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0
0

文字

分享

13
0
0

要提昇閱讀吸收程度,該選Kindle還是iPad? 其實換個醜字體比較有用

鄭國威 Portnoy_96
・2011/01/12 ・1647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難看的字體讓你閱讀跟學習成果更好?

標楷體、細明體、微軟正黑體…Times New Roman, Arial, Comic Sans…哪一種字體最能提昇閱讀吸收程度呢?最近的研究發現,教材用看起來越不順眼、越複雜、越「醜」的字體,學習者吸收知識的效率越好!這…這是怎麼回事?

現在最紅的3C產品就是平板電腦跟e-book電子閱讀器了,各家廠商都聲稱要讓閱讀變得更輕鬆、更省力;Wired連線雜誌的協力編輯Jonah Lehrer是忠實的Kindle用戶,他熱愛Kindle,但讀著讀著,他擔心起一個問題:「這些新科技玩意讓閱讀這件事變得太簡單,視覺上絲毫不吃力的結果,會不會有一天,我們與文字之間的互動因此變得淺薄?」

提出「媒介就是訊息」的麥克魯漢如果活到現在,不知道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不過Lehrer自己找到了答案,在部落格The Frontal Corte上,他提到了一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Connor Diemand-Yauman, Daniel M. Oppenheimer與Erikka B. Vaughan三人合寫的新研究報告,印證了他的擔憂。許多教育界研究者跟實務工作者過去的看法是「減少額外的認知負擔,對學習者有益」,但是這個聽起來一點沒錯的假設卻被不少研究結果反駁,許多研究發現,讓學習內容困難一點、複雜一點、艱澀一點,學生長期的學習跟記憶效果反而比較好。(可參考Meta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這本書中的說法)

研究中把這種困難、複雜跟艱澀稱為「不流暢性」(disfluency),根據過去文獻,適度地在教學跟教材中加入不流暢性,可以讓學生記憶與課堂表現更好;不流暢性使學生能深入、抽象、謹慎思考所學,因此理解的程度也更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三位學者的研究方法很有意思:他們在俄亥俄州的一所高中,選出220位學生,取得英文、物理、化學跟歷史四科老師們自己作的輔助教材,像是投影片、學習單、講義等,然後將字體換成各種具有「不流暢性」,閱讀起來很困難的字體,包括Monotype Corsiva, 斜體無襯線漫畫字體Comic Sans Italicized,與無襯線粗體字體Haettenshweiler,其餘條件都不更動。老師基本上不知道研究者的假設,可能還直覺地以為難看的字體會降低學習成果也不一定。

實驗結束後,進行學習測驗跟問卷調查,令人驚訝的結果顯示,除了化學這科以外,用難看字體的實驗組學生各科成績都比控制組來得好。研究者認為,透過這個實驗,可見「藉由認知干擾提昇教學成效的潛力龐大」,也就是說,如果換個字體就可以達到提昇教學效果的目標,那其他的「干擾方式」當然值得深入研究。

Lehrer這篇文章底下讀者Heather Quinn的迴響特別一看,他說根據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Margaret Livingstone的研究,視覺吸收資訊的模式分成兩種,第一種較原始,第二種較進化,原始的視覺吸收對角度、邊緣、動作跟突然光暗變化比較敏感,而且很快就會疲乏;而進化的視覺吸收對顏色、質感、曲線、細節、跟柔順的光暗轉換比較敏銳,也不容易疲乏。而比較「難看」的字體–有襯線、字體小、或有手寫性格的-賦予文字更多質感,對比不強烈,由第二種視覺模式處理,所以學習比較深入。而第一種視覺模式是用來應付危機的,讓你迅速切換注意力,等待下一個資訊輸入,也就像是現代網路重度使用者的使用行為。

最近有一種說法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同時也激起許多爭議,那就是「Google讓我們變笨了」,關於這一點,對岸友站科學松鼠會的作者游識猷前陣子也從腦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討論,部落客與出版界達人老貓則認為這可能與「演化生物學」中人類的狩獵模式跟採集模式有關。我想這篇研究跟延伸的討論應該可以提供大家參考,既然電子書可以選字型,那挑個看起來比較吃力的,或許會有不錯的閱讀體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了,有人真的專心看完這篇文章嗎?(呵呵)(乾脆把字體改成隸書好了)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3
鄭國威 Portnoy_96
247 篇文章 ・ 1166 位粉絲
是那種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讀物,以為自己會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之後因為數理太爛,所以早早放棄科學夢的無數人其中之一。怎知長大後竟然因為諸般因由而重拾科學,與夥伴共同創立泛科學。現為泛科知識公司的知識長。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SmartReading 科普閱讀力大賽——打造新世代自主閱讀指標,培養學子適性成長!第三屆頒獎典禮暨第四屆賽事啟動!
PanSci_96
・2022/09/26 ・3811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08 課綱開啟全新閱讀素養時代。

科學素養不再侷限於考試的解題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讀物時,如何在氾濫資訊中找到高品質、適合學習程度的科學素材,是教育現場至關重要的課題。

臺灣師範大學 SmartReading 團隊將 AI 讀物難度分級技術,透過測驗、選書、閱讀、讀後回饋四大功能,完整記錄孩子的學習歷程,提升中小學生科普閱讀動機,成為自律自主的科普學習者。

臺灣師範大學於 110 年至 111 年間,與國科會、新北市、臺中市等單位合作,連續辦理三屆「SmartReading 科普閱讀力大賽」,每屆競賽歷時半年。競賽組別以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一年級共分七個組別。參賽學校涵蓋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花東等十九縣市,報名參賽人數累計八千餘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四屆科普賽將擴大辦理,邀請PanMedia泛科學馮瑞麒總經理、數感實驗室賴以威教授、臺大科教中心賴亦德執行長,持續提供參賽者更生活化、趣味化的科普文章。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由系統建置適合學生閱讀的兩千多本科普讀物

競賽期間,參賽學生使用「SmartReading 適性閱讀」系統,透過精準快速的中文閱讀能力診斷,將閱讀程度與讀物難度適配。藉由系統已建置,適合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一年級的 2,180 餘本科普讀物,不僅能激勵其學習動機,更可有效提升選擇的效率,降低科學閱讀恐懼。第三屆科普閱讀力大賽不受疫情波擾,採實體與線上兩種施測方式,於 111 年 5 月份圓滿完成賽事。

111 年 9 月 24 日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行頒獎典禮,邀請新北市教育局張明文局長、臺北市教育局鄧進權副局長、臺灣閱讀協會陳昭珍理事長、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卓意翔副校長、親子天下兒童產品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彥傑、新北市信義國小陳桂蘭校長到場擔任頒獎嘉賓。參賽學校師生、家長齊聚典禮會場,為優秀的得獎同學喝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11 年 9 月 24 日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行頒獎典禮,邀請新北市教育局張明文局長、臺北市教育局鄧進權副局長、臺灣閱讀協會陳昭珍理事長、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卓意翔副校長、親子天下兒童產品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彥傑、新北市信義國小陳桂蘭校長到場擔任頒獎嘉賓。參賽學校師生、家長齊聚典禮會場,為優秀的得獎同學喝采。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師大宋曜廷副校長表示,數位閱讀邁向新時代,團隊使用「SmartReading 適性閱讀」系統作為科普賽競賽平台,期望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藉由測驗、選書、規劃的「智慧閱讀三步驟」,培養學子的跨領域閱讀力與閱讀習慣,讓學生們手握知識大門的鑰匙,成為自律自主的「SmartReader」。

科普閱讀競賽的三大特色

一、適配閱讀能力與圖書難度,擴增多元書籍與文章素材

參賽學生首先須參加中文適性閱讀能力診斷(DACC),依據診斷結果,配合其當前閱讀能力的科普推薦書單,讓學生選書有依據、個人化。本競賽目前共有「推薦書單」、「推薦文章」等 2 種閱讀素材,主題包含植物/動物、數學、天文地科、物理/化學等 8 大類別。「推薦文章」功能,則與「PanSci 泛科學」及「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合作評選,當前提供 600 餘篇線上科普短文,競賽期間提供已超過 4,000 人次的瀏覽次數。

二、綜合性閱讀五力分數,開啟學生全方位閱讀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競賽賽程為期半年,學生透過「前測、閱讀任務挑戰、後測」三個階段。競賽期間,系統詳細記錄每週閱讀歷程,並產出線上「閱讀五力分數」報表。自主規劃閱讀期間計算為「規劃力」;讀後評量填答結果計算為「執行力」;閱讀多元書籍類別的結果計算為「博學力」;閱讀單一書籍類別的深化成果則計算為「精進力」;前後測成長結果計算為「成長力」。將閱讀能力數據化、可視化。

三、閱讀任務徽章,深化學生文化素養與科普閱讀興趣

本競賽內建徽章蒐集系統,參賽者於指定時間依據提示完成閱讀任務,即可獲得期間限定的特色科普徽章。任務內容包含閱讀指定的書單及文章類別、世界性科普節日、科學家生辰、台灣重要節慶與其他隱藏任務。本屆各年級累計獲得徽章達 20423 枚,因設計活潑及任務類型多樣,大受參賽者好評。

競賽結果發現學生的閱讀偏好

一、科普閱讀參與,國小男性最踴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活動期間參賽者共完成約 21,153 本的書籍評量。以不同學習階段來看;國小參賽者整體閱讀平均本數為 24 本,男生平均閱讀本數為 28 本,女生平均閱讀本數為 20 本。國、高中參賽者因科普讀本難度較高,需要較長的閱讀時間及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國中參賽者整體平均閱讀書籍數為 10 本;高中參賽者中女性平均閱讀本數多於男性,整體平均閱讀書籍數為 7 本。

總閱讀量/本人數平均閱讀量/本
全體學生21,1531,10019
8,05150516
13,10259522
國小學生17,47971624
6,47432520
11,00539128
國中學生3,45935510
1,4611669
1,99818911
高中學生215297
116148
99157
活動期間參賽者共完成約 21,153 本的書籍評量。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二、學生偏好閱讀動物/寵物類與地球生態/天文類書籍

整體參賽學生對於科普書籍的喜愛程度,以植物/動物類(男生 28.19%、女生 27.91%)最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昆蟲老師上課了!:吳沁婕的超級生物課》、《小島上的貓頭鷹》、《神奇樹屋》等系列)。在次要類別,男女皆喜好生態/生命科學類的書籍(男生 15.20%、女生 16.87%)。

整體參賽學生對於科普書籍的喜愛程度,以植物/動物類最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次要類別,男女皆喜好生態/生命科學類的書籍。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三、參賽學生閱讀歷程的質與量均佳,表現令人驚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次參賽學生皆積極參與競賽。

以三年級組第一名得主,臺北市立大同國小的林靖軒同學為例,競賽期間閱讀書籍本數高達 383 本,書籍讀後評量的通過率更高達 95%,書籍不僅讀得多,更是能讀得要領。

四年級組第一名為第二次參賽的新北市信義國小謝秉言同學,本次競賽期間共閱讀 427 本書。

其中五年級組為本次競爭最激烈的一組,臺北市立長春國小的黃葦川同學以及高雄市立集美國小的吳勁毅同學,兩者僅以極小的分數差距位居第一及第二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第一次參與競賽的高雄市立正義國小的孫政遠,競賽期間閱讀 281 本書籍,通過率達到 97%。

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師長及家長支持鼓勵,帶動學生優異表現

新北市教育局致力於推動智慧閱讀教育,不遺餘力,成果豐碩。本屆競賽全台共 2,104 人報名參與,全國賽獎項獲獎學生共計 36 人,其中新北市得獎學生便囊括 14 位,表現相當亮眼。

家長與學校師長共同陪伴,使得學生能專注於本次競賽,並有相當卓越的成果,例如新北市康橋國際學校、臺中市明道中學、臺中市葳格國際學校、臺北市東山中學等校,皆因全力推廣閱讀活動,才能有優異的競賽成果。以新北市康橋國際學校國中部為例,此次七年級組參賽者,全國賽前5名得主中,康橋中學就獲有 3 名的佳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臺師大華語文與科技研究中心洪嘉馡教授說明第三屆科普閱讀力大賽成果。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第四屆科普閱讀力大賽即將開跑

延續前三屆廣受好評之科普賽事,第四屆科普賽將擴大辦理,邀請「PanMedia 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馮瑞麒總經理、「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賴以威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賴亦德執行長,持續提供參賽者更生活化、趣味化的科普文章,預期第四屆科普閱讀力大賽將能讓全球讀者有更高品質的閱讀體驗和更充實的閱讀收穫。

活動詳情請參閱官方網站
新聞聯絡人: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辦公室——鄭德蓉 02-2366-0916 #111

PanSci_96
1217 篇文章 ・ 214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6
0

文字

分享

0
6
0
科普閱讀力UpUp!泛科學、數感實驗室加入臺師大第三屆 SmartReading 科普閱讀力大賽
PanSci_96
・2021/10/16 ・157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閱讀素養是從小便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不過,要讀得好、讀得懂,卻不是件容易事。為了協助學生深入閱讀不偏食,臺師大與科技部攜手合作,通過科普閱讀力大賽,陪孩子一起跑一場科普閱讀馬拉松。

第二屆順利結束後,第三屆閱讀力大賽更邀請了泛科學(泛科知識股份有限公司)、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一起加入,讓內容更多、更廣,希望帶給學生們滿滿的閱讀力!

學生讀得太淺怎麼辦?SmartReading 適性閱讀陪你深入閱讀

光是 2020 年,台灣共出版了 3 萬 5 千多種出版品,可說是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然而,孩子們到底有沒有讀「懂」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宋曜廷副校長分享了史丹佛大學最新的研究,其中發現:有近 2/3 的高中生無法區分網站上的「新聞」與「廣告」,凸顯學生們讀得「淺」的問題。此外,需要思考與批判的科普閱讀,歷年推行總是遇到不少阻礙,因為較缺乏故事性,常常被學生們「打入冷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述種種難題,到底該如何克服呢?就去參加配備「SmartReading 適性閱讀」系統的科普閱讀力大賽吧!

參與科普閱讀力大賽的學生們,需要先參加中文適性閱讀能力診斷(DACC),透過診斷結果,為每位學生量身打造專屬「推薦書單」。獲得書單後,學生們便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進度和方式去挑戰閱讀任務,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最後進行評量,確認閱讀成效。

除了量身打造的閱讀計畫,閱讀力大賽還特別設計了超級有趣的科普徽章,像是科味滿滿的「π」徽章,就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嘗試增加閱讀量、甚至挑戰並不熟悉的作品類別,努力得到專屬徽章。

更厲害的,是超深入的「閱讀五力分數」評量系統,不但為考慮學生自主規劃閱讀的「規劃力」、填寫評量的「執行力」,還會考量學生閱讀的多元程度,看看他們是否具有「博學力」以及代表閱讀深入程度的「精進力」等等。再輔以前後測的閱讀成長情況,計算「成長力」,可說是任何閱讀的面向都不馬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生們都喜歡讀什麼?動物、生態惹人愛

第二屆科普閱讀力大賽中,共有 2 千多位學生報名,歷經半年,共完成了近 8 千本書籍評量,平均一位學生閱讀了 13 本書籍。

看了這麼多內容,哪些是孩子最喜歡的呢?動物/寵物類遙遙領先,再來則是地球生態、天文類相關書籍。有趣的是,進入國中之後,學生們的閱讀習慣也逐漸轉變,心頭最愛變成了是地球生態/天文類書,再來則是綜合科學類。

國小參賽者更是這次比賽的小小黑馬,像是四年級組第一名的吳同學,在比賽期間不僅閱讀了 250 多本書籍,更在評量中幾乎都得到 A、A+,不僅讀得多、讀得好,更是讀得懂。

第三屆科普閱讀力大賽開跑!攜手泛科、數感一起提升閱讀力

新的閱讀馬拉松馬上就要開跑了,第三屆科普閱讀力大賽將與泛科知識、數感實驗室Numeracy Lab 一起合作,繼續將科學內容變有趣,配合學生的需求、增進學習動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泛科知識馮瑞麒總經理表示非常高興網站上的文章能夠成為閱讀素材,更笑言經過了「9SmartReading 適性閱讀」系統才知道原來有些原以為只適合高中生的內容,其實也可以提供給國中生們閱讀,透過這樣的系統,相信能夠幫助更多學生獲得適合的書籍。

來自數感實驗室Numeracy Lab 的賴以威教授則說,能以這些數據的方式解決像是閱讀這樣的人文問題,實在是令人期待又興奮。

究竟,接下來這場馬拉松會帶著學生們跑到哪裡?又會帶他們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呢?更多訊息,歡迎關注比賽官網:https://smartreading.net/contest2021/index.aspx

PanSci_96
1217 篇文章 ・ 214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13

0
0

文字

分享

13
0
0
要提昇閱讀吸收程度,該選Kindle還是iPad? 其實換個醜字體比較有用
鄭國威 Portnoy_96
・2011/01/12 ・1647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難看的字體讓你閱讀跟學習成果更好?

標楷體、細明體、微軟正黑體…Times New Roman, Arial, Comic Sans…哪一種字體最能提昇閱讀吸收程度呢?最近的研究發現,教材用看起來越不順眼、越複雜、越「醜」的字體,學習者吸收知識的效率越好!這…這是怎麼回事?

現在最紅的3C產品就是平板電腦跟e-book電子閱讀器了,各家廠商都聲稱要讓閱讀變得更輕鬆、更省力;Wired連線雜誌的協力編輯Jonah Lehrer是忠實的Kindle用戶,他熱愛Kindle,但讀著讀著,他擔心起一個問題:「這些新科技玩意讓閱讀這件事變得太簡單,視覺上絲毫不吃力的結果,會不會有一天,我們與文字之間的互動因此變得淺薄?」

提出「媒介就是訊息」的麥克魯漢如果活到現在,不知道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不過Lehrer自己找到了答案,在部落格The Frontal Corte上,他提到了一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Connor Diemand-Yauman, Daniel M. Oppenheimer與Erikka B. Vaughan三人合寫的新研究報告,印證了他的擔憂。許多教育界研究者跟實務工作者過去的看法是「減少額外的認知負擔,對學習者有益」,但是這個聽起來一點沒錯的假設卻被不少研究結果反駁,許多研究發現,讓學習內容困難一點、複雜一點、艱澀一點,學生長期的學習跟記憶效果反而比較好。(可參考Metacognition: Knowing about Knowing這本書中的說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中把這種困難、複雜跟艱澀稱為「不流暢性」(disfluency),根據過去文獻,適度地在教學跟教材中加入不流暢性,可以讓學生記憶與課堂表現更好;不流暢性使學生能深入、抽象、謹慎思考所學,因此理解的程度也更高。

而三位學者的研究方法很有意思:他們在俄亥俄州的一所高中,選出220位學生,取得英文、物理、化學跟歷史四科老師們自己作的輔助教材,像是投影片、學習單、講義等,然後將字體換成各種具有「不流暢性」,閱讀起來很困難的字體,包括Monotype Corsiva, 斜體無襯線漫畫字體Comic Sans Italicized,與無襯線粗體字體Haettenshweiler,其餘條件都不更動。老師基本上不知道研究者的假設,可能還直覺地以為難看的字體會降低學習成果也不一定。

實驗結束後,進行學習測驗跟問卷調查,令人驚訝的結果顯示,除了化學這科以外,用難看字體的實驗組學生各科成績都比控制組來得好。研究者認為,透過這個實驗,可見「藉由認知干擾提昇教學成效的潛力龐大」,也就是說,如果換個字體就可以達到提昇教學效果的目標,那其他的「干擾方式」當然值得深入研究。

Lehrer這篇文章底下讀者Heather Quinn的迴響特別一看,他說根據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家Margaret Livingstone的研究,視覺吸收資訊的模式分成兩種,第一種較原始,第二種較進化,原始的視覺吸收對角度、邊緣、動作跟突然光暗變化比較敏感,而且很快就會疲乏;而進化的視覺吸收對顏色、質感、曲線、細節、跟柔順的光暗轉換比較敏銳,也不容易疲乏。而比較「難看」的字體–有襯線、字體小、或有手寫性格的-賦予文字更多質感,對比不強烈,由第二種視覺模式處理,所以學習比較深入。而第一種視覺模式是用來應付危機的,讓你迅速切換注意力,等待下一個資訊輸入,也就像是現代網路重度使用者的使用行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近有一種說法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同時也激起許多爭議,那就是「Google讓我們變笨了」,關於這一點,對岸友站科學松鼠會的作者游識猷前陣子也從腦科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討論,部落客與出版界達人老貓則認為這可能與「演化生物學」中人類的狩獵模式跟採集模式有關。我想這篇研究跟延伸的討論應該可以提供大家參考,既然電子書可以選字型,那挑個看起來比較吃力的,或許會有不錯的閱讀體驗。

對了,有人真的專心看完這篇文章嗎?(呵呵)(乾脆把字體改成隸書好了)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3
鄭國威 Portnoy_96
247 篇文章 ・ 1166 位粉絲
是那種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讀物,以為自己會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之後因為數理太爛,所以早早放棄科學夢的無數人其中之一。怎知長大後竟然因為諸般因由而重拾科學,與夥伴共同創立泛科學。現為泛科知識公司的知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