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新食物可能會導致過敏

國科會 國際合作簡訊網
・2012/09/07 ・1359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619 ・十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 CC by floridecires@flickr

農產食品加工業越來越常使用蕎麥、大豆和小麥水解產物,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這現象已經引起高度重視。

過敏警訊網絡 (RAV) 清點了法國與鄰國過敏病學家提報的嚴重食物過敏病例。當這種立即的嚴重過敏反應伴隨血壓下降或昏厥時,就會造成所謂的過敏性休克,所以能夠檢驗出「新的食物過敏原」。這個已為人知的過敏類型,是嚴重過敏案例提報增加的原因,其他案例則來自昔日沒有記錄、但突然引發多個嚴重過敏反應病例的過敏原。4 月 24 至 27 日在巴黎舉行的第七屆法語區過敏病學家會議,即以過敏為此次議題。

傳統上可在布列東可麗餅 (crêpe bretonne) 中找到的蕎麥,是一種新的過敏原,理由是該類種子 (又稱為黑麥) 因經濟效益而在農產食品加工業中的使用量增加。蕎麥出現在三明治、穀物棒 (cereal bars)、亞洲麵食中,由於這類食品無須標示蕎麥,因而成為一種令人生畏的隱性過敏原。蕎麥也常用來作為患有腹腔性疾病 (麵筋不適症) 之孩童的小麥替代性穀物。里耳聖凡森 – 保羅醫院 (hôpital Saint-Vincent-de-Paul) 過敏科主任 Marie-Christine Castelain-Hacquet 醫生表示,「自 2010 年以來,已經出現 14 個嚴重蕎麥過敏案例,其中 5 起發生在今年,最新一起病例發生在這個週二。目前尚未出現死亡病例。所有就醫的患者都有接受腎上腺素急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大豆屬於 14 種必須呈報的過敏原,卻不是新發現的過敏原,嚴重過敏案例就曾經出現在對花生過敏者身上。同樣的,對樺樹花粉過敏者,也比較容易對大豆飲品過敏。無論是對花生或是對樺樹花粉過敏,都需要注意可能會對大豆產生交叉過敏。里昂婦幼醫院 (hôpital Femme-mère-enfant) 兒童過敏科的 Sylvie Gomez-André 醫生表示,「這類型過敏發生的機率增加,原因是農產品加工業大量使用大豆,因為植物性蛋白質比動物性蛋白質便宜,特別是製作漢堡牛肉、肉丸、雞塊和麵包所需的麵粉」。暴露在這類風險之中的人口增加,原因是大量消費以大豆為基底的有機食品 (乳油、優格、牛奶) 以及高蛋白飲食。

小麥水解產物 (去胺基化麵筋) 則是一種新的食物過敏原,來自於農產品加工業中獲取麵筋溶解物的過程。小麥水解產物可作為結合劑和乳化劑,主要出現在重組肉品、加工豬肉食品、湯、調味汁。廬森堡醫學中心免疫過敏科的 Fanny Codreanu-Morel 醫生指出,「自 2002 年來,在過敏警訊網絡記錄的 1135 起嚴重食物過敏案例中,1.15% 是對小麥水解產物過敏。過敏症患者會很難受,因為他無法知道製成品是否含有不會令他產生過敏的天然麵粉,或者是會讓他過敏的小麥水解產物。事實上,歐盟指令要求穀類標示要包含麵筋,但無須標示更詳細的說明」。

這些小麥水解產物會混合在美容用品 (睫毛膏、面霜、洗髮精等等) 之中,也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部份過敏病學家認為,患者是因為習慣性使用含有小麥水解產物的美容用品,才成會對小麥水解產物過敏。造成過敏的蛋白質定序剛剛由位於南特 (Nantes) 的國家農業研究院 (INRA) 研究員與過敏警訊網絡主任 Denise-Anne Moneret-Vautrin 教授的團隊共同完成。該項研究已在《過敏症》期刊 (Allergy) 上發表,指出在兩種去胺基化麵筋蛋白質的多個樣本中,發現了 8 種氨基酸定序。

Codreanu-Morel 醫生強調,「小麥隔離群與新的過敏原出現,顯示農產品加工業製造過程對食物之天然過敏性的影響,表示越來越流行的微波食品,其複雜成份有可能會造成過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駐法國代表處科技組
資料來源:法國《世界報》(Le Monde) 2012 年 4 月 28 日

轉載自 國科會國際合作簡訊網 [2012.08.17]

文章難易度
國科會 國際合作簡訊網
47 篇文章 ・ 3 位粉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鑑識故事系列:如何「染出」內臟的鐵?
胡中行_96
・2023/09/14 ・2045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丈夫用來蝕刻金屬的氯化鐵(FeCl3)遺失。罹患妄想型思覺失調症(paranoid schizophrenia),時年 47 歲的妻子,於自家公寓倒下,地板、嘴邊和身上的衣服,都有橙黃的液體。她曾數度以多種方式自殺未遂,最近有安排住院的計劃。[1]

自殺防治專線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
生命線協談專線 1995
張老師輔導專線 1980

公寓地板上的黃色液體。圖/參考資料 1,Figure 2(CC BY 4.0)
女子的嘴邊和衣服,沾有黃色液體。圖/參考資料1,Figure 1(CC BY 4.0)

鐵中毒

19 世紀末起,基於毒物學的迅速發展,金屬中毒的意外與刑案,已經不似過往那麼頻繁。目前急性鐵中毒的情形,較常見於吞下過量(> 20 mg/kg)鐵劑的兒童;也有些案例是孕婦攝取太多含鐵的補品。輕微鐵中毒的症狀,包括:嘔吐、腹痛、拉肚子等;嚴重的話,則會出現脫水、低血壓、代謝性酸中毒、血糖濃度波動、凝血問題,以及肝臟、腎臟、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1]另外,氯化鐵加水而分解,也就是經過水解(hydrolysis)後,[1, 2]pH 值約在 1 到 2 之間,具有腐蝕性,會傷害消化道和附近的內臟,並經由血液擴大影響的範圍。[1]

一般急性鐵中毒的情況下,醫師可能會考慮手術取出含鐵的藥錠;[1]或者用水或生理食鹽水沖入胃部再抽出,即洗胃(gastric lavage);[1, 3]還可以經靜脈輸注除鐵能(deferoxamine),讓它跟鐵結合,再排出體外。[1, 4]不過,此個案或許是被發現時就確定死亡,原論文沒有任何關於救治的描述,而是直接從驗屍講起。[1]

示範緊急插管後洗胃:水由藍管口進入胃部,再從紅管口排出。影/Sammy Gold on YouTube

解剖驗屍

女子死後幾天,波蘭博美醫學大學(Pomeranian Medical University)的法醫系解剖驗屍:口腔黏膜跟腸胃道血栓性壞死(thrombotic necrosis)。此二處乃至周邊的心、肺、橫膈膜與肝臟,都呈現黃色。胃部清空,食物大概在毒物腐蝕體內組織的過程中,被腸胃壁和其他臟器吸收殆盡。腦部、肝臟與腎臟等內臟中,氯及鐵離子濃度很高。血液檢測排除酒精及外源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普魯士藍染劑

進行組織學分析的時候,照慣例得使用蘇木紫(haematoxylin)和伊紅(eosin)兩種染劑,讓細胞和組織的結構顯現出來;[5]而驗屍團隊在此額外採用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染劑,促使鐵現形。[1]細胞中的鐵,分為可溶解跟不可溶解兩種。蘇木紫和伊紅無法令可溶解的鐵蛋白(ferritin)被看見;但普魯士藍染劑會使之呈現非常淺的水藍色。而不可溶解的血鐵質(hemosiderin),碰到蘇木紫與伊紅時是金棕色;如果用普魯士藍染劑,則為藍色。[6]

普魯士藍染劑的成份,為亞鐵氰化鉀鹽酸(potassium ferrocyanide hydrochloric acid)溶液,跟帶正電的鐵離子作用,會產生藍色的亞鐵氰化鐵(ferric ferrocyanide)。[7, 8]儘管人體本來就有鐵,正常的肝臟遇上該染劑,其實看不太出變化;即使因為生病而充斥血鐵質,頂多也只有部份細胞著色;不可能像中毒時,整片湛藍。女子的內臟組織一如預期的大面積變色,而且以腸子和肝臟的最為明顯。[1]

以普魯士藍染劑上色的腸道組織。圖/參考資料 1,Figure 3(CC BY 4.0)
用普魯士藍染劑著色的肝臟組織。圖/參考資料 1,Figure 4(CC BY 4.0)

死因

死亡與驗屍相隔幾天,屍體除了會出現一般死後常見的變化,無疑也給予氯化鐵蔓延並穿透的時間,惡化對內臟和組織的傷害。然而綜合所有證據,以及精神病史賦予的自殺動機,法醫仍可判斷女子死於口服氯化鐵中毒,引發的急性心肺衰竭。[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Majdanik S, Potocka-Banaś B, Glowinski S, et al. (2021) ‘Suicide by intoxication with iron (III) chloride’. Forensic Toxicology, 39, 513–517.
  2. 5.4: Hydrolysis Reactions’. LibreTexts Chemistry, U.S.
  3. Stomach Pumping’. (10 JAN 2023) Cleveland Clinic, U.S.
  4. Velasquez J, Wray AA. (22 MAY 2023) ‘Deferoxamin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5. Sampias C, Rolls G. ‘H&E Staining Overview: A Guide to Best Practices’. Leica Biosystems. (Accessed on 04 SEP 2023)
  6. Guindi M. (2018) ‘11 – Liver Disease in Iron Overload’. In: Practical Hepatic Pathology: a Diagnostic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pp.151-165)
  7. All About Iron: The Colloidal Iron Stain and Prussian Blue Reaction’. (04 JUN 2021) U.S. National Society for Histotechnology.
  8. Suvarna KS, Layton C, Bancroft JD. (2018) ‘Techniques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Carbohydrates’. In: Bancroft’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E-Book. (pp. 187-188)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5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在家也想煮出彈牙又有嚼勁的麵?快試試小蘇打!——《麵的科學》
晨星出版
・2020/07/10 ・268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97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山田昌治;譯者/吳佩俞

加點小蘇打,讓素麵更美味

夏天來點冷麵、沾麵,清涼吃下肚。圖/pixabay

在夏天的時候,素麵是一種能夠快速取得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所以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不過,素麵都只是拌上沾醬食用,久了就會感到膩了,所以偶爾也會想要試試看其他的料理方式吧!

這個時候大家不妨試試沖繩的家庭料理——雜炒素麵。這是先將苦瓜、胡蘿蔔、韭菜、豆芽菜、豬肉等食材炒過,然後再拌進素麵當中。

苦瓜的苦味對於在夏天疲倦不堪的胃來說,可是一道非常舒暢的料理。不過,遺憾的是這道料理的麵條太細,所以口感常會變得破碎又鬆軟。如果站在素麵的立場,先是被熱水煮過,接著用火炒過,歷經好幾道烹調手續後,變成這樣的口感也是會大嘆無奈吧!

不過,我們還是有對策的。首先,在水煮麵條的階段就要改用可讓麵體組織構造更加紮實的材料,好讓麵條口感更加彈牙有勁,而且還要能夠承受兩個烹調階段的壓力。因此,這裡登場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小蘇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為了慎重起見,我們要特別說明不可以使用清潔用的小蘇打,大家務必要用食品專用的小蘇打

每 1 公升的水加入 1 大匙小蘇打(大約 15 公克)後就開始煮素麵。至於煮麵時間可以參考標籤記載的標準時間即可。小蘇打粉放得太少是無法顯現出效果的,太多則是會有鹼性帶來的獨特滑溜感,所以分量要拿捏適當。

  • 另外,請大家記得在溫度尚低時就放入小蘇打粉

如果煮麵水已經沸騰,放入小蘇打可是會有引起劇烈碳酸氣體散發的危險性。在還是生水時就放入的話,氣體會一點一點地冒出來,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模擬牙齒測試口感

像這樣使用小蘇打水煮好的素麵顏色會呈現淡淡黃色,而且也會有中華麵特有的香氣。這與使用鹼水的效果都是一樣的。

材料測試裝置。圖/晨星出版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裡,我們將利用材料測試裝置來確認看看麵條的口感到底會有多少改變。

進行量測時,先將麵條置放在橢圓形的平台上,並讓模擬人類牙齒的鋁製刀片(厚度為 3 公釐,前端加工為圓形)緩慢下降。這個刀片的驅動軸上裝有荷重元(load cell,用來測試力量的感測器),所以下降至碰到麵條的一瞬間就能量測出到底有多少力量。

另外,刀片的移動量也會同時被記錄下來,所以也可以將力與移動距離的關係製作為資料,並以 1 組的方式取得。因為 1 條素麵是非常細的,實在很難測出強度,所以實驗時是以 4 條素麵的粗細進行量測。

將 4 條煮好的素麵麵條放在平坦基座上平行排好,然後使用刀片切斷麵條。這時產生的力與變形量的關係就會如下圖所顯示。縱軸標示的應力指的是每 1 單位面積的力,而橫軸變形量則是意味著刀片碰到基座時的變形量為 1 時的比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煮好的素麵在斷裂強度方面的差異。圖/晨星出版提供

當刀片碰到麵條時,應力仍會持續增加,等到達峰值後就會先下降 1 次,然後最後會在刀片碰到基座時結束測試。大家可以把這個峰值當作是勁道口感的對應數字。在本書中,我們會將這個對應應力稱為降伏應力(yield stress)。

從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看到,使用小蘇打水煮出來的素麵其應力峰值會比一般水煮出來的麵條大上 1.5 倍左右。而且使用小蘇打水煮的麵條的變形量從零到峰值所畫出來的曲線傾斜度會比一般水煮的麵來得大一些。這也表示若要造成相同變形量,就必須要有較大的應力。

這個傾斜的曲線被稱為「彈性率」,就是一種用來顯示量測物質軟硬程度的尺度。換言之,當傾斜度較大時,就表示量測物質比較硬。如果將這個傾斜度與峰值合起來,就意味著小蘇打水煮出的素麵更硬、口感也更加彈牙有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麵的世界裡,經常可以看到「既彈牙又有嚼勁」、「強韌」等形容詞,但這種麵條較硬且勁道十足的狀態似乎還是用「既彈牙又有嚼勁」來形容比較適合。

小蘇打如何增加麵的口感、香氣與色澤?

想要彈牙多灑一點(母湯)。圖/giphy

在這裡,我們將針對小蘇打的運作機制稍加解說。所謂的小蘇打(NaHCO3,碳酸氫鈉),因為同時擁有酸性與鹽基性兩種性質,所以也被稱為兩性化合物 (amphoteric compound) 。

當小蘇打溶於室溫水時,氫離子濃度指數(pH值)大約是 8 左右。如果將溶有小蘇打的水加熱至 65℃ 左右,就會產生碳酸氣體而形成碳酸鈉( Na2CO3)。碳酸鈉是氫氧化鈉(NaOH)這種強鹼與碳酸(H2CO2)這種弱酸的鹽,所以水溶液會呈現強鹼性。這次的條件是將 pH值設為 1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讓我們複習一下第一章的小麥麵粉蛋白質的相關內容。

在這種強鹼性的條件下,構成小麥麵粉蛋白質的麩醯胺酸與天門冬醯胺會與氨分離,並各自成為麩胺酸與天門冬胺酸。這個氨在低濃度時,會給人好的感覺,也是中華麵特有氣味的來源。另外,如果在鹽基性的條件下,則是會產生黃色物質(查耳酮),所以小蘇打水煮好的麵條也會變成淡黃色。

如果將鹽基性條件下產生的麩胺酸與天門冬胺酸與精胺酸、離胺酸、組胺酸等鹽基性胺基酸結合,麩質的組織構造就會更加強韌,而這部分在前面章節已經說明過了。最後,麵條也就變得更有彈性且嚼勁十足了。

使用小蘇打水煮好麵條後,再進一步料理的雜炒素麵。圖/晨星出版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讓我們把話題轉回雜炒素麵的烹調方式。如果只是加強口感,就會讓人覺得像是較細的中華麵,但是這種烹調方法的真正價值就在這裡。大家可以試看看使用小蘇打水煮過的麵條來製作這道雜炒素麵。

如果是一般水煮的素麵,常常炒完後麵條就會變得碎碎的,或是整個糊掉,但先用小蘇打水煮過,麵條不但會變硬,還可以製作出一道維持長條形狀的雜炒素麵,甚至連口感都非常良好。

筆者是注重健康的人,所以點綴了一些青花菜芽與紅椒粉,雖然照片看不太清楚,但的確完成了一道色彩豐富,麵條扎實細長的美味料理。

像這樣藉由小蘇打讓麵條更加美味的現象,就是因為小麥麵粉含有很多麩醯胺酸這種麩質蛋白質的構成胺基酸,而這也是小麥麵粉既有的特性。雖然速食麵原本就是中華麵,但如果使用小蘇打水來煮麵,麵條的嚼勁也會明顯提升,甚至能讓速食麵更加接近高級中華料理店的口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這裡介紹的是能夠承受煮過再炒的烹飪手法,而且口感更加彈牙有勁的雜炒素麵實驗,各位也請務必使用其他的麵條試試看!

——本文摘自《麵的科學:麵粉如何創造豐富的口感、香氣和美味》,2020 年 3 月,晨星出版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小當家的國士無雙麵真有這麼神奇?其實就是加了鹼水而已——《麵的科學》
晨星出版
・2020/07/09 ・1487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8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山田昌治;譯者/吳佩俞

我們已經知道中國在明代時使用了鹹水湖的湖水製麵,進而做出口感勁道十足的麵條,而且第一章也曾提到這與麵的起源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在中文裡,這種麵食被寫做「拉麵」,而「拉」字指的是緊抓而向外伸展。從這個名字來看,我們可以說拉麵並非使用刀切,而是用力拉開延伸成為細長的麵條。

開動了!圖/pixabay

此外,以小麥麵粉來說,使用的是粗蛋白質含量在 11% 以上的中筋到高筋的麵粉,換言之,拉麵使用的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小麥麵粉,所以可以製造出因鹽基性條件而使麩質變硬,以及用手拉伸以強化麩質組織構造的麵條。

據說,中華麵是在江戶時代後期傳至日本的。不過,現今日本這樣的拉麵文化卻是在進入明治時代(西元 1868 年至 1912 年後)才開始萌芽。之後完成日本獨自進化的拉麵便在全國各處遍地開花,這當然不用在此贅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當家製麵用的鹹水湖,不是單純的鹽水湖

單純使用鹽水製麵,並無法做出勁道十足的麵條。圖/pixabay

接著,讓我們把話題轉回鹹水湖。所謂的鹹水湖,就是鹽水的湖泊,但就算使用氯化鈉( sodium chloride)與硫酸鈉( sodium sulfate)的水溶液來製麵,也不會做出中華麵那樣勁道十足的麵條。

如果用的是碳酸鈉(sodium carbonate)與碳酸鉀(sodium carbonate)的水溶液,則是會讓麵條更加彈牙,並產生中華麵特有的香氣,麵條也會呈現黃色。換言之,成為中華麵起源的鹹水湖並非單純的鹽水湖,目前被推測應該是含有碳酸鈉等特殊成分的湖泊。

現在,添加用來改善口感的鹼水是依據食品衛生法的嚴格規定,添加時會從碳酸鉀、碳酸鈉、碳酸氫鈉(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以及磷酸類的鉀或是鈉鹽當中選擇一種以上加入其中。此外,添加物也被限定是化學合成品,這個規定應該是針對以往氾濫使用天然低劣鹼水所採取的對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麵粉加入鹼水變硬,也跟小麥蛋白質有關

小麥麵團中添加鹼水,提升硬度。圖/pixabay

雖然會重複第一章的小麥蛋白質相關內容,但我們將對麵粉在使用鹼水的鹽基性條件下,硬度增加,且散發獨特香味與色澤的機制再次進行解說。

添加相對於小麥麵粉 1% 的鹼水來製作麵團,麵團就會呈現鹽基性。

小麥蛋白質的胺基酸組成中含有 30% 以上的麩醯胺酸。這種麩醯胺酸會在鹽基性條件下讓兩個胺基其中之一釋放出氨,並且成為麩胺酸。這麼一來,鹽基性的胺基酸(離胺酸、精胺酸、組胺酸等等)會產生離子鍵,造成分子之間的鍵結變多,麩質也隨之變硬。

此外,反應產生的氨會促使麵條散發中華麵特有的氣味。就像我們在第一章的小麥麵粉章節所提到的,苯甲醛與苯乙酮這些植化素會在鹽基性條件下產生結合反應,並且生成名為查耳酮的物質。因為查耳酮是黃色的,所以麵條的顏色也會呈現黃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雖然北至北海道、南至九州,全國各地都有當地特色拉麵,但麵條幾乎都是使用製麵機製造而成。所謂的「製麵機」,是以兩條滾輪向內側旋轉,然後將已加水揉製的帶狀麵團置入其中。帶狀麵團在經過數次的滾輪整平後,再用切刀切成麵條。

至於切刀,也會有各式各樣的尺寸大小,一般都是用 30 公釐寬度可切出幾條麵的切刀番手來表示。像是拉麵使用的是 12 番手(麵條寬度為 2.5 公釐)到 28 番手(麵條寬度為 1.07 公釐)的尺寸。

——本文摘自《麵的科學:麵粉如何創造豐富的口感、香氣和美味》,2020 年 3 月,晨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