背地裡卻偷偷的除掉那些「威脅」。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槽水族之間的關係也可能非常複雜。2000 年,西雅圖水族館做了一個很冒險的決定:把一條北太平洋巨型章魚放到四萬加侖(15 萬公升)的水槽中,裡面有數條一公尺多長的白斑角鯊(dogfish shark,Squalus acanthias),他們覺得章魚如果受到鯊魚的威脅時,會好好躲著。但是他們錯了。

他們非常驚訝章魚非但沒有受到威脅,反而有計畫地逐一殺死了那些白斑角鯊(重現這個意外的影片在 2007 年放上網路後便瘋傳,有 290 萬人看過這個影片,也都非常驚訝)。研究人員發現鯊魚沒有消失,但是死亡了,沒有被吃掉。章魚沒有獵食牠們,也沒有因為直接威脅而馬上逃走。

根據最原始的新聞報導和影片的字幕,在鯊魚進行瘋狂殺戮之前,章魚就先發制人,進行攻擊。在鯊魚還沒有機會造成威脅之前,章魚就先把有可能掠食自己的動物殺死了。

直擊章魚下毒現場?

在科蘇美,我親眼目睹了另一個不同的跨物種互動,我從來沒有看到有人報告過這樣的景象。

猜猜他在潛水過程,見到了什麼呢?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趟旅程中最後一次潛水時,我們前往的礁岩樸實無華,沒有幾個大朵的珊瑚頭,也沒有許多突出的長礁與岩石。在潛水半個小時後,我們下潛到約十公尺深,這時看到在突出岩塊下的白沙子上,有一條加勒比礁章魚(Caribbean reef octopus,Octopus briareus)。

我靠近到兩公尺,發現在章魚前面幾公分的位置,大約有十幾隻活螃蟹聚集,有紅的也有黑的,身體的殼約五、六公分大。這些螃蟹看起來非常平靜,想到這些螃蟹所處的狀況,我極為驚訝。有些螃蟹慢慢爬著,如果有一隻螃蟹想要遠離章魚,章魚便伸出腕,把螃蟹(我認為非常溫柔地)撥回來。

這個狀況非常詭異。章魚的周圍是牠最喜歡的食物,但是牠並沒有因為興奮而變成紅色。牠的皮膚是白色的,夾雜了些明亮的藍色。章魚並沒有用吸盤把溜走的螃蟹抓回來,而是用腕把螃蟹掃到自己面前。螃蟹沒有急忙逃脫,這也很奇怪。

另外,我在旁邊沒有看到有螃蟹殼和其他殘骸,章魚巢穴外面通常會有這些東西。不過這裡可能不是那條章魚的巢穴。不論如何,這裡的螃蟹也太多了,牠們或許是站在以前同伴留下的外骨骼上,但是我也沒有看到。章魚看了我一眼,就回去專心看顧那些螃蟹了。就算我近到只有一公尺,牠也沒有退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想在這裡待久一點,但是海流強勁,我們是在放流潛水中,停不住。後來我問水族館中的朋友:那些螃蟹在幹什麼?為什麼不逃走?那條章魚在打什麼注意?章魚為什麼要看顧這群螃蟹?我半開玩笑地拋出一個點子:那條章魚是不是用墨汁對那些螃蟹下藥了?

墨汁除了掩人耳目,還真有可能影響其他動物的行為

阿~怎麼眼前一片黑?圖/GIPHY

美國海洋動物學家馬吉尼蒂夫婦(G. E. and Nettie MacGinitie)有次把一條熱帶海鰻放到有泥灘章魚(mudflat octopus)的水槽中。熱帶海鰻開始尋找章魚,章魚在牠靠得太近的時候,便對牠噴墨汁。熱帶海鰻會繼續狩獵,但是不會攻擊章魚。就算熱帶海鰻真的觸碰到章魚,也不會想要攻擊章魚或是吃掉章魚。每次都這樣。

章魚的墨汁中含有黑色素(melanin),以及其他有重要生物功能的成分,其中一種是酪胺酸酶(tyrosinase),這種酵素能刺激眼睛,並堵住鰓。不過它可能還有其他效果。

1962 年,《英國藥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上有一篇論文指出,這種酵素能夠阻礙催產素(「擁抱激素」)與血管升壓素(vasopressin)1這兩種激素的活性。鳥類、爬行動物、無脊椎動物(包括章魚)等,都有個別的催產素和增壓素,哺乳動物的催產素曾經試驗用在魚身上,結果改變了魚的社會性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這種激素正常的濃度受到影響,那麼像螃蟹這樣獨居的動物,可能會變得特別平靜,還能聚集在一起,面對主要掠食動物時也依然如此。

註解:

  1. 抗利尿激素,能夠影響血液循環。

——本書摘自《章魚的內心世界》,2019 年 9 月,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_96
25 篇文章 ・ 19 位粉絲
馬可孛羅文化為台灣「城邦文化出版集團」的一個品牌,成立於1998年,經營的書系多元,包含旅行文學、探險經典、文史、社科、文學小說,以及本土華文作品,期望為全球中文讀者提供一個更開闊、可以縱橫古今、和全世界對話的新閱讀空間。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興大施習德教授 發表棲蘭山新種淡水蟹
活躍星系核_96
・2014/10/08 ・613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82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SONY DSC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在新竹縣與宜蘭縣交界處的棲蘭山林區發現新種的淡水蟹「棲蘭澤蟹」(Geothelphusa cilan)。此物種於2009年由施習德與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系助理教授毛俊傑,在棲蘭山林區海拔將近兩千公尺的高山溪流處發現,經分子生物學確認,並由澎湖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施志昀與鄰近山區種類的標本形態比對,於今年十月共同發表在《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

施習德教授表示,發現地點在棲蘭山林區的塔克金溪,屬於淡水河的最上游。遺傳上與屬於大甲溪流域的高山澤蟹最為接近,同時兩者的棲息地也相當靠近,直線距離僅有13公里,但兩地之間有數座高於兩千公尺的高山阻隔。經估算,兩個物種的分化時間約在一百萬年以前,由於台灣島的地質歷史僅有五百萬年,棲蘭澤蟹算是相當年輕的物種。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此項發現,使得台灣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區澤蟹累積到7種,而台灣產澤蟹的總數也增加到39種。澤蟹屬僅分布於東亞島嶼(即台灣、琉球、日本本島),共紀錄56種,台灣與周遭島嶼的種類就佔了百分之七十,且都是特有種,顯見台灣淡水生物多樣性是相當豐富的,值得相關單位加以重視。

研究文獻:SHY, J. Y., SHIH, H. T., & MAO, J. J. (2014). Description of a new montane freshwater crab (Crustacea: Potamidae: Geothelphusa) from northern Taiwan. Zootaxa, 3869(5), 565-57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中興大學新聞稿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