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暴露評估傳》:疑似有麝香來襲,甄嬛該怎麼做?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2017/10/03 ・241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32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文/趙軒翎

孝聖憲皇后。圖/Alexis Duclos @Wikimedia Commons, CC0

這一日甄嬛傳了溫太醫到碎玉軒為她診脈,看腹中剛懷上兩個多月的孩子是否安好。

約莫一盞茶的時間後,溫太醫結束診脈,一臉凝重地開口:「從脈象看來,娘娘的胎氣不甚穩固,現下胎兒仍小,可得多加留意才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莫非這宮中有人想要對本宮的孩子不利?溫太醫你可得幫幫本宮!」

「宮中嬪妃慣用麝香謀害龍胎,微臣可以先從娘娘平日接觸的物品、入口的食物和飲水做個檢查。」

不出多久,溫太醫果然從甄嬛宮中找到了麝香,而且還不只一處。

「微臣在桂花樹下發現土壤中、娘娘用來擦皮膚的舒痕膠,和娘娘為了維持身材而吃的息肌丸中皆發現了麝香的蹤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人處心積慮要本宮不能保住孩子,實在可恨!」甄嬛憤恨地說著,手裡拿著的帕子幾乎都要被她揉爛了。隨即又焦急地問,「溫太醫,本宮的孩子可還保得住?」

設計對白「這些人處心積慮要本宮不能保住孩子,實在可恨!」source:IMDb

溫太醫拱一拱手說道,「娘娘別急,雖然您宮中確實找到了這些麝香,但這些接觸到的麝香會對健康造成什麼樣的風險還得進一步評估。在中醫學,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用,也因此被認為是孕婦不宜接觸的化學物質。而在西醫學裡認為麝香的麝香酮和雄性激素,會影響女性荷爾蒙,雖然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指稱會使懷孕女性流產,但還是建議孕婦避免接觸[1]。

從風險分析的角度來說,目前我們僅做了第一步『危害確認』(Hazard Identification),也就是知道麝香可能對健康有危害,不過這樣的危害是否會影響娘娘的鳳體或是腹中的胎兒,則還需要進一步的評估。簡單的比喻,就像是我們知道過馬路有被車子撞的風險,但不代表過馬路一定會被車子撞。

而這個風險的大小,取決於我們過什麼樣的馬路,是高速公路還是山間小路?我們多常橫越這樣的馬路?就是第二步『暴露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評估現在與未來可能的暴露途徑與暴露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娘娘接觸麝香的例子來看,暴露評估主要從您平日接觸麝香的途徑、濃度和頻率等資訊,來評估您對麝香的暴露程度。若以桂花樹下埋的麝香來說,娘娘您會透過吸入的方式透過口鼻接觸到,不過這塊麝香埋在土裡,微臣認為它能飄散到空氣中的濃度有限。再加上現在酷夏,娘娘多半待在室內,到院子裡的時間也少,由此途徑暴露到麝香的量應該相當低。」

「那舒痕膠和息肌丸呢?雖然有孕之後再也沒有為了瘦身吃息肌丸,但好姊妹安陵容送來的舒痕膠本宮可是天天擦在皮膚上。」

「娘娘在擦舒痕膠時,透過皮膚直接接觸到麝香,從剩下的舒痕膠來看,其中麝香的濃度確實遠高於在桂花樹下吸入的濃度。不過,皮膚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的暴露量除了取決於濃度外,還得有其他需要考量的條件,娘娘可將兩件摻有麝香的藥品交給我,我還需要再仔細評估它們透握兩個不同途徑,各有多少比例的麝香能被身體吸收,而透過這個途徑吸收之後的麝香如何影響人體。」

溫太醫心中盤算著,以塗抹的麝香來說,只要能估算單位皮膚所接觸的劑量、接觸的皮膚面積、皮膚對於這個物質的吸收率,以及接觸的時間,大致上就能計算出經由皮膚暴露途徑暴露危害性化學物質之終生平均每日暴露劑量(Life-time Average Daily Dose, LAD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由皮膚暴露途徑暴露危害性化學物質之終生平均每日暴露劑量(Life-time Average Daily Dose, LADD)。圖/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玉純《環境健康風險評估》ppt

LADDskin absorption:皮膚暴露途徑之終生平均每日暴露劑量(mg/kg/day)
C:皮膚接觸危害性化學物質濃度(mg/L, mg/kg)
Ms: 單位皮膚面積接觸之環境介質量(L/m2,kg/m2)
SA: 每日接觸環境介質之皮膚表面積(m2/day)
AFskin absorption:皮膚暴露途徑之危害性化學物質吸收分率(%), 若以潛在劑量 (Potential Dose)計算 , 則 AF=1
BW:人體平均體重(kg)
ED:人體平均暴露時間
AT:暴露發生的平均時間

而從吃息肌丸攝取到的麝香,算法也類似,而是改考慮飲食中攝取的危害化學物質濃度。

甄嬛柳眉一挑說道,「這麼說,你現在還是沒有辦法告訴本宮,這些麝香是不是造成我胎氣不穩的原因?」

「娘娘先別著急,在進行暴露評估之餘,還要同時進行第三步『劑量效應評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3]。回到之前提到的過馬路的例子,劑量效應評估就像是評估車子以什麼速度撞上,會對我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一樣。它讓我們了解不同劑量的危害化學物質可能帶來的影響。最後才能作『風險特徵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也就是整合上面三個步驟的結果,去計算風險度數值,包括致癌與非致癌的風險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溫太醫停頓了一下,又再繼續說:「不過,即使微臣能從史書典籍或外國的研究中了解麝香的毒理,但要對應到本國的狀況去做調整,例如根據娘娘與其他本國婦女的體質、飲食和生活方式等去綜合評估,才能知道麝香對這個族群的毒性影響。此外,又因娘娘身懷龍胎屬於敏感族群,也得特別考量。」

本草綱目。圖/Wikimedia Commons, CC0

說著這些話的同時,溫太醫腦中也飛快地閃過各種可能。在暴露評估這一個領域,即便幸運找到相關的研究文獻,多半也是針對暴露濃度高的工廠作業人員進行評估,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較顯著的研究結果。但是每日以相對少量、長期的危害化學物質暴露評估,例如一般人透過日常飲食、環境中接觸到的危害化學物質,相較於工廠來說濃度、劑量都少了許多,接觸方式也有所不同,不能完全拿同一個研究結果去套用。

甄嬛抬了抬手,「罷了罷了,把這些含有麝香的東西好好收著,不管暴露在這些麝香裡對本宮或胎兒有沒有影響,本宮定會向安陵容好~好~討回這筆帳。」

註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譚健鍬, 《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時報出版。
  2. 王玉純,《環境健康風險評估》ppt
  3.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文章難易度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52 篇文章 ・ 8 位粉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落實毒物及化學物質之源頭管理及勾稽查核,從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追蹤有害化學物質,維護國民健康。 網站:https://www.tcsb.gov.tw/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如何在《武媚娘傳奇》裡活下來(下):動物毒素和墮胎藥
果殼網_96
・2015/03/04 ・4126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70 ・九年級

武媚娘1

文/毛球控

編者按:如何在《武媚娘傳奇》裡活下來(上篇)中介紹了不少宮鬥中真真假假的有毒植物,還有哪些宮鬥中可能用到的害人技倆呢?本篇繼續為您講解。

上回說到因食用蟹肉而死的李淳風,看起來他是食物過敏。不過,指望過敏畢竟不靠譜,下毒者一般不會完全寄希望於此,所以往往還有另外兩個選擇:河豚和魚膽。

河豚也可寫作「河魨」,常見於沿海、漢江、長江中下游流域。在中國食用河豚的歷史極長,古代對於河豚的叫法有數十種之多,常見的有鮧、鯸鮐、鮭魚、嗔魚等。歷代詩詞中對河豚「魚中之王」的讚美也屢見不鮮,比如大吃貨蘇東坡的《惠崇春江晚景》。從這些詩句來看,可能直到宋才逐漸統一稱為河豚。

武媚娘10
河豚在受到驚嚇時,常常會腹部膨脹,這和它們特殊的胃部結構有關。同時,體表皮刺也會豎起。圖片來源:animalstime.co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在先秦兩漢時期已有對河豚及其劇毒的記載,到了唐,《本草拾遺》中則出現了描述河豚生殖系統毒性的字句。對愛吃魚的唐朝人來說,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或吃過這種魚,對其毒性缺乏了解而死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現在已知河豚各部位毒性以卵巢、肝、血為最強,精巢、肌肉最弱。引起中毒的物質有河豚毒素、河豚酸、河豚肝毒素以及河豚素四種,其毒性隨季節變化。一般來說洗淨的河豚都是無毒的,但個別河豚在繁殖季節時肉中也會含有少量毒素。此外若死亡時間較久,內臟毒素也會浸染魚肉。

到了現代,國內外市場河豚的銷售、處理、培訓、烹飪都趨於規範化,其複雜的處理工藝需要專門登記培訓,普通人想接觸它,很有可能是在不小心毒死自己之前就先把警察招來了。所以事實上死於河豚中毒的多為食客,自殺或他殺的案例極少。此外近幾年日本學者已經在無毒河豚的培養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等商業化後有毒的河豚估計只有實驗室才見得到了。

武媚娘11
河豚料理在日本是非常高檔的料理美食,吃法多樣。圖片來源:wine-world.com

河豚毒素不僅非常穩定,也是自然界中最強的非蛋白類神經毒素之一,難以通過一般手段去除。在服用後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和特定肌肉群,從口部麻痺開始往四肢迅速蔓延,伴有頭暈、全身無力、腹痛嘔吐,直至全身癱瘓、感覺冰涼、心律失常以及身體大面積紫紺,最後因呼吸麻痺而死。由於河豚毒素並不作用於心臟,因此受害者在肌肉癱瘓呼吸停止後,心臟依然會持續跳動相當長時間,受害者從頭到尾都清醒的知道發生了什麼,卻無力反抗。如果在生活中吃了河豚或疑似海產品後,三小時內出現口齒不清,發麻,呼吸困難等症狀,必須立即就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魚膽一般不含毒,但一些特定魚類的魚膽中含有魚膽毒素,這類魚以鯉科的草魚(也稱鯇魚)、青魚、鰱魚、鯉魚等為主,因此它們也被稱為膽毒魚。由於味苦,所以古人雖和我們一樣不把這東西當飯,但偶爾用來勵志,更常用於治療眼疾、氣管炎、「燥熱瀉火」、「解毒」以及咽部異物等。

魚膽毒素中毒後通常會對心肝造成嚴重傷害,由於毒素及其代謝物經腎排泄,又會造成急性中毒性腎病,繼而引發急性腎衰竭。一般吞服後14小時內發作,初期會出現類似急性腸胃炎的症狀,兩三天后肝部開始腫大,劇痛併伴有黃疸,看起來就像普通的急性肝炎,其實此時肝腎已經開始出現組織壞死。在此期間可伴有心絞痛,部分病人還會因為急性溶血反應出現全身皮膚出血點、嘔血、便血等情況。受害者最後會因中毒性心肌炎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由於其最明顯——幾乎也是唯一的——外部病徵與肝炎相似,在古代有可能被誤診為肝病,甚至以魚膽治療,火上澆油。即使在現代,也缺乏對魚膽毒素中毒快速有效的檢驗手段。話雖如此,但是怎麼能讓人心甘情願吞下這麼古怪的玩意又不被察覺,就夠下毒者抓破頭了。想用魚膽坑爹,估計要先悶頭苦學十幾年,混成能給娘娘們開藥的太醫再說。

宮鬥之坑媽篇

宮鬥劇必不可少的情節就是各種墮胎藥,不要以為這些全都是編劇腦洞大開,這都是有生活基礎的,由於古代一妻多妾制導致爭寵,以及嫡長子繼承等帶來的一系列矛盾,下至民間上到皇室都無法避免。古代的墮胎藥最早叫斷產藥,根據懷孕的時間分為前中期的引產藥和後期的下胎藥。由於古代避孕技術有限,墮胎藥在一開始為那些想生活「性福」但養不起一窩熊孩子的家庭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之後它的業務領域有了較大的拓展,比如南宋時期就有「然亦有臨產艱難,或生育不已,或不正之屬,為尼為娼,不欲受孕,而欲斷之者。故錄驗方以備其用」的記載。此時曾經目的單純的斷產藥已被稱為墮胎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宋之後的醫學領域(其實是很多領域)缺乏唐代的制式製度,後世草藥命名及記錄方式比較混亂,以至於墮胎藥一度多達近百種,其中重要來源是宋的《證類本草》 。在它的墮胎欄目中共收錄藥物55種,這些藥物多為「活血化瘀」,「通暢五臟」以及毒性較大的「攻伐類」藥物。但實際上,它們以毒藥為主,往往並非真正的墮胎藥,只是對孕婦可能具有副作用,因此在後世經常將其稱為妊娠禁忌藥而不是墮胎藥。譬如,宮鬥戲裡常常出場的麝香,其實原本是做解毒等用處,並未記載具有墮胎效果,現代的實驗也未確認有墮胎作用。

武媚娘12
說到麝香,讓人不禁想起著名的宮鬥戲《甄嬛傳》,劇中麝香的各種用法(口服、製成藥膏、香薰、直接佩帶)可真是奪取了不少皇子的性命。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這55味墮胎藥中,34味源自成書於秦漢時期的中國最早的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這34味藥中一些是著名的毒藥,一些效果未得到確認,所以在此僅介紹其中兩味較常見的藥:斑貓和栝樓。

斑貓(Lytta spp. 與Mylabris spp.)並不是貓,它是鞘翅目芫菁科下的一組甲蟲。更廣為人知的寫法其實是斑蝥(m á o)——雖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提到的「斑蝥」更可能是氣步甲。它還有個名字是「西班牙蒼蠅」,不過這個名字往往是和它的另一個傳說效果聯繫在一起——春藥;「蒼蠅水」之名也是來自於它。當然,斑蝥並不是蒼蠅,也不是蒼蠅水的原料,只是由於中毒後可能出現生殖器充血興奮的現象才得了這麼一個古怪的名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武媚娘13
圖片來源:wikimedia.org

斑蝥中的主要毒性物質為斑蝥素,目前在皮膚病,肝炎以及部分癌症的臨床治療領域應用廣泛,但因誤服,亂服而中毒甚至致死的病例,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聽信墮胎藥的偏方。斑蝥素既可以通過口服,也可以通過皮膚及粘膜吸收進入人體。由於斑蝥素對皮膚、黏膜有強烈刺激,皮膚會紅腫,起水泡,而體內諸如食道,肺胸膜,胃,腸壁都會糜爛,潰瘍,出血,中毒者的肝,腎等臟器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死。

口服斑蝥後,先是牙齦出血,口腔潰瘍,2小時內開始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伴有劇烈腹痛。之後會對泌尿,生殖系統產生強烈刺激,除了伴有腰疼、尿頻、血尿外,還會導致生殖器官興奮,男性持續勃起,女性子宮劇烈收縮,導致大出血和流產,少則半日多則十幾日後就會死亡。正是由於古代缺乏對斑蝥素的了解,片面看到其刺激生殖系統的副作用,才被錯誤的當成墮胎藥上千年之久——它確實有效,如果服用的人不介意一屍兩命的話。

栝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的根叫天花粉,具有毒性。現代使用栝樓導致中毒的病例基本都是由誤用,濫用導致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武媚娘14
栝樓的根,雖然叫粉,但並非粉狀。圖為在河南安陽種出的巨型天花粉,長約4.1米,重約150多斤。圖片來源:w.baike.com

由於天花粉內服沒有明顯毒性(也就是說沒法流產),所以民間的無照遊醫或無知民眾,往往遵循古代的粗獷方式——將整棵根部剝皮或磨碎後塞入陰道使用,這樣天花粉蛋白很容易經陰道超量吸收進入人體,之後可能會損傷胎盤滋養層細胞,使之發生壞死,導致胎兒死亡。而胎盤滋養層在失去內分泌功能後會釋放前列腺素,使子宮收縮從而引發流產。

但這絕對不是推薦的墮胎方法,因為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大量纖維蛋白在胎盤內沉著,引起纖維蛋白溶解——與前陣子沸沸揚揚的羊水栓塞相似,會引起子宮為主的全身廣泛性大出血,陰道壁及宮頸廣泛凝固性壞死(當然古代是沒法看到了)。中毒者肝腎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壞死病變。此外還伴有反覆的高溫、寒顫、哮喘等症狀,3天內就會死亡。

最後,再說說《武》劇中提到的流產神器五行草——其實就是馬齒莧。現代有用馬齒莧與其他幾種藥草配成的縮宮靈,雖有一些用於產後出血治療和瘀斑治療的研究,但在流產方面的應用並未有可靠的報導或研究,網上號稱記載其流產效果的《本草綱目》中雖有「利腸滑胎」四字,但滑胎不等於流產,況且這四個字後面緊跟著「治產後虛汗」的描述。所以除了馬齒莧很好吃之外,在此不多作評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武媚娘15
《武》劇中婕妤蕭薔因服用五行草而導致流產且因此不能再生育。圖片來源:電視劇截圖

至於下蠱……別鬧。

PS:把本文作為下毒指南是不對的!

參考文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梁茂新,妊娠禁忌藥源流考;《中成藥研究》1988年第04期
  2. 周楊,河魨命名小考;《中國科技術語》2012年05期
  3. Noguchi, T.; Arakawa, O.; Takatani, T. Toxicity of pufferfish Takifugu rubripes cultured in netcages at sea or aquaria on land. Comp. Biochem. Phys. D 2006, 1, 153–157.
  4. 胡祥仁等,急性魚膽中毒86例臨床分析;中華內科雜誌2000年4月第29卷第4期
  5. 孫洪濤等,魚膽中毒的實驗病理研究;《中國法醫學雜誌》 1991年01期
  6. 胡祥仁等,62例重症魚膽中毒急性腎功能衰竭救治探討;《西南國防醫藥》 2000年04期
  7. 曹菁華等,去甲斑蝥素衍生物Nd3對人卵巢癌細胞SKOV3增殖的作用及機制初步探討;《癌症》 2007年04期
  8. 李先茜等,去甲斑蝥素通過線粒體信號轉導途徑誘導人肝癌SMMC-7721細胞凋亡;《中國免疫學雜誌》2010年第07期
  9. 陳金華,斑蝥中毒死亡的檢驗附五例報告兼論斑蝥墮胎的危險;《雲南醫藥》 1981年01期
  10. 朱衛紅等,天花粉蛋白羊膜腔注射配伍米非司酮用於高危中期妊娠引產的療效分析;《中國全科醫學》 2009年11期
  11. 中國有毒及藥用魚類新志,中國農業出版社; 第1版(2002年6月1日)
  12. 論衡,岳麓書社;第1版(2006年11月)

本文轉載自果殼網

上篇在這:如何在《武媚娘傳奇》裡活下來(上):毒藥篇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