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跨越世紀的對話:92 歲先生遇到 iPad

Desiring Clicks
・2012/12/19 ・1428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77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越世紀的對話:92 歲先生遇到 iPad

滑鼠?老鼠?沒對大耳朵,不像個老鼠啊!

鍵盤?這上面密密麻麻一個一個有英文有注音的,唉呀,字太小啦,眼睛吃力! 而且有大顆有小顆的,好複雜啊!—眼前這位充滿活力的長輩,喃喃語道。

那天,我的使用性測試參與者很特別,是個 92 歲的爺爺。我們使用性測試的開始也很有趣,先是他拿著我帶去的滑鼠左翻右翻,接著又摘下眼鏡盯著我帶去的筆電想看出個端倪,我在一旁沒有打擾他,只是開始擔心等等要給他玩的 iPad APP 遊戲會不會被排斥

iPad 初體驗

我一邊拿出 iPad 一邊以 ATM 提款機為例子,提示爺爺接下來的操作方式將是「點壓畫面」,接著將 iPad 在他的面前擺正,便一起來到遊戲開始的畫面。他跟我說他對電腦很不行,明顯看得出來他對 iPad 的陌生以及他面對電子產品時失去的自信。經過我言談上的鼓勵,爺爺終於食指伸出,很慢很慢很慢地按了第一下,這個動作帶著不知道下一秒會如何的未知與不安……。

「假使共你已經知影按怎樣玩,請揤倒旁彼粒按鈕;假使共你猶毋知影按怎樣玩,請揤正旁彼粒按鈕。」閩南語的真人遊戲語音

響起,他笑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互動情況的觀察

爺爺玩過一次閩南語後,又選了國語再玩一次;不但沒有了起初對 iPad 的怯步,他還建議我說:如果有日語就更棒了!

我也發現出現三個以上按鈕的畫面都讓他會多停留幾秒,接著才選擇要按哪一個按鈕;但在決定選擇後,卻因為手較無法靈活控制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較差而經常誤按了「下方」按鈕。

笑聲中結束

雖然我們的互動非常熱絡,但我還是需要控制好時間,以免爺爺用眼、久坐或是低頭造成疲勞與不適(但老實說,92 歲的低頭族超酷的)。我扶他起身,他拎好精緻手工的拐杖,我們一同走到門口,他揮揮手示意告訴我不必送,邁出兩步伐後他轉身自信地說:「如果再多練習幾次一定能一百分!」爺爺意猶未盡地笑臉揮手再見,留下心中滿是溫暖的我。

設計建議

多數年長者明顯地感受:年紀越來越大,閱讀文字所需要耗費的力氣也越大。這個因老化而逐漸喪失眼睛生理機能的現象常讓年長者沮喪,同時也是年長者對電腦、手機等這些「高度用眼」科技產品排斥的原因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這次難忘的使用性測試,提出以下結論作為高齡者互動介面設計的參考:

  • 復古、鄉土風格及元素較能有共鳴
  • 書法字型較為親切熟悉
  • 字體加大較容易閱讀
  • 按鈕以並排之方式排列較佳
  • 遊戲畫面切換以淡出淡入較合適
  • 明度差異大的色彩較容易辨識
  • 增加語音方式輔助說明:建議有國語、閩南語、日語

語音要小心使用,一般語音模組常讓人感覺冰冷;我帶給爺爺玩的 iPad APP 遊戲裡的語音,是找許多人念稿配音錄製而成,聽起來很有溫度,感覺像是真的有人在與自己對話。

Desiring Clicks 是一個專門介紹使用者介面、使用者經驗、視覺設計、資訊架構和網路行為的網誌。歡迎你一起參與介面設計,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Image via The U.S. Army, CC License.

文章難易度
Desiring Clicks
14 篇文章 ・ 1 位粉絲
Desiring Clicks(http://dclick.cc)是一個專門介紹使用者介面、使用者經驗、視覺設計、資訊架構和網路行為的網誌。我們相信任何設計、工程都必須由人的角度出發,更貼近人性與心靈,讓世界更美好!

0

6
1

文字

分享

0
6
1
照過來!!!日常生活中三大超虐脊椎的地雷姿勢報你知!
careonline_96
・2022/02/10 ・654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脊椎是人體中軸,當身體傾斜或彎曲的角度愈大,脊椎便會承受愈大的壓力,也愈容易受傷,而造成腰酸背痛,甚至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

日常生活中,請避免這些超虐脊椎的地雷姿勢。

地雷一:低頭看手機

我們的頭顱具有相當重量,頸部越往前傾斜,就越傷頸椎。根據研究,當頭部前傾15度時,頸椎得承受12公斤的壓力;當頭部前傾60度時,頸椎得承受27公斤的壓力 !

使用手機時,請把手機拿到眼睛平視的高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雷二:彎腰搬重物

彎腰搬重物,對脊椎很傷。搬東西時,身體要先靠近,然後屈膝蹲下,盡量將背打直,腹部收緊,再站起身來。

提醒您,小孩也算是重物喔。

地雷三:斜躺靠椅背

無論是坐椅子或坐沙發,請將屁股靠近椅背,盡量坐好、坐滿,保持脊椎端正。
斜躺靠椅背感覺很舒服,卻使脊椎承受不當的壓力,而越坐越痠痛。

另外,體重過重也對脊椎不利,會在日積月累中形成傷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脊椎出狀況,問題一籮筐,千萬別大意喔!

0

6
2

文字

分享

0
6
2
【2021 年搞笑諾貝爾:動力學獎】實驗證實:邊走邊當低頭族,會更容易和行人相撞喔!
超中二物理宅_96
・2021/09/11 ・2131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大家在上下班尖峰時間到「台灣第一魔界迷宮」的台北火車站(或者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的大車站),會看到密密麻麻的人萬頭鑽動,有觸發密集恐懼症的危險。這種大車站四面八方都有通路與出口,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去的方向,到底大家是怎麼移動的呢?

一個極端是每個人都朝著自己的目的地直線前進,可能沒走幾步就撞得鼻青臉腫了,得要排除萬難才能抵達。另一個極端是所有的人都像醉漢般的亂走,一樣會撞得亂七八糟,而且還可能完全搞錯方向,到不了目的地。

到底每天在台北車站急急忙忙殺進殺出的這五十幾萬人,是怎麼在這種擁擠的情況下,以很短的時間走到自己想去的月台、出口、商店、廁所,而且還鮮有相撞的事故?

日本 JR 川崎站檢票口前的人群。圖/PAKUTASO

風有點大,你擋一下

物理學家早有研究,靠的是「自我組織現象」(self-organization)。我們在人擠人的地方走路的時候,自動會跟在「和我們走在同方向的人」後面,因為可以拿前面那位當「擋箭牌」嘛!這個自行車團體比賽裡面主力要跟在「破風手」後面一樣,只是這時候的「風」指的是從對面過來的反向人潮。

於是擁擠的車站空間中自動形成了幾條由同方向、同速度的行人所構成的無形走廊,往各個方向的人們跟著自己所在的人流順暢的流向目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這種充滿默契與效率的「行人流體」,在手機出現之後,就從順暢的「層流」變成混亂、黏滯性高的「紊流」了。

2021 搞笑諾貝爾動力學獎得主的實驗研究

於神戶大學取得地球行星科學博士學位的村上久(Hisashi Murakami),任職於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設計了一個實驗來看手機對擁擠人流的影響。

實驗的場所是一條寬 3 公尺,長 38 公尺的走廊,研究群募集了 54 名大學生,把他們分成兩組,走廊的兩端各有 27 人,兩邊的人各戴著不同顏色的帽子以便利用攝影自動追跡來分析走路的速度與轉彎的角度等數據。所有的人用平常走路的速度,朝著另一端前進。兩邊的人在中間遭遇之後,大約只花了四秒鐘就形成了五條人流,兩條向右,三條向左,所有的人都在幾乎不需閃避碰撞的情況下順利走完全程。

(A)實驗場景,有三個走在前面的黃帽子正在接電話算數學;(B)實驗結果,(i)-(iv) 分別為接電話的三個人在隊伍前、中、後方,以及沒人接電話的對照組。圖/《Science

接下來的實驗是,重複同樣的過程,但是實驗者會以手機隨時通知三個受試者,要求他們開啟一個應用程式,這三個人得要一邊走路一邊做手機上的「個位數加法」題目,雖然很簡單,但是眼睛得要看題目,然後輸入答案後送出,一題接著一題。為了避免真的發生碰撞,研究者有把「有人會邊走邊看手機」這件事跟所有的受試者講,而且被抽中的三人都是走同一個方向。實驗分為四個條件:接電話的三個人是在隊伍的前面、中間以及後面,以及沒有人接電話的對照組,每個條件進行 12 次的實驗。

前樑不正,後樑歪(?

結果不意外,如果接電話的人是在隊伍前面領頭的,造成的影響最大。跟對照組比起來,整個群體走路的速度都慢了下來,形成人流的時間也拉長到 6 秒左右。會造成「塞人」的原因是前面的人突然慢下來或是停下來,所以跟在後面的人就得要來個「急轉彎」以避免碰撞,造成行人劇烈轉向的次數也大幅增加。行動的軌跡也顯示,比起沒人看手機的對照組雜亂許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接電話的人是在隊伍的中間或後面的話,影響則是遞減,移動速度幾乎沒差,但是形成人流的時間要比對照組長一點,只是統計上並不顯著。

邊走邊滑手機,會更容易和行人相撞。圖/Pixabay

「跟著前面的人走」只需要用到一小部分的注意力,人流穩定後就可以靠著體感保持同樣的速度前進,即使一邊走路一邊講電話也不是問題,不過當前面的人的移動模式突然出現變化時,就會打亂後面跟著走的人的行動。此外,人類走路時非常依靠視覺(當然,盲人除外),在智慧型手機流行之後,當視覺的注意力全部被手機螢幕搶走時,會自動調節讓行動慢下來,就擋到後面的人了。

所以在人潮洶湧的地方走路,還是專心一點!特別是如果你的前面沒什麼人,是一個「帶頭大哥或大姊」的話,更是要好好肩負起帶領你的「追隨者」閃過對面來的人潮,建立人流的重責大任,不然就要天下大亂啦!

這個研究,發表於 2021 年 3 月 17 日的「Science Advances」。村上久博士也已於今年轉任至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英文「Kyot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京都理工學院好像比較響亮?)擔任助理教授。

參考資料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避免中風找上門:認識「心房顫動」!
careonline_96
・2020/04/28 ・138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96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您可能沒聽過「心房顫動」,但你一定聽過中風!要避免中風找上門,就得了解這個在銀髮族裡發生率極高的疾病 – 心房顫動。

心臟是我們體內的幫浦,總是規則地跳動著,推動血液前進到身體各處器官。

心房顫動代表心臟失去原本的節律,變為快速不正常跳動,雖然患者可能不自覺,但久了就會帶來其他嚴重併發症。

心房顫動很常見。平均一百人裡大約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然而隨著年紀增長,發生率持續升高。到了六十五歲時,每二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八十歲的話,每十人就有一人患有心房顫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臟有四個腔室與各大血管相連,正常狀況下,以每分鐘六十次到九十次的頻率規律的跳動。

每次心跳由心房啟動,再傳訊息到心室,引發心室收縮。

萬一罹患心房顫動,帶動心臟收縮的訊息異常,心房會紊亂快速地收縮,無法有效推動血液。

當心房收縮不規律,血液可能會淤積成血塊,血塊剝落後就隨著血流在血管裡流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血塊被血流推進到變細的血管分支處時,血流就會被阻塞住,組織就接收不到血流,缺氧壞死,這就是中風。

因此,導致心房顫動患者死亡或重病的最大因素就是腦中風全身性血管阻塞

只要心房顫動形成血塊之後,血塊隨血液四處流動,就會造成大問題,流到哪裡塞住哪裡,塞到腦部就形成腦中風,也會引發腎臟中風、腸中風、及腿中風

除了老化之外,罹患高血壓體型肥胖、飲酒過量、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等代謝異常疾病的人都會更容易罹患心房顫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房顫動時會讓心臟無法有效工作,全身各處得不到足夠的血液量,患者就會感到心悸、虛弱、暈眩、胸痛等不適。

要診斷心房顫動,通常都是用心電圖及心律紀錄器輔助診斷。

萬一確診心房顫動,治療會從兩方面著手。

一個是控制心跳速度或重整心臟節律,這方面可從藥物或電擊著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個方面是要預防血栓血塊形成,這時就要服用抗凝血劑。服用抗凝血劑時,患者務必注意要按時服藥,若醫師有交代要有藥物、食物的禁忌就要確實遵守。服用部分抗凝血劑需要抽血檢查以調整藥物劑量,若有異常出血,像是血便、血尿、或流血不止等情形就要回診檢查。

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治療心房顫動的藥物,降低中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