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如何利用宇宙粒子「渺子」,找到金字塔內的神秘大空間?──《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_96
・2018/01/11 ・209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8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敏娟/任職輔仁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兼任副教務長。《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相傳是過世的法老(國王)陵墓。金字塔陵墓基座為正方形,四面由四個相等的三角形構成。金字塔既然主要用途是為了讓法老可以安心往生,其象徵的宗教意義也相對強烈。

古埃及人所建造的金字塔號稱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仍存有許多未解之謎。圖/Cezzare@pixabay

有座相當有名、位於埃及吉薩市的胡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又稱「大金字塔」、「奇歐普斯金字塔」、「古夫金字塔」),相傳是胡夫法老王死後安放墳墓的地方。目前該金字塔,是全球觀光客的愛好景點、號稱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同時也是唯一一個依然存在於現代的奇蹟。

47 層樓高的大金字塔

這座胡夫金字塔由約 230 萬塊巨石所建成,高度約 140 公尺、底邊長約 230 公尺。科學家們相當好奇這座金字塔是怎麼蓋起來的?以現在一層樓高 3 公尺來粗估,這座金字塔約47 層樓高,實在驚人,到底4500 年前的埃及人是怎樣做到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是以現代文獻推估,這座金字塔是利用20 年的時間建造而成,230 萬塊巨石除以 20 年,平均每小時需將 13 塊巨石安裝到位,且必須日夜不休。更驚人的是,古埃及學家皮特里(Flinders Petrie)於 1880~1882 年對金字塔進行了第一次精確的測量,他的報告指出金字塔外部的石壁與內部墓室的石材都被高度精準地組合在一起,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空隙平均只有 0.5 公分。

埃及學家皮特里(Flinders Petrie)是古埃及文明的研究先驅,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紀錄。圖/Stephencdickson@wikipedia

這 230 萬塊巨石,約用了 550 萬噸石灰石、800 噸花崗岩和 50 萬噸的灰泥,當作石材。外包石塊則用打磨過的白色石灰石包起來,然後經過仔細切割。依照石材的材料,推估工人需要從採石場挖掘、再透過尼羅河運送到金字塔地點。古埃及學家提出,工人們應該是利用關鍵路徑法運送石塊。運送這些石塊時,因為沒有發現古埃及工人使用滑輪、輪子或鐵器,很可能是直接用人力慢慢移動石塊重心,以左右搖擺的前傾姿態,用人力以接力賽的方式拉過去金字塔建造地。

早期有學者提出金字塔是由大量的奴隸建造的,然近代則藉由找到建造金字塔工人的生活用品,改而認為建造者是一群優秀的工匠,而且過著不錯的生活與擁有不錯的社會地位。畢竟需要聰明的頭腦與精準計算過的設計圖,不太可能是受到日夜虐待的血汗奴隸做的,反倒是過著不錯生活的快樂工匠才比較有可能做到。

利用渺子探測金字塔內部構造

回到胡夫金字塔的內部結構,早期考古學家透過各種方式,找到了入口、王后墓室、大走廊和國王墓室等,也發現了盜墓者挖掘的通道。由於擔心古蹟倒塌,科學家盡量減少使用破壞性方式去尋找新通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新的一篇發表文章,於 2017 年 11 月初發表在《Nature 期刊》,是粒子物理學家們使用渺子(muon)偵測器發現了胡夫金字塔內一個從來沒有被發現過的、跟自由女神像差不多高的超大空間。粒子物理學家們知道大氣中、由宇宙而來的大量宇宙射線中,含有渺子。而渺子可以穿透石頭。渺子是基本粒子標準模型中的輕子,與電子(electron)具有類似特性,但與電子不同的是,渺子質量約為 105 MeV/c2,約是電子質量的 200 倍。渺子帶負電,穿越物質的軌跡訊號,可以藉由渺子偵測器獲得。

只要將渺子偵測器放在金字塔周圍,等待夠長的時間,就能得知由宇宙射線而來的渺子,通過金字塔後,在哪些位置的渺子數量訊號較多、哪些較少,藉此推估出金字塔的內部結構。渺子偵測器在加速器實驗早已廣泛被使用,但是粒子物理學與考古學結合的跨領域,倒是非常特別。

科學家嘗試利用減少使用破壞性方式去了解其構造。圖/作者提供。

這個渺子偵測器放在王后墓室的位置,可以偵測其上方空間的渺子數量。這個計畫開始於 2015 年 10 月,粒子物理學家必須設計一種渺子偵測器,只能使用電池作為長期偵測,因為偵測器放在金字塔裡面。這個研究的目的是想利用渺子偵測器替金字塔照相,照出內部結構透視圖,類似用 X 光替人類拍出骨骼、牙齒的技術。

能利用渺子偵測器替胡夫金字塔拍攝內部結構照,讓很多粒子物理學家感到很羨慕(好吧,至少我很羨慕)。渺子偵測器裡面有閃爍體,閃爍體會在接收到帶電粒子之後,產生光。光訊號透過光電倍增管轉換成電訊號,搜集電訊號就能得知渺子的通過數量,代替人眼,看見渺子訊號。這個被渺子偵測器透過非破壞性的方式偵測出來的超大空間,考古學家們對其存在的位置相當感興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超大空間的位置,在法老墓室走廊通道的正上方,這是為了防止金字塔過重、當作金字塔的減壓室嗎?這麼長的走廊和挑高的空間,是為了放藝術品給法老靈魂觀賞用的嗎?是讓法老靈魂升到天國的通風井嗎?種種的疑惑,在發現了這件事之後,引發諸多研究聯想。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18年1月號〉

什麼?!你還不知道《科學月刊》,我們48歲囉!

入不惑之年還是可以當個科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481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1

8
0

文字

分享

1
8
0
金字塔和獅身人面獸——遊走在埃及古文明之中│環球科學札記(17)
張之傑_96
・2021/03/10 ・210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張之傑

和平號從新加坡駛往馬來西亞檳城途中,五月一日(週三)下午四時至五時十五分,在百老匯廳聽領航人河江肖剩的演講。所謂領航人,就是特聘隨船專家。

河江從新加坡上船,到埃及後下船,和平號負責來往機票,在船上期間不付薪酬,只免費供給食宿。河江是位研究金字塔的青年考古學家,曾獲選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二○一三年傑出新人獎。

河江肖剩的演講,由 Abelon 即席英語、華語翻譯。河江以他自己的研究經歷為主,只有推論,沒有結論。演講過後有人提問:「從小就聽說金字塔是奴隸蓋的,是否如此?」河江回答:「是不是奴隸不得而知,只知它們吃得很好,有麵包和肉、魚,攝取的卡路里足夠幹活。」

吉薩金字塔群

五月十六日,和平號抵達賽得港。翌日我們搭遊覽車前往開羅,上午參觀埃及博物館,午餐在貫穿開羅市區的尼羅河河畔的船上餐廳用餐,然後到一家莎草紙畫店待了約半小時,接著前往參觀吉薩金字塔群。吉薩是開羅的一塊高地,海跋約六十公尺,是片小沙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吉薩金字塔群,攝自金字塔群西南側。自左往右,依次為孟卡拉、卡夫拉、古夫金字塔。近處三座小型塔為后妃金字塔。Ricardo Liberato 攝。圖:Wikipedia

想不到吉薩金字塔群距離市區那麼近,車程約十分鐘就到了。這裡矗立著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的三位法老——古夫、卡夫拉和孟卡拉的金字塔。金字塔參觀券每張一六○埃及磅,約折合美金十點五元。售券處就在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古夫金字塔外面。

古夫金字塔

在金字塔區域,我們只在三處停留,每處半小時。第一處是古夫金字塔,也是我們唯一接近的一座。這是古希臘「世界七奇」唯一存留至今的建築,原本高一四六點五米(今高一三八點八米),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所建,迄今約四千五○○年。

古夫金字塔由方形或矩形石灰岩疊成,作階梯狀。其外原本包覆著一層白色石灰岩外殼,所以坡面原本是平整的。因地震和人為因素,外殼已經不存。堆疊金字塔的石塊大小不一,底部的石塊目測高約一百五十公分。過去在書上看過詳細的的數據,但百聞不如一見,只有緊挨著金字塔,才能感受那些石塊的體量及厚重。

三十分鐘一轉瞬就過去了,遊覽車將我們載到金字塔觀景台,這裡最適合眺望三座金字塔,以及幾座后妃小型金字塔。最大的一座當然是古夫金字塔,其次是中間那座,即古夫繼承者卡夫拉法老的金字塔,其頂端仍殘留著白色石灰岩外殼,藉此可以摹想三座金字塔的原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站在古夫金字塔正面(北側)告示牌下。遊客可延著很窄的台階,攀登至門洞處。某船友攝

雖然才五月,據導遊說,昨天開羅氣溫三十七度,今天可能更高。氣溫雖高,但因氣候乾燥,汗水一離開身體就揮發殆盡,所以很少流汗。其實最讓人受不了的不是熱,而是耀眼的陽光。即使戴著帽子和太陽眼鏡,仍然抵擋不住。炎陽使得手機的螢幕幾乎顯不出影像。

金字塔內部用了大量花崗岩。在古夫金字塔參觀時,就發現地上散佈著花崗岩碎石塊,有些一面有敲鑿痕跡,一面是石材的外皮。金字塔的花崗岩石材是從遙遠的下埃及運來的,很可能是將原始石材運到現場,再由石匠敲鑿整齊。如果以上推測正確,這些碎石塊的意義就非比尋常。不知有沒有學者這樣推測過?

遙觀結束,遊覽車把我們載到金字塔的後方,這才發現金字塔和市廛之間只隔著一條馬路!附近還有家百勝客披薩店呢!獅身人面像就是中間那座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的守護神。

人面獅身像

據導遊說,當年修建金字塔時,基地前方有塊巨石,法老認為有礙觀瞻,下令移除。負責修造金字塔的大臣上奏,巨石實在太大,移除不了。法老的一位妃子就建議把它雕成守護陵墓的獅身人面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巨石,可能是座小山崗。設計者或許將小山崗的中央部份雕成獅身人面像,其餘部份挖成低凹的平台,獅身人面像就坐落在平台上。金字塔門票包含獅身人面像。導遊帶領我們步下石階,進入低矮的、由花崗岩砌成的神殿。轉了幾個彎,登上石階,獅身人面像赫然就在眼前。

獅身人面像的正面及兩側設有圍欄,後方(屁股)則無圍欄。兩側和後方設有維修鷹架,但沒看到工人。維修工作似乎在風化嚴重的部位砌上磚狀石材。獅身人面像原本應該渾然一體,不會在某些地方包上石料。

獅身人面獸像南側,後有維修鐵架。遠處金字塔為古夫金字塔。作者攝

獅身人面像雖不能靠近,但仍可看出由砂岩構成。獅身人面像四周,原本似乎有花崗岩巨石砌成的低矮圍牆。獅身人面像靠近停車場和市街一側,現築有磚砌圍牆,從牆外無法窺其究竟。

過去從畫冊上看到的獅身人面像,都是巋然獨立地俯臥在金字塔前,未曾看過連同周遭環境的鏡頭。如今我來了,我看到了,看出金字塔連同獅身人面像其實並沒遠離城市。可惜我們只有半小時,沒時間多做觀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0

5
1

文字

分享

0
5
1
圖坦卡門法老之死——埃及博物館的所見所聞│環球科學札記(16)
張之傑_96
・2021/03/03 ・190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0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張之傑

自從一再調整時差,本來就起得早。前往開羅參觀埃及博物館和金字塔那天(五月十七日),清晨五時十五分集合,不到四時就醒了。

賽得港距離開羅約三小時車程,遊覽車迤邐排開,總共約三十輛。我們搭乘第十三車,導遊名叫那因,暱稱李小龍,個子高瘦,出身開羅大學中文系,沒到中國留過學,可是華語說得很溜。

這路程沒人自由行,少數乘客搭乘飛機前往,費用當然高得多。我們約五時四十分開車,車隊由兩輛警車開道,每輛車上還有一名觀光警察坐鎮。車隊浩浩蕩蕩地開出賽得港,不久就上了和運河平行的高速公路,直奔埃及首都開羅。

埃及博物館見聞

這天是回教的安息日(週五),一路未曾堵車,九時以前就到達埃及博物館。導遊去買門票,約耗費約半小時才為第十三車上的人買到票。一人發兩張票:門票和攝影票。門票三百埃及磅,折合美金二十元。攝影票五十埃及磅,折合美金約三點三元。錄影的話,還要另外買錄影票,每張二十美元,我們第十三車沒人買錄影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下午要去看金字塔,所以參觀博物館的時間只有兩小時。該館採語音導覽,導遊只能走馬觀花似的重點解說。除了圖坦卡門面具廳及木乃伊廳,其餘可隨意攝影,但放在玻璃櫃子裡的展品,隔著一層玻璃,難免會有反光現象。

我曾仔細看過《世界博物館.埃及博物館》,對該館並不陌生。對我來說,最感興趣的就是不許攝影的兩個展廳:木乃伊廳和圖坦卡門法老。關於圖坦卡門法老,已陸續看過不少文獻,來到他的展廳,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

1922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現圖坦卡門王陵寢,圖為開啟硬木人形棺,露出黃金人形棺的一刻。源自 The New York Times。圖:Wikipedia

圖坦卡門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紀元前十六世紀至紀元前十一世紀)第十八王朝的一位法老。他只活了十八歲,生前並沒什麼事功,他的陵墓也不大,但迄今為止只有他的陵寢未被盜過。從他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常送往世界各國展覽,使他成為最為人知的一位法老。

圖坦卡門的陵墓

金字塔原是法老祈求永生之所,但其陪葬品一直為盜墓賊覬覦。自新王國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圖特摩斯一世起,不再修建金字塔。新王國的時期的六十多位法老,墓室都藏在一座人稱帝王谷的小山谷裡。墓室分佈山谷兩側,依地勢開鑿,用亂石堵住洞口,外面不留痕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帝王谷的陵墓仍然幾乎都被盜過。一九二二年,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現的圖坦卡門法老陵墓,三千多年來從未被盜,出土文物五千餘件,是迄今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法老陵墓。

圖坦卡門法老的棺槨共七層。外槨為木質,有四層。其內有三層,分別是石棺、硬木人形棺、黃金人形棺。最內層的黃金人形棺,長一點八三米,寬零點五一米。黃金人形棺上的法老兩臂相互交疊,手裡握著權杖,線刻的守護女神羽翼環繞著金棺,工藝極為精湛。

圖坦卡門王的黃金面具為埃及博物館鎮館之寶,圖為其複製品。Carsten Frenzl 攝。圖:Wikipedia

黃金人形棺內,即圖坦卡門法老的木乃伊,為科學家留下許多線索。圖坦卡門身高約一米八,有輕微兔唇。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左腿先天性扭曲,左腳骨還有柯勒病(Köhler disease),即無菌性骨壞死現象,此症好發於男孩,會引起持續性疼痛,因而身體重量通常放在右腳上,導致右腳扁平足。至於右腿,發現右膝有複雜性骨折。

圖坦卡門王墓出土鞋箱及鞋子,埃及博物館展品。作者攝

從圖坦卡門法老木乃伊的骨髓抽取 DNA,檢測之下發現有包括惡性瘧疾的瘧原蟲 DNA,表示他曾感染過幾種瘧疾。對比圖坦卡門之父在內的十六具木乃伊的 DNA,顯示他是近親聯姻所生。法老家族近親結婚十分普遍,法老王認為他們是神的後代,為了保持神聖的血統,崇尚近親結婚。圖坦卡門的妻子就是他的同父異母姐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坦卡門只活了十八歲,於是死因有種種揣測。有人說他從戰車上跌落而死,或被馬踢死,有人說他死於暗殺。二○一三年二月十七日出版的《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給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圖坦卡門是一位因近親通婚所生、患有多種遺傳性疾病的少年,先天足部畸形、兔唇,所以他長得並不帥,還可能常年柱拐,甚至站立都很困難。他可能死於右腿骨折導致的感染,也可能是惡性瘧疾奪走了他的性命。

張之傑_96
103 篇文章 ・ 224 位粉絲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1

3
0

文字

分享

1
3
0
古埃及的木乃伊產業鏈:那些製成木乃伊的繁複工法——《木乃伊不容易》
PanSci_96
・2019/11/11 ・306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44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李衍蒨

貓木乃伊。圖/嵌入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學者們除了以製成木乃伊的環境來為木乃伊分類之外,亦有學者推薦以木乃伊背後的製作原因,作為分類及研究方法。這種分類法按著人們干預屍體軟組織腐化的程度作為基礎,共分成三個類別:

  1. 人造木乃伊(Anthropogenic 或 artificial mummification)
    顧名思義,這種製作木乃伊的方法是故意加插人為工序,去干擾屍體腐化這個自然過程,令屍體可以變成木乃伊,保存一段非常長時間。
  2. 自然木乃伊(Spontaneous-natural mummification)
    這種木乃伊完全純粹基於天然環境,令屍體停止腐化,最終變成木乃伊,期間絕無人工干預。
  3. 自然加強木乃伊(Spontaneous-enhanced mummification)
    這分類介乎上面兩者之間,意指整個木乃伊化過程透過人為因素,將一些可以協助製成木乃伊的條件引入到屍體的存放環境中,繼而推進木乃伊製成的可能性。

在這三種分類中,從現今的研究方式下,特別是帶有考古性質的研究背景底下,以尋找人造木乃伊的製作痕跡最為常見。這是由於尋找自然環境的一些有利條件的痕跡,在幾千年後的今天變得相對困難。

相反,因為人造木乃伊的製作過程中,必定會留下一些防腐物質或有關製作的物質於存放空間或木乃伊上。因此,這種分類對於人造木乃伊的研究比較敏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尊重死者與神明為名的「人造」木乃伊

人造木乃伊,即是用了一定工序去保存屍體,以達到成為木乃伊的境界。其中,最為人熟悉的,一定是埃及的人造木乃伊。

在古埃及悠久的文化中,木乃伊製作的發展非常蓬勃。但到底為甚麼當時他們願意花這麼多資源,去開發木乃伊製作這門專業甚至產業呢?

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以尊重死者及神明為名,也將之看成一個對死後通往後世的自然貢獻。當然,木乃伊製作最初與當地的地勢及氣候也有著莫大關係。

埃及木乃伊的由來

死後的審判。圖/wikimedia

在埃及發現的最古老木乃伊的體內,並沒有發現任何用作保存之用的物質。當時的文化是把亡者直接埋在沙漠裡面,沒有使用任何棺木。之後,隨著習俗改變,亡者的屍體才開始放到棺木及墓穴裡面。因為這個演變,屍體沒有再被埋在地下,屍身也就不會完全乾至脫水。因此,他們開始研究不同可以協助屍體保存下來的方法,直到下葬的一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研發出來的技術與當時的宗教息息相關。古埃及相信人由多種元素所組成:肉身、影子及名字。同時,從靈魂層面上,再細分為「ka」—在出生時宇宙所給予生命的能量,可理解為生命力;「akh」—生命的氣息;以及「ba」—人格,代表個人特質,脫離人體後以人頭鳥表示。

古埃及人相信,當一個人死後,他的「ka」或者生命力量會離開肉身,四周遊走。他們相信「ka」會吃喝,但活動範圍只會在墓穴裡。而「ba」就比較自由,並且能夠前往諸神審判的旅途,因此有離開墓穴的能耐。他們相信當「ba」及「ka」連合一起就會產生一種神奇的花火,就是生命的氣息「akh」。他們相信,人死後這些元素會拆解,令到亡者的心智混亂。因此,古埃及人希望透過製造木乃伊來為亡者保留僅有的記憶,令到靈魂可以認回自己的肉身,最後重生。如果木乃伊沒有及時在屍體腐化前做好,「ka」及「ba」就不會有足夠時間去重聚,那麼此人就等於死了第二次(second death)。

古埃及木乃伊的製作工法

圖/pixabay

製作木乃伊的過程大約需要 70 天或更長時間。不同王朝,甚至不同社會階級,都有著自己對製作木乃伊的特色手法。但最基本都會包括:從鼻孔中把腦袋勾出來(transnasal excerebration)、在腹腔劃一刀把腹腔內的器官全部取出。心臟是必定會保留的。如果心臟不完整,則會以心臟甲蟲(heartscarab)代替。不同形式的樹脂(resin),亦會用在製作木乃伊的步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木乃伊製作過程需要極大耐性,並且非常昂貴。這是由於當中需要的材料種類比較多。當中的每一種物質,至今依然沒有完全找到。以下是部分製作木乃伊的「食譜」上最重要的數種材料:

  • 氧化鈉/小蘇打(natron):用作為屍體脫水,之後防腐師會為亡者塗上油,以保亡者皮膚柔軟
  • 樹脂
  • 洋蔥:用作為亡者肚子內的填充物,或是作為假眼之用
  • 香料:暫時其確實用途還未得到科學證實
  • 蜂蠟:部分木乃伊會用蜂蠟封住口、鼻孔等
  • 香及沒藥:用來塗抹身體及薰屍體
  • 棕櫚酒:按照記載,棕櫚酒用來清潔木乃伊的身體,但依然沒有任何考古學證據證實

由於埃及氣候的關係,製作木乃伊的第一步必須極度迅速,否則屍體會很快腐化。整個潔淨儀式會在三天內完成。潔淨後屍體會送到「wabet(即「pure place」純淨之地)」或者「pernefer(即「house of beauty」美容的房子)」,開始製作程序。

防腐師最先會開始處理屍體的頭部。古埃及人沒有視腦部為思想及身分的中心,因此他們不太著重保存腦袋。他們會把長鉤從鼻子伸入到達顱骨,然後在裡面旋轉起來,目的是將腦袋變得液體化,之後把腦袋拉出來,放到碗內。

之後,防腐師就會在屍體左邊腹腔部分製造一個切口,將內臟從切口取出。古埃及視心臟為人的智慧的中心,因此這個過程中,會保留心臟在原有位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將屍體脫水是防腐的重點。防腐師用到的,一般是從附近鹽水湖所取得的碳酸鈉(即類似小蘇打)。他們將屍體放到碳酸鈉中浸 40 天,亦在體內放入同樣的物質,令身體從內到外完全脫水。按照一名埃及學家於 1994 年做的實驗,發現一共需要 580 磅碳酸鈉,才能完全覆蓋及抽乾身體的水分。

之後,多種油及液態樹脂會擦於皮膚上,阻止昆蟲進佔屍體,並覆蓋屍體腐化的氣味。整個過程需要 30 天。他們最先會將雪松油塗上木乃伊的皮膚,接著是沒藥及肉桂等香料。

阿努比斯面具。圖/wikimedia

抵達金字塔後,屍體會豎立起來放於門口。祭司會帶著阿努比斯(Anubis)—古埃及神話中與木乃伊製作及死後生活有關的神,以胡狼頭或狗頭作為祂的標記—的面具,在將木乃伊裹好及放入棺木前,為亡者進行「開口儀式(Opening of the Mouth Ceremony)」,希望逝者在後世仍然可以飲食及呼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祭司在說出「你的口現在可以使用,我已經為你『開口』了,我也為你開眼了。(”Your mouth now works, I have opened your mouth for you, I have opened your eyes for you.”)」後,就會把屍體連同陪葬品,放入棺木及兩層石棺內。

古埃及木乃伊,最有名的就是纏滿繃帶這個特徵,亦是整個木乃伊製造過程的最終步驟。整個包裹過程需時多天,而使用的布料也是看情況而定。在這個步驟中,所有動作及程序都必須極仔細地進行。祭司亦會在包裹的同時,不停唸相關的咒語。有護身符作用的小牌匾及寫滿咒語的卷軸,也會放在繃帶與木乃伊中間,以對亡者提供更多保護。

纏滿繃帶之後……

圖/GIPHY

最後,一切可謂已經就緒。裝有木乃伊的石棺會連同陪葬品送到「永恆的房子(house of eternity)」。任何與肉體及靈魂有關的元素都已經重新連接起來,亡者準備進入後世,以另一方式重生。

由此可見,文初所說的三種分類方式,雖然有著相類似的結果,最終都能製成木乃伊,不過背後所牽涉的動機甚至理解都不一樣。透過分析這些分類背後的考古成份及背景,可以讓我們了解亡者對該個文化及社會有著甚麼意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木乃伊不容易——那些木乃伊生前死後的奇情怪事》,2019 年 4 月,蜂鳥出版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183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