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IKEA效應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Lu-Tzu-Yao
・2013/04/02 ・976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67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 CC by dullhunk@flickr

你曾經深深著迷於自己花了好幾個小時完成的手工藝品嗎?或曾覺得自己剛設計好的一份簡報背景顏色挑得真是超棒,棒到得往後坐遠一點來讚賞自己的作品嗎?這樣的話,表示你已經中了「Ikea效應」。

這種心理現象名稱源於幾萬人對於組裝家具的熱愛,以來自北歐那知名的組裝家具店為名。研究這現象的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行銷學教授莫雄(Daniel Mochon)說:「想像一下,當你組裝好一張桌子,或許看起來有點小瑕疵,而你的太太跟鄰居看這張桌子則很直接,就是個有點差勁的手藝品,但在你眼中卻覺得很完美,只因為這是你親手創造的,是你勞力的成果。這就是Ikea效應的意思。」

通常我們都認為因為喜歡一件事所以才付出心力,不過莫雄教授和諾頓(Michael Norton)在想:會不會反而是因為付出了心力所以喜歡這件事情呢

在經過一系列實驗後他們發現,相同的工藝品,如果是自己完成的,比起經他人之手,會對其賦予更高的價值。最近的研究發現:除了因為自己完成了一份「偉大的作品」而感到自豪之外,也能藉此向別人展示「我很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效應中有個陰險的元素存在:被操弄而自認為自己較無能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Ikea效應影響。另一方面,莫雄也發現,當人們獲得自信心的提升後,他們就比較沒有興趣向自己跟向別人展現能力。

那麼,像Ikea這樣的DIY家具店,有可能在店裡要顧客解決艱難的數學問題,而增加家具的銷路嗎?(刺激消費者藉組裝家具重拾自信)

莫雄答到:「這無疑是一種冒險的策略,要是消費者發現Ikea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笨來增加家具的銷量,我不確定對Ikea會帶來什麼衝擊。」

莫雄的研究反映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全世界的公司、經理人愛上了自己的點子,並且否決了外來但更好的主意-因為那些主意不是出於自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我陷在一個計畫裡,而且我為此工作一、兩年了,我可能會認為這個計畫是非常好的點子」,莫雄說,「所以如果有別人來跟我說這計畫非常的失敗,別再浪費時間了,我還是會埋頭苦幹的去做,就因為那是我的心血,這就是Ikea效應帶來的影響,我可能會認為這計畫比事實來得好。」

不管你是否在執行一個牽涉數百萬元預算的計畫,或是學校裡的專題研究,你非常需要在將你的「完美計畫」公諸於世之前,請沒有參與計畫的其他人給些意見吧!

資料來源:Why You Love That Ikea Table, Even If It’s Crooked. NPR [February 06, 2013]

文章難易度
Lu-Tzu-Yao
18 篇文章 ・ 0 位粉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你的美貌?
果殼網_96
・2013/06/20 ・210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22 ・七年級
相關標籤: 自我感覺良好 (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Dove的行銷廣告讓人相信我們比自己想像得更美,但《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一文則表示我們更傾向於高估自己的美貌。而且,高估的可能還不只是美貌。

2013年4月15日,Dove發佈了一款名為「美麗真相素描(Dove Real Beauty Sketches)」的短片。短片推出後,立刻受到追捧。幾百萬的點擊率,讓其成為眾人津津樂道的病毒式營銷(viral campaign)的成功典範。

美麗真相?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名女性在向一名法醫素描師口頭描述自己的長相,然後法醫素描師據此來給她畫像。為了排除干擾,他們彼此用簾子隔開,因此在 作畫過程中法醫素描師並不能看到女性的臉。除了根據女性的自我報告進行創作,法醫素描師還會根據他人對該名女性的描述來完成一幅素描。「他人」有男有女, 他們與來參加實驗的女性並不熟悉,只是在實驗前兩人有過寒暄罷了。

最後,所有的女性都會看到兩幅畫像,一幅是自我報告的成果,另一幅則是他人描述的結果。讓所有女性驚訝和欣喜的是,對比兩幅畫像,根據他人描述所畫 的自己更加美麗。影片最終以這樣一句話結尾——「你比自己認為的更美。」(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you think)而畫上句點。考慮到生活中很多女性對自己相貌的挑剔,這個看似科學的實驗似乎得出了一個非常讓人心動的結論。就像安徒生童話裡的醜小鴨,如果有一天突然意識到自己竟是一隻白天鵝,那該是如何地暢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麗真相」的真相

然而當人們沉浸在創造出的驚奇和欣喜中時,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這一影片的結論是錯誤的。實際的情況是,相比如貶低自己,人們更加傾向於抬高自己。透過玫瑰色的眼睛審視自己是人的天性,大部分人大腦中的自己都比真實的自己更優秀,不僅是在外貌上,在每一個方面都如此。

芝加哥大學的尼克勞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和弗吉尼亞大學的艾琳·惠徹(Erin Whitchurch)的研究最直接地證明了此廣告具有的欺騙性。他們的一系列研究證明,我們認為自己比真實的自己更加美麗。研究者拍攝了所有參與者的照 片,然後通過相關軟件將照片變形,來提高或者降低照片的吸引力。最終得到三種圖片,未變形的、高吸引力和低吸引力的照片。隨後,研究人員告知實驗參與者, 電腦將會給他們呈現一些圖片,包括他們原始的圖片和變形後的圖片。參與者的任務就是在這些照片中識別出沒有經過變形的圖片。實驗的結果表明,人們會更多地 將高吸引力的圖片認定為沒有變形的圖片。

有意思的是,實驗者只有在識別自己照片時才會出現這樣的偏差,在識別陌生人照片時卻非常準確。同樣的實驗程序,當照片上的人由自己變成了一個在3周 前在另一個完全不相關的實驗中遇到過的陌生人,人們會更多選擇沒有經過變形的圖片。為了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研究人員進行了新的實驗。以往的研究表明, 當外界對象和人的內在表徵相符合時,人們識別該對象的速度更快。也就是說,如果人們內心深處認為吸引力更高的圖片就是自己的話,他們識別這樣圖片的速度會更快。果不其然,實驗結果驗證了先前的假設。

都是「自我感覺良好」

對自己相貌的誇大性認知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心理學家將其稱為「自我提升(Self Enhancement)」。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做好事的可能作出過高的估計,但是在預測陌生人此類行為時卻非常準確。例如,相比如實際捐款數, 人們會高估自己會捐助的數額,但是在預測陌生人的捐款時卻客觀又準確。同樣的,當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人們會高估自己給某位候選人投票的可能性,卻能 比較客觀預測他人的投票意願。人人都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要優秀得多,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在統計學上是不成立的。這種效應被命名為「平均數之上效應(the above average effects)」。該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93%的司機認為自己比其他司機的平均車技更好;94%的大學教授覺得自己的工作表現優於他人工作表現 的平均值。人們也會不切實際地低估自己和他人相比的健康風險:人們覺得自己得流感的概率比他人低。股民會認為自己買的那隻股票肯定會賺錢。如果你天真地認 為這種「自我提升」效應只存在於他人身上時,你並不孤單,因為大多數人都會說自己比其他人更能做出準確的自我評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人們需要進行「自我提升」呢?這得從自我提升帶來的好處說起。在社交生活中,表達出自己擁有良好的個性品質能帶來和諧的人際交往。理論上,人 們可以在自己有準確的認知的同時去欺瞞他們。但是欺瞞有兩個缺點。首先,會給人們增加認知上的負擔,作為一個欺瞞者,人們需要在真實和虛假中來回周旋,這 樣的糾結會影響大腦執行其他任務。第二,人們其實都很擅長發現欺騙者,並且對於虛偽的行為表現出極強的負面情緒。所以現實中人們選擇了「自我提升」,真心地相信自身是優秀的、美麗的,高於平均數的,不再需要為了讓自己受歡迎而去精心編制謊言,這樣的自我提升也增加了人們的自信。研究者也發現,在選擇人群中 的領頭人和戀人時,自信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自信的人更容易獲得人們的信任並且他們的建議更容易被採納。

結論

儘管此營銷視頻得出的結論——真實的你比大腦中的你更加美麗,是錯誤的。但是認為自己比實際中的自己更美似乎並不是一件壞事。

果殼編按:似乎為了規避欺騙他人的風險,人們最終選擇了欺騙自己。

參考資料:You Are Less Beautiful Than You Think

轉載自果殼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