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愛說垃圾話的酸民,到底哪裡來的勇氣?──《傷風敗俗文化史》

時報出版_96
・2018/03/08 ・3436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8 ・六年級

魯蛇看得起自己,溫拿看得起別人

康乃爾大學的大衛.鄧寧博士(David Dunning)顯然不會對 Jackmeioff 這種(垃圾話很多、充滿盲目自信的)網友的類型感到陌生。因為納悶「人類哪來的自信」,鄧寧博士在一九九九年跟研究生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搭檔成為研究夥伴。他向我解釋說:

我有點不可思議,每天看到那麼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錯誤百出,於是我就在想啊,他們怎麼都不會預想到自己會出那些包?

鄧寧博士的研究動機,來自我們每天也都看得到的渾事兒。他看到過度自信發生在各種地方,造成各式災難,這包括在教師會議上、在美國C-SPAN公共政策頻道、在媒體的笨賊報導裡,在半搞笑的達爾文獎(Darwin Award)得獎名單中。總之,他跟克魯格以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受測,然後問他們覺得自己的表現如何。

鄧寧跟賈斯汀發現受測表現一塌糊塗的學生有一個驚人的共通點,那就是「非常看得起自己」。至於表現可圈可點的另一群學生則顯得有「自知之明」得多,也就是在自我評估上顯得精準許多。不要看不起這樣的結論,這可是個能讓科學家名留青史的指標性發現。

source:JD Hancock @Flickr

「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說的是愈是能力差的人,愈傾向把對自己的印象分數打高,而真正的強者則不會如此往自己的臉上貼金。換句話說就是「魯蛇看得起自己,溫拿看得起別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鄧寧與克魯格的研究證明了 Jackmeioff 網友的行為是人類的通病。鄧寧博士認同一點,那就是網路的匿名性質,使他所觀察到的行為變本加厲。「我覺得比起身處於匿名的網路留言區裡,人肯定會在朋友與親人之間比較收斂,比較不會得意忘形。」

話說這類行為為什麼會在人類之間如此氾濫呢?因為自戀。人類吃過的苦頭有戰禍、有股市大崩盤,還有這二十年來令人不忍卒睹的電視實境節目,這樣看來自戀簡直是敗事有餘,自戀何曾帶給過人類一點好處?

魯蛇看得起自己,溫拿看得起別人。圖/ CC0 Public Domain @pxhere

時間拉回二○一一年,多明尼克.強森(Dominic Johnson)與詹姆士.弗勒(James Fowler)這兩位分別來自於牛津與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產生了同樣的疑問,於是兩人決定試著回答這個問題,而且他們還打算為此創造一個數學模型。

在二○一一年一封給《自然》(Nature)的公開信《過剩自信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Overconfidence)中,兩位學者提出了一個「情境模型」(situation model),其中有力量不明的兩個人在競爭同一種資源。這是個設計精巧的模型,衝突的細節你可以代換成兩個人為了一顆蘋果在互瞪,也可以換成兩個國家在考慮要不要為了一座金礦島而開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度自信的優勢:鼓勵插旗贏取資源

一旦兩造打起來,誰強誰就能「吃乾抹淨」。如果只有一方動手,另外一方按兵不動,他/她/它也一樣可以兵不血刃地「歸碗捧去」。一旦打起來,雙方都沒把握一定能贏,但若是有一方是個自以為天下無敵的屁孩,理由只是哇靠,看看這個二頭肌,那這不要臉的一方其實勝算會比較大些。愈是不要臉的一方就愈可能真的跟人動手,並且統計上他們也肯定能贏個幾場。學者對此的描述是:

「過度自信是一種優勢,因為自信過剩會推著人去插旗。原本打起來應該贏不到的資源可能因此就到手了……打起來必勝的仗也比較不容易錯失。」

要注意的是這點並非無條件地永遠成立。鄧寧博士警告我說以為過度自信一定能帶來優勢,那可就錯了:

比方說在過度自信一段時間後,你已經遍體鱗傷,那再來你一命嗚呼恐怕只是遲早的事情了,因為說到風險這檔事,人類永遠會是最後的輸家。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誤)但無論如何我自信啦。圖/ CC0 Public Domain @pxhere

學者還提出另外一個觀點是過度自信的價值會隨著處境的風險升高而遞減。如果今天是為了一個超好睡的洞穴而拿著棍棒相互叫囂,那讓自戀的心情帶著你去嘶吼會很明智,但若今天擋在洞穴口的是一隻大熊,那自以為可以打十個的你就是個白癡,而白癡的基因很快就會斷掉。

若經評估風險不高,輸了也無傷大雅,那很多人就會心懷一種輸了就算了,但贏到賺到的概念。這就是為什麼Jackmeioff這種人會在網路上大放厥詞,吹噓自己會如來神掌,但其實不要說打架,這些人連衣服都捨不得弄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嘲笑人很容易,說別人是自信過剩、做事不經大腦,而且老愛分享腹肌照片的屁孩也不難。問題是在遙遠的石器時代,看到什麼問都不問,想拿就拿的那種人,往往會因為別人的「棄權」而佔到不少便宜,進而讓自己三餐無虞。話說這種自以為是的心態,跟另外一種讓史前討厭鬼在對峙中很吃香的渾帳行為,兩者可以說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網路讓垃圾話重生

網路的誕生,也讓尖酸的垃圾話得以重生。當面酸人是有風險的,畢竟很多人怕死也怕沒面子,可以被打槍但不能被打臉,你打這些人的臉,他們是會跟你拚命的。但到了網路上又是不同的情況。網路上有距離跟匿名可以保護自己,這兩樣東西是我們的防護罩。

再來就是網路無遠弗屆,而且沒有地界,侮辱的發言可以像無孔不入的自拍A片或盜版影片一樣隨風飄揚,令看到的人「蕩氣迴腸」。所以在 X-Box Live 上連線時被某個十三歲國中生噹,說要「乎你死」,這非常正常。

YouTube 影片下方的留言區要形成一股恨意十足的「意識流」,機會所在多有。我們當然可以把大家在網路上口無遮攔的帳算到其匿名特性的頭上,但真相其實遠比這複雜。人類其實內建了噴垃圾話的基因,數千年來已經非常固定,而且這背後其實有個很合理的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類的基因裡早寫入了攻擊性。請容我不要臉地偷用人類學家唐諾.布朗(Donald Brown)在一九九一年提出的一個學術名詞(也是布朗博士大作的書名),但攻擊性真的就是一種放諸四海皆準「人性通性」(human universals)。人類通性是人類固定的行為模式,是有種族偏見的外星人若來到地球,用來給我們貼標籤的依據。

但凡事以攻擊開始,不見得就要以暴力了結。事實上按照強森與弗勒的說法,任何對峙或衝突的理想結局都不是分出個你死我活,弄成魚死網破的慘勝,而是另外一方悻悻然「退場」,好讓你不費吹灰之力就坐收漁翁之利。

但理論歸理論,實際上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攻擊性十足而不訴諸暴力呢?答案就是說話大小聲、講些有的沒有的、把自己捧高高,或者是把難聽的話或稱號串成連珠炮去問候別人。表面上,質疑或攻擊對方的名譽、人格、尊嚴或出身,會讓雙方扭打起來,但現實中更常出現的狀況是,這些言詞交鋒會取代真刀真槍的暴力。

垃圾話之於人類,就如同狗狗對同類露出利齒。以尖牙示人不是在挑釁,而是在逼退對方。狗狗的意思是我這一排牙齒就擺在這裡,你差不多就好,不要欺「犬」太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這一排牙齒就擺在這裡,你差不多就好,不要欺「犬」太甚。圖/alles-so-schoen-bunt-hier@pixabay。

這時候過度自信就又派得上用場了。把自己空口說成妖魔鬼怪,希望其他人知難而退的「空城計」要能達到最佳的效果,你必須先真心相信自己可以說到做到。世界上的 Jackmeioff 們或許口氣大了一點(此處每個點的大小相當於地球半徑),但他們不少人是真心誠意地說出每一句廢話、打出每一篇廢文。強森與弗勒人類會進化得這麼擅長自欺欺人,是因為自己都騙不了,怎麼去騙別人。

酸歸酸,扯謊的演化價值仍不容小看。演化生物學家彼得.卡若(Peter Caryl)發表過一篇論文叫〈情勢升高的戰鬥與精神力的戰爭:博弈理論與動物肉搏〉(Escalated Fighting and the War of Nerves: Game Theory and Animal Combat),而他在裡頭提到「不同於過度自信,裝腔作勢的成功機率會隨著輸贏變大而升高」。

梅納德.史密斯與派克(Maynard Smith&Parker)也在一九七六年一份發表在《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期刊中的論文提出同樣的觀察。在生死交關之際,戳破別人「偷雞」可能等於玩命,這跟冷戰年代的「同歸於盡」是同一個基本概念。當時的美俄雙方都宣稱有能力讓對方「灰飛煙滅」(順便讓所有地球人跟著倒楣),但或許有其中一方根本沒有那麼先進的導彈或足夠的軍事動員能力,只不過雙方也都不想賭命去滿足好奇心。

 

 

本文摘自《傷風敗俗文化史:十五個改寫人類文明的墮落惡習》,時報出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0

5
6

文字

分享

0
5
6
《模仿犯》殺人魔心理剖析:自戀狂妄的面具背後,藏著自卑的張牙舞爪
雞湯來了
・2023/04/24 ・262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蕭子喬
  • 校稿/蔡季葦
  • 製圖/蕭子喬
  • 編輯/蕭子喬

本篇剖析兇手心理,但不會暴雷。
觀影前閱讀可作為劇中線索來源,觀影後閱讀能更進一步了解兇手心理狀態。

台劇《模仿犯》上架 Neflix 不到一週,創下華語影集最新紀錄,橫跨全球各州 20 個地區前十榜單,更連續多日蟬聯台劇收視 No.1。影集中狂妄自大的連續殺人犯,用一個裝著斷手的紅禮盒開始,為世人帶來一個又一個「殺人創作」。

他不要贖金、每一次作案都有為被害人設計特別形式,甚至主動寄送錄影帶到各家電視台,戴著面具「自爆」現身,狂笑自大、向檢警叫囂,甚至鼓動民眾情緒。

在《模仿犯》中,兇手把殺人視為一種創作,把電視台、媒體和民眾目光拉進自己「作案舞台」的一部分。究竟,他為什麼要殺人?他到底怎麼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這個兇手,根本就是把殺人這件事當成是他的創作啊!」
——《模仿犯》臨床心理師胡允慧。

心理學:悲劇有時來自於「受傷的靈魂持續無法找到人生光亮

台灣犯罪學及心理學研究,剖析無差別殺人事件,發現兇手不斷在網誌、寫小說等過程中,表示要殺人才能證明自己活著。進一步剖析其成長過程,他歷經多次心理受傷,舉凡小時候被老師誤解、被迫道歉等多次人我關係的失落,當時都只能「硬吞下來」,沒有機會被好好接住與梳理。在他長大的過程中,失落太多,而光亮太少,釀成了一連串的悲劇。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觀點認為,當人在關係中不斷受傷,被忽視與誤解,情緒壓抑無處宣洩,逐漸變得「無法去愛真實的自己」,而演變成透過「殺人誓言」不斷訴說、強化,來形成武裝,建構一個不會受傷的自己。自戀型兇手面對被害人時,看似認為「你不好,我好」,但其實是「你好,我不好」。

張狂的自戀背後是受傷的靈魂,極致自我中心背後有很深的憂鬱和空虛,需要仰賴主宰他人,讓自己感受到活著。而當一個人無法真正愛自己,自然也就無法真正同理別人、愛別人,無法感同身受在殺人創作時被害者的感受,這或許是許多殺人犯「冷血無情」的緣故。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自戀不一定不好:健康性自戀 vs. 破壞性自戀

上述分析,並不是要你我以後看到自戀的人就避之唯恐不及。佛洛依德觀點提到,在關係中「練習愛自己」,其實是一種健康的自戀。遇到適當的挫折,與適當的成長後,能進化成為「有自尊」的成熟自戀,也就是所謂懂得愛自己、有自信的展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若在過程中挫折過大,受到親密家人、重要他人接二連三地忽視,則可能演變成為只專注於自我防衛,性格變得封閉、武裝自己好似不需要親密依附,貶低他人或破壞關係。

自戀的類型。圖/轉自雞湯來了

每個人都曾有受傷的時刻:測驗你我的自戀指數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你相不相信,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殺人兇手?」——《模仿犯》

如同劇中兇手所言,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惡」,陰暗面隨著我們遇到的事件被堆疊與激發,形成每個人的黑暗指數。但別忘了,適當的自戀,能夠成為自愛而後愛人的養分,空虛渴愛而後失控,才會變成破壞性的自戀。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自戀指數簡易測驗|

口  我是天生的領導者。 
口  我有說服他人的獨特天分。 
口  一個團體中,如果沒有我就會顯得無趣。
口  我知道自己很特別。
口  我擁有一些出類拔萃的特質。
口  我很有能是某個領域的明日之星。
口  我經常喜歡炫耀。

簡易測驗改編自:張益慈、詹雨臻、陳學志(2021)。繁體中文版「簡式暗黑四特質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考驗。測驗學刊,68(4),287-316。

《模仿犯》劇照。圖/轉自雞湯來了

或許,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而是被接住的靈魂,以及傷得太深的靈魂。

我們心中都有惡,但也都能成為接住他人的那個關鍵夥伴!

此文中劇照素材由瀚草文創提供,如欲使用須經詢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延伸閱讀

  1. 「我好,你也好」說話術,讓頻率搭上線
  2. 《我們與惡的距離》被拒絕的情緒身體會記住

參考資料

  1. 張益慈、詹雨臻、陳學志(2021)。繁體中文版「簡式暗黑四特質量表」之發展與信效度考驗。測驗學刊,68(4),287-316。
  2. 吳台齡(2017)。從心理病態的脈絡來理解無差別殺人者——以2014年臺北捷運大量殺人事件為例。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27,43-68。
  3. 葉寶玲(2009)。論自戀:以精神分析與溝通分析心理動力取向的觀點探討。諮商與輔導,280,40-45。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6
6

文字

分享

0
6
6
最討厭像你這種直覺敏銳的小鬼了!太會判斷情緒反而有點討人厭?
Peggy Sha
・2022/08/12 ・201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人在感受到壓力時,會不自覺出現一些小動作,有研究發現,這些小動作不僅有助他人感受到你的壓力值,也會讓你顯得可可愛愛~

But 如果你身邊有個傢伙,能夠藉由這些小動作精準掌握你的狀態,會不會反而讓人覺得有些……不蘇胡呢?

被別人盯著看的時候,總是難免會有一點……不蘇胡? 圖/IMDb

不會看臉色,難怪沒朋友!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在今年 4 月發表了一個實驗,找來了 133 個人來擔任「評估者」,並請他們透過影片來判斷另外 31 位受試者在壓力下出現的反應。

有趣的是,在這些評估者進行評估前,研究人員也對他們進行了評估(?)他們用的分別是這兩項工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社交網路指數」(SNI),去確認他們與親朋好友間的聯繫頻率與規模。
  • 「柏克萊表達能力問卷」(BEQ),去評估他們如何表達消極情緒、積極情緒與他們的衝動程度。

聰明如你,肯定能想像到情緒判斷能力跟交友狀況之間的關聯:那些很不會判斷別人的壓力和情緒的傢伙們,朋友也會比較少。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悲劇的判斷能力間接影響了溝通效率,進而導致他們較難建立和維持社會關係。

直覺敏銳討人厭?朋友會少一點點

不過,這可不代表判斷能力越強、朋友就越多喔!研究結果發現,那些「直覺敏銳」、超擅長判斷壓力的人呢,社交圈也會變小!

這可就奇了怪了,研究者們對此表示:欸這個……我們也不太確定原因欸。

看到這麼矛盾的結果,研究者也只能兩手一攤。圖/GIPHY

對此,他們提出了天使版推論與惡魔版推論。這天使版本呢,是這樣的:影響社交的因素本來就很多很複雜,可能這些人的社交圈雖然小但品質很高,那麼一來,就算身處較小的社交圈中,也能獲得類似大社交圈的各種好處。

另一方面,溝通可不一定是誠實的,有時也能被拿來當作操控別人的工具。因此,太會精準判斷各種蛛絲馬跡的人,或許反而稱不上是理想夥伴,畢竟,有時候我們就是想要隱藏一部分的自己,要是你朋友在這時候可以把你看透透,實在是會有點令人不舒服對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啦,這兩種說法都只是推論,而且這個發現也有許多研究限制,所以我們也不該說直覺太敏銳是件壞事對吧……嗎?

直覺太敏銳,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對吧……? 圖/IMDb

能力是好是壞,取決於你如何使用!

光是說「直覺敏銳」聽起來有些模糊,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較精確地描述這種判斷能力呢?欸,還真有,就是我們都再熟悉不過的「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情商包含的內容其實十分廣泛,每個學者所提出的理論框架也略有不同,但大致會包含:辨識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社會意識、關係管理等等面向。

說到「情商高」,許多人都會聯想到「人緣好」、「成就高」等等正面詞彙,不過,最近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情商高這件事,似乎隱藏了一些黑暗面……它似乎與「黑暗三角人格」(Dark Triad),也就是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精神病態有關。

比如說,曾經有研究發現,許多具有自戀傾向人常會給人留下特別好的第一印象。他們通常穿著乾淨亮麗、口氣幽默、肢體語言充滿自信、表情迷人……誰能不愛呢?但這些人也同時具有操縱傾向而且自命不凡。聽起來有點矛盾對吧?我們通常會討厭自戀的特質,但當人們擁有自戀特質時,又特別容易吸引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圖/GIPHY

不只如此,2011 年的另一項研究更發現,具有操縱他人傾向的馬基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者如果擁有更高的情緒調節知識,就越容易做出一些偏差行為,比如說在工作場域讓人家難堪之類的。

此外,劍橋大學的教授也發現,當領導者們發表充滿感情又鼓舞人心的演講時,聽眾通常不會仔細聆聽其中的訊息,甚至無法真正記下其中的內容,但他們會記得那種感動,放棄批判性思考,而是順著自己的心去支持講者。如果你聽的是馬丁路德的演講,那可能不太需要擔心;但若是站在台上的是希特勒,但可就有點不妙了。

無論如何,大部分研究者都同意,情商能力本身並無好壞之分,最終還是要取決於運用的人本身,不過,這些新的實驗或許能帶給人們另一種看待情商的角度,而不會一味將「情商高」與「優秀的好人」畫上等號了。

Peggy Sha
69 篇文章 ・ 390 位粉絲
曾經是泛科的 S 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

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當虛榮成為主流,自戀程度也能評比——《墮落的人腦》
臉譜出版_96
・2021/08/05 ・216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作者: 傑克.路易斯(Jack Lewis)
  • 譯者: 鄧子衿

你實在太虛榮了,我敢說你認為這本書是為了你而寫的

八卦雜誌和追蹤名流的部落格,經常會計算每個明星利用自己各式各樣的社群平台帳號所放上網的自拍照總數。2013年在IG中放最多自拍照的是凱莉.詹娜(Kylie Jenner),好姊妹坎達兒(Kendall)和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只稍微落後,分別名列第四與第五。

光憑自拍的數量當然不能用來判斷虛榮程度高低,但這種自我推銷的社群媒體機器,影響力非常廣泛。卡戴珊三姊妹和詹娜兩姊妹的追蹤人數,加總起來有一億五千萬,有數百萬人每週觀賞他們的電視節目《與卡戴珊一家同行》(Keeping Up with the Kardashians),好密切追蹤她們一連串的攝影工作、購物行程,以及家庭爭端。這種社交媒體的流行,讓愈來愈多人能夠接受極端現象:人們把自己對外貌之美的講究推到極限。極度虛榮並不會直接導致自戀(見四十八頁),那只是形成自戀的七個因素之一,但大眾把虛榮當成正常社會現象而接受它,卻會讓自戀的情況惡化。

Pay Me Kim Kardashian GIF by GQ
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在Instagram上坐擁超過兩億的粉絲,一家人時常傳出八卦、霸佔新聞版面,飽受批評但人氣和話題依舊居高不下。圖/GIPHY

從前從前,但不是太久之前,大家認為男性如果太注重自己的外貌是沒有氣概的事情。當然在特殊的場合會打理外貌,但是一般男性在打理時會盡量注意要把招搖的程度降到最低,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同樣的,在幾十年前,女性如果動刀整容,通常會好好保守祕密,可能只會讓最信賴的密友知道。如果在公開場合問她「是否進廠修了一下」,大多女性都會否認。而今,女性往往會大方承認隆乳,受到稱讚之後還會對朋友說:「如果想,可以試試看。」時至今日沒有人覺得過度虛榮有什麼好害羞的。牙齒美白到整容手術等,現在都已經太普遍了,甚至已不值一提。

如果在街上有人拿著針要對你的臉部進行皮下注射,你可能會叫警察。不過現在每年有許多人接受肉毒桿菌注射,拉平皺紋,好隱藏年歲的痕跡。英國整容外科醫生協會公布的資料指出,二○○三年到二○一三年這十年間,在英國進行整容手術的人數增加了五倍。以往是有錢人和名人才進行隆鼻、臉部拉皮和隆乳等手術,現在這些則已成為十六歲女孩的生日禮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nimation domination plastic surgery GIF by gifnews
整容手術的人數在十年裡增加了五倍,已不再是富人的專利。圖/GIPHY

在名人的社群帳號中找尋虛榮的蛛絲馬跡實在是輕而易舉。例如IG上的火紅人物庫特.寇曼(Kurt Coleman),他自稱是澳洲男版的派瑞絲.希爾頓(Paris Hilton)。問他為什麼要照那麼多的自拍,他的各種回答包括了「我喜歡相機裡那些畫面」、「我很性感而且我愛我自己」、「其他人只是嫉妒我,這我懂,我不會為了任何人而改變,因為我愛我自己」之類的。對於這類毫無一絲謙虛的超高自我評價,絕大多數人都會考慮再三才說出口,但是在網路上,大家完全可以接受這樣的虛榮、浮誇與自我膨脹。

我們也來看看唐.比瑟瑞恩(Dan Bilzerian)的例子。他是億萬富翁的兒子,喜歡玩槍、開坦克,在IG上有兩千萬人追蹤。在訪問中他提到,自己經歷過兩次古柯鹼引起的心臟病突發,他經常把數不盡的照片放在網路上,讓粉絲知道他目前開的跑車、射擊的致命武器,以及養著玩的大型貓科動物有哪些。網路上有一支影片,內容是他把未滿二十歲的色情影片演員從屋頂往花園中的游泳池丟下去(她掉到了游泳池邊)。這個超級不尊重女性的行為非但沒有引起大眾反感,反而讓他更受歡迎。看來這個世界並不只愈加能夠忍受這種自溺的表現主義,而是希望多來一點。

Make-Up Beauty GIF by Ilka & Franz
虛榮、浮誇與自我膨脹的行為,在社交媒體上獲得大量關注。圖/GIPHY

意料中事

說名人大多愛慕虛榮,只是在陳述再明顯也不過的事情,但是誰是最佳負面教材?你認為哪個類型的名人最自戀?流行音樂巨星瑪丹娜、賈斯汀.提姆布萊克(Justin Timberlake)與麥莉.希拉(Miley Cyrus)?或是頂級紅星,例如從以前的瑪莉蓮.夢露(Marilyn Monroe)、詹姆士.狄恩(James Dean),到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與吉維.蔡斯(ChevyChase)。還是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麥克.喬登(Michael Jordan)與C羅(CristianoRonaldo)等身價億萬的運動員?這裡我們不用靠猜的,在《鏡像效應》(The Mirror Effect)這本書中,作者德魯.平斯基(Drew Pinsky)博士和馬克.楊(S. Mark Young)提供了「自戀性格量表」(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NPI),他們測試了許多有錢人和知名人士,好依據自戀情形加以分類並比較自戀程度的高低。出人意料之外、也令許多人半信半疑的結果:「世界上最自戀的」其實不是音樂人、不是電影明星,更不是運動員。這類自戀到令人反感的名人類型,一直到近期才出現。

——本文摘自《墮落的人腦》,2021 年 6 月,

臉譜出版_96
85 篇文章 ・ 255 位粉絲
臉譜出版有著多種樣貌—商業。文學。人文。科普。藝術。生活。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