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不起眼的紅頭魩仔,多重身分堪比怪盜基德?

eeft_96
・2017/08/24 ・226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81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李政霖(本文撰寫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及肯夢 AVEDA 支持合作)

「紅頭魩仔」來自清澈自然溪流的出海口,甚至可能源自數丈高的瀑布之上。圖/By 楊維晟、李政霖

多數人都吃過「魩仔魚」,但你吃過「紅頭魩仔」沙西米嗎?吃下這種高檔的仔稚魚料理時,除了吃掉一般魩仔魚三至四倍的價格,也吃掉了許多謎團!因為,牠們並不同於一般由漁船撈捕的「魩仔魚」,而是來自清澈自然溪流的出海口,甚至可能源自數丈高的瀑布之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神秘小魚一號:月亮的金孫,美味盤中飧

有一種沙西米料理,外觀就像沒煮過的魩仔魚,因為身體透明可看見鰓部內臟而被稱作「紅頭魩仔」,但是價格貴了三倍,來自東台灣。每年四月,沿海居民會用三角網,在溪流出海口附近,持網逐浪撈取「紅頭魩仔」,在勒嘎‧舒米新作《巴克力藍的夏天》中有很唯美的一幕。

臨海原住民自古就有使用魚簍撈捕牠們的傳統,原住民語名為「烏佬」,也就是「月亮的孫子」,不知道是不是滿月大潮之時,撈捕的狀況會特別之好?聽說男人吃了,不只頭好,還會壯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沿海居民會用三角網,在溪流出海口附近撈取「紅頭魩仔」。圖/張才(1951)。[三角網網魚]。《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照片提供者:張姈姈

神秘小魚二號:逆流而上、發憤圖強

夏天到了,去溪邊玩玩吧。咦?溪床上流水不穩定的大石頭上怎麼黏著幾尾小魚?是誰這樣惡作劇虐待野生動物,把魚抓來黏在石上?仔細一看,原來這些魚胸部長著吸盤樣的鰭,牠們是用這雙鰭,把自己吸在石頭上的。這類胸部長吸盤的魚,通稱鰕虎。

為什麼魚要黏在大石頭上呢?

黏在石頭上的鰕虎。圖/By 黃瀚嶢

神秘小魚三號:會從海裡爬上瀑布的「鯊魚」?

東台灣某個濱海的瀑布,水從數十公尺的高度奔流入海。在這樣陡峭的瀑布頂上,竟然還棲息著一種魚,成魚約莫 10~20 公分,名曰「日本禿頭鯊」。

魚類達人看著不斷墜落數丈海崖之下的溪水說:「牠們是從海裡上來的。」讓人忍不住想摸摸達人的額頭,確定一下他有沒有沒發燒。不只如此,達人還說:

「在日本,這禿頭鯊成魚是高級炸物料理,一尾可要數千日幣……。」

日本瓢鰭鰕虎。圖/By 賴擁憲

以上說的三種魚,其實都是同一種。牠是日本瓢鰭鰕虎,也俗稱日本禿頭鯊,東台灣溪流裡最常見的一種洄游性鰕虎,也是專屬於清澈溪流環境的最重要指標生物。

少年出家的和尚魚,不只茹素還修行?

話說這日本禿頭鯊的故事,還需從海裡說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紅頭魩仔」的記憶,源自在海裡漂流著的某一天,嚐到海裡浮游微生物的那一刻開始。牠們漂流了將近半年,每天被來自海底、海上的掠食者吃掉大半,身體總算一點一滴地長到了一寸長度。身體的改變,讓牠們對淡水愈來愈敏感,在那個「天時水利魚和」的日子,終於抵達溪口,往溪裡游去……。

運氣不好的,被漁民撈去做了「紅頭魩仔」沙西米;走運的,抵達了下游溪床,透明的身體開始浮現欖灰與黑褐色交錯的漂亮橫斑,鰭也亮出了鮮紅色。 牠的背鰭如鯊魚般呈現三角尖形,又擁有水平的巨大胸鰭,所以被稱作「禿頭鯊」。

原本是大口狂吞浮游生物的小魚苗,此時雖名為「鯊」,卻突然「遁入空門」茹起素來,用開口朝下的大嘴,哇啦哇啦又吸又含地啃起溪底石上的藻類,做起了「和尚魚」,你看牠圓圓的禿頭上,有時還浮現出戒疤般的斑點呢!

日本瓢鰭鰕虎。圖/By 周銘泰

除了茹素啃藻,牠們還「修行」。一邊成長,一邊逆著溪水,不斷上溯,尋找夢中的「淨土」。遇到障礙,牠們就跳上去,用合抱的吸盤狀腹鰭吸住石壁,等待多一點的水流,繼續往上衝,過了一關,再溯一關,沒有什麼能阻擋牠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找到自己中意的伊甸園,修成以後,洗盡鉛華,年少時期艷麗的鰭與身上的斑紋都慢慢褪去,牠們會在隱密的石縫裡產下卵、排下精,下一代於是誕生,任務完成。剛剛孵化的魚苗沒有完整的運動構造,只能任憑湍急的溪水一路沖流,就這樣,入了大海,繼續漂流,啟動下一世代的循環……

多變的日本瓢鰭鰕虎,牠的一生有多精彩?

日本瓢鰭鰕虎(日本禿頭鯊)生活史。點擊可看大圖。圖/By 李政霖

海漂而來,溯溪而上,成長繁衍,順流而下——周而復始,在不同階段不同姿態之下與濱海居民、饕客、戲水遊客、生態觀察者相遇,而產生多種不同的身分,這就是紅頭魩仔、烏老、日本瓢鰭鰕虎、和尚魚、日本禿頭鯊的生命史。

觀察野生日本禿頭鯊很簡單,你只需要……

  1. 確認你身在台灣北海岸或東部、恆春半島任何一條水質清澈的小溪中或下游。
  2. 把腳踩進布滿大小石礫、石塊的冰涼溪水裡。
  3. 看到水下四散流竄,又隨即消失在就近石堆中的黑影,幾乎大半都是日本禿頭鯊。如果看到很多這樣的魚,請在心裡感恩,這條小溪還「活著」!
  4. 用防水相機或水窺箱突破水面的視覺障礙,在禿頭鯊分布密集的地方靜靜等待,牠們就會慢慢現身,繼續哇啦哇啦的啃食石頭上的藻類,甚至為了爭地盤上演全武行。
  5. 注意一下成體和幼體在外觀的比例、花色上的差異。
  6. 在河道落差大的地點,或許可以觀察到他們以吸盤輔助,黏在石壁上進行一個上溯卡關的動作。如果因此受到啟發,未來應該可以成為大人物 XD
文章難易度
eeft_96
10 篇文章 ・ 0 位粉絲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成立於2007年,以「推動體制內環境教育的落實」、「推動環境學習中心的建構」和「擴大社會對永續環境議題的關注和參與」為願景,持續致力於各式環境學習中心場域之教育推廣與經營管理工作,運用各種媒介平台,向大眾推廣大自然服務及水資源等主題的重要性,並持續累積發展不同主題之環境教育教材供教育單位使用。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上溯小溪,隨朱背樸蟌偷看枝牙鰕虎的「集團婚禮」吧!
eeft_96
・2018/04/03 ・271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1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李政霖(本文撰寫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及肯夢 AVEDA 支持合作)

隨朱背樸蟌上溯小溪

溪邊的朱面樸蟌見證彩色鰕虎們的情事。圖/李政霖提供。

豔陽蒸發的水氣,被熱風吹到她小麥色的面上凝成汗珠,無情地說明今夏的乾涸,仍是進行式。
小溪兩岸的野草還喊著:「我們要乘勝追擊。」急往溪床中央擴張。

「來。」朱背樸蟌(Prodasineura croconota)肩上的那盞橙色明燈,領著她繼續上溯,前方開始出現了更密集更高大的九芎(Lagerstroemia subcostata)與水同木(Ficus fistulosa),那颱風只在溪床撒下了雜亂的斷枝殘幹,卻不願施捨足夠的水分。

一路上,水中不斷耀動著一些銀藍、銅綠色的彩光,「老朋友」的密度如此之高,她會心一笑。此刻,一尾馬口魚突然來襲,藍青色的小東西們死命逃竄,不該出現於獨立小溪的這一幕,讓她皺了眉。

大石間沉積細砂礫的潔淨水域是彩色鰕虎們最愛的婚禮場所,圖/方韻如提供。

她的右腳突然輕扭了一下,所幸敏捷穩住身子,沒有受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不起。」腳下晃動的大石對她說。

這溪,從海口以上,溪床底質一路都是大小顆粒遍布,從砂狀的細粒,到兩手抱不動的大石都有,可以說完整保留了典型獨立水系地貌複雜的特色。因為位置冷僻,規模小,遠離了住宅區和觀光景點,所以逃過了被整治的劫難,說起來實在是非常非常幸運。

朱背樸蟌停了下來,隨即隱入背景。
眼前的景象讓她心跳加速。

闖入枝牙鰕虎的「集團婚禮」

宛如集團婚禮的場景,圖/周銘泰提供。

這是一處略為開闊的淺灘,溪床底質以 10 公分以內的卵石為主,但也不乏橫陳斜立的大石,更有一塊塊面積不一的細砂區域。就在這樣「萬緣俱足」的環境裡,令人毫不意外又萬分意外地,出現了極為龐大的枝牙鰕虎族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雄魚們忘我展現著美色;而雌魚們,一一鼓著肚子,顯然已懷著卵塊,準備好要傳承那些得來不易的幻彩。

黑鰭枝牙鰕虎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們顯眼的朱色尖形背鰭,在一張一縮之間相互喊話較勁,軀體上黑橘相間的斑紋將視覺向前導引,到了額部突然閃出混著銅綠與天藍的曜光,那是牠窮盡自己與萬千代先祖的一生,從大大小小石塊上的波光中,蒐集到的所有美麗的天空藍,濃縮在牠嬌小卻驕傲的吻端,重播著千百萬年來的每個美的瞬間。

枝枒鰕虎雄魚的色澤多彩,圖/周銘泰提供。

較深一些的區塊,還混有幾尾罕見的黑紫枝牙鰕虎Stiphodon atropurpureus),牠們體型略大,鱗上的色彩,不只是天光,而是更難得一見的虹、霓、陽光,透過先驅植物的濃密葉隙被更深的水折射解析於底泥、大石上的光斑……

這麼看牠們其實並不太誇張,美麗與耀眼是要付出遭受掠食的代價的,這些生物,必定是在吸引配偶的效益,與被天敵發現的危險之間權衡拉鋸,演化、淘汰了千萬年,才在溪床上的石與礫、波瀾下的光與影間,淬鍊出這樣外型繽紛又能兼顧生存的存在,可說是大自然中歲月與機緣的精華產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能躲避的溪石,保障這幻彩小魚不致太容易被掠食,圖/李政霖提供。

她環伺溪床的每個小角落,想像著接下來牠們將找到屬於自己的大石舞台,在舞台前跳起熱情美妙的舞蹈,兩情相悅下,一起進入大石下預先掘好的新房,在內壁掛上卵,不久之後,子嗣們將會孵化,漂流入海再洄溯返鄉,美麗可望延續……

隨時面臨幻滅的伊甸園

許許多多有彩色鰕虎的小溪,都面臨隨時被人為改變的黑白夢魘,圖/李政霖提供。

「這樣的幻想,只是一時興奮的產物。」朱背樸蟌說。

「雖是一塊漂亮的棲地,但你看,這麼小的面積,哪裡能供給這麼多對新人足夠的愛巢呢?現實是,高密度的群集,可能肇因於缺水,原本分散於各個合適棲所的鰕虎,因為棲地面臨乾涸而離開,慢慢匯聚至相對穩定的此處。在這枯竭的旱季,溪床一側還陳設了一束束塑膠引水管,毛蟹、沼蝦躲在固定水管的石堆下,天真地以為找到避難所,殊不知這些設施將加劇小溪枯水的困境。另外,一路至此,都未見體型更小的年輕新血,很可能與掠食性的人為放流馬口魚有關,足見前景也不樂觀……」

再往上溯,一顆巨石擋住她與枝牙鰕虎們的去路,落差造就了小規模的瀑流,以及其鑿出的小小深潭。深潭周邊的一個小岩槽底泥上,竟然聚集了數十尾黑紫枝牙鰕虎!雌魚無一不是肥美壯碩,雄魚則閃耀著寶藍至銅綠、甚至金色的神祕光澤。面對此景,她同樣止不住心窩奔騰而出的欣喜,隨即又沉落現實的推想中。

原來又是個伊甸園的幻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哪天這個深潭的邊壁崩塌,潭水流逝?如果哪天水族業者發現了這個絕佳的撈捕點,一網打盡?如果哪天一條產業道路開進了溪邊,渡假村開始入住?

突然想起幼時父親帶她看到生命中第一群禿頭鯊的那條溪。年幼時,那條溪也有少量枝牙鰕虎的分布,十幾年前,小溪暴漲釀災的頻率增加,地方政府隨即發包了整治工程,當時宣稱是「現地取材」的生態工法,讓怪手開入溪床,鏟起一塊塊溪石,作為堆砌護岸的材料。

工程只進行了短短幾個月,只是搬走了一些溪石,他們一廂情願地以為干擾甚小,然而,提供躲藏的複雜的地貌不再,拓寬墊高的溪床留不住水,每年枯水期必有斷流,歷經百千萬年演化而來的溪中寶藍閃光,也就此滅絕。

相形之下,這條溪,還算有著無限希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們那顆大大的腦袋,只被簡簡單單的格式化成一些數字與公式,大概永遠無法理解小小的朱背樸蟌為什麼要緩緩溯溪懸飛、無法體會為什麼枝牙鰕虎要在小小的額上精煉千萬年的石上光斑,這些關於『時間』、關於『機緣』的事吧。」

──掛著一串銀流的巨石,如是說。

色彩斑斕的枝枒鰕虎們。圖/作者繪,EPSON scanner image

同場加映:枝枒蝦虎小檔案

 

黑鰭枝枒鰕虎,圖/周銘泰提供。

黑鰭枝枒鰕虎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兩側洄游魚類,成幼魚棲息於獨立溪流,中下游砂礫質底兼具中小石塊淺水緩流處,於石下掘巢窟產卵,仔稚魚在海中漂流約 100 日後入溪,回溯生長。

黑紫枝枒鰕虎,圖/李政霖提供。

黑紫枝枒鰕虎 Stiphodon atropurpureus
兩側洄游魚類,台灣較少見,成幼魚棲息於獨立溪流,中下游砂質底,石塊較大水略深處,棲地常有蔽蔭植被和底泥,生活史類似黑鰭枝牙鰕虎。

eeft_96
10 篇文章 ・ 0 位粉絲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成立於2007年,以「推動體制內環境教育的落實」、「推動環境學習中心的建構」和「擴大社會對永續環境議題的關注和參與」為願景,持續致力於各式環境學習中心場域之教育推廣與經營管理工作,運用各種媒介平台,向大眾推廣大自然服務及水資源等主題的重要性,並持續累積發展不同主題之環境教育教材供教育單位使用。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溪畔石頭上的神秘刮痕是怎麼回事?苦花魚在石頭上的數學考卷
eeft_96
・2017/10/17 ・2840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388 ・三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李政霖(本文撰寫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及肯夢 AVEDA 支持合作)
石頭上的數學考卷,蔬食的魚請作答。圖/作者提供

溪畔少年的煩惱

戲院播著《回到未來》的那個夏至,東北角的一條小溪旁,微弱的南風中,漫著溫溫的泥土味。

「八婷還沒來喔,女人就愛遲到。」綽號「運將」的黝黑少年說,順手拾起一顆石頭用力擲進溪中,霎時水花飛濺、水下幾十個黑影放射竄開。

「嗯啊。」相貌斯文,綽號「智怪」的少年,因為畢業考數學科一個計算題多寫了一個零,耿耿於懷,蹲在水邊鎖著眉望著潺潺流逝的溪水應答道。

「說你跟八婷啊,你們這些好學生太奇怪了,數學是可以當飯吃嗎?每天為了一個紅筆寫的分數在那邊拼拼拼…,其實考再爛天也不會塌下來吧。」運將拾起一塊很大的石頭端詳著。

「ㄟ你該不會要丟那塊石頭吧?整條溪的魚都被你嚇死光光。」

「嘿嘿,我是要讓你看看,我的數學考卷就是長這樣。」

運將手上的石頭,上面覆滿乾土般的物質,還有一道一道斜的、交叉的刮痕,就像老師用紅筆劃著代表「答錯」的痕跡,還愈劃愈激動的樣子。

「(嗶),一看就懂。」智怪接過那塊石頭,放鬆笑了。

「華生,其實這塊石頭是有秘密的。」運將神秘兮兮地說。

石頭上面覆滿乾土般的物質,還有一道一道斜的、交叉的刮痕。圖/作者提供

不只是弱肉強食

「這是石斑『ㄎㄠ』出來的痕跡?」智怪睜圓了眼。

「嗯。就是牠們。」運將指著大石邊水略深的區域,幾尾身上長著些許橫斑的魚。

身上長著橫斑的魚。圖/作者提供
在學校,智怪或許是所謂的贏家,不過在溪邊,運將簡直什麼都能叫出名字、說出個道理,這位「溪流博士」的所知,幾乎都來自於他那位釣魚成痴的老爸。

「還真的,這邊也有。」

兩人光著腳在溪床上東尋西找,發現不少有著神祕刮痕的石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圓石上面有著彎彎曲曲、如數學方程式上的代數「符號」。圖/作者提供

「ㄟ你看,這邊有數學考卷上的題目。」運將指著近岸邊一塊不大的圓石,圓石上面有著彎彎曲曲、如數學方程式上的代數「符號」。

「那壺不開提那壺,這又是什麼痕?」

「應該是螺爬過的痕跡吧。」

「運將,這是日本禿頭鯊吧?」

一個水流紊亂的湍瀨處,十來隻 20 公分大的魚,在溪底用嘴喙快速地一張一縮「吸」著石頭,像在吸吮大地分泌的乳汁一般。

「沒錯,禿頭鯊。」

「原來他們吃藻。那他們的痕跡長什麼樣?」智怪的好奇心已不可收拾。

「考倒我了,我爸沒教過我耶。不過我猜應該也是像某人的數學考卷一角。」

「可以不要再扯數學考卷了嗎?」智怪看著一塊滿布點痕的石頭,「這些小小密密麻麻的是什麼?」

圖/作者提供

「可能是石貼仔吃的痕跡。」運將歪著頭答道。

「什麼石貼仔?」

「一種躲在石頭下面的魚,長得有點像水族館賣的垃圾魚。我找一條給你看好了。」

說罷便放輕了腳步,如魚狗的銳利眼神開始搜尋著急流處的石塊。不一會,粗壯的手指便指向一隻相貌扁平、身披花斑的魚,而牠正好以獨特的動作啃著石頭上紫紅的藻,像打字機打著新詩,啃了一小段便要「換行」繼續啃。

  • 纓口台鰍(石貼仔)用嘴喙快速地一張一縮「吸」著石頭,像在吸吮大地分泌的乳汁一般。
魚吃石頭上的藻類,所留下的痕跡。圖/作者提供

「原來很多魚都吃石頭上的藻啊,我還以為魚的世界就是大魚吃小魚。」智怪嘆道。

「吃藻、吃蟲、吃屍體的都有啊,不會全部都搶一樣的食物。就像人的世界一樣,不一定每個人只能一直讀書考試搶第一名,還有很多事可以做。簡單道理,就你們好學生不懂。」

「扯屁。」

持續往溪的上游緩步,兩岸的草木逐漸變得高大,遮蔽了午后熾熱的陽光,啃蝕著藻類的生物一一現身,同時,兩位少年正如小說裡福爾摩斯與華生在某案發現場,細細觀察著各種跡證…,被發現的痕跡五花八門,有些是不同種類的魚類啃食留下、有些疑似是沼蝦、毛蟹刮的,即使運將也無法一一道出肯定的解答。

「這裡好多不一樣的,圓型的。」智怪停在一塊大石頭旁,「像豹的斑。」
「苦花。」運將想都沒想即答道。
「喔喔!! 你爸常釣的那個苦花嗎?」智怪興奮道。
「不信喔?來看。」

被刮過的石頭上,留下了小小的圓痕。圖/作者提供

苦花魚的石頭餐廳

兩人循著水下往來游動的魚影,來到一個魚群聚集的角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小群肥碩的苦花自不遠處靠近過來,一隻接著一隻像排隊般,用一模一樣的動作掠過大石頭,嘴巴接觸石頭的瞬間,身體猛然翻扭一下,露出銀亮的側腹,被刮過的石頭上,果然留下了小小的圓痕。

兩人循著水下往來游動的魚影,來到一個魚群聚集的角落。圖/作者提供

「奇怪了,為什麼石斑的食痕是條狀,苦花卻是圓形?」 智怪不解地說。
「苦花是吸收到某人畢業考數學考卷多寫了一個零的怨氣,所以不斷在石頭上刮出「0」的圈圈啊。」
「說正經的。」
「我爸說,石斑的嘴向下,並不是只吃藻,啃藻的時候,是直直掠過去;苦花的下嘴完全為了啃藻而生,像鏟子一樣,掠過的瞬間在石頭上用力剷出一個大圓洞。像這些食痕,只有在非常非常乾淨的溪段才會有,如果溪邊有田、住戶排水的,石頭上長的就都是綠色毛毛的那種藻,只有石斑偶而會用拔的方式去吃,苦花就不來了。」運將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段。

苦花的下嘴完全為了啃藻而生,像鏟子一樣,掠過的瞬間在石頭上用力剷出一個大圓洞。圖/作者提供

「好像有很深的學問。」智怪說。

兩人仔細端詳著苦花群剷石頭的樣子,就像某種武術動作,精準又充滿力道。

突然間,苦花群一窩蜂地往下游衝去,刮藻的石頭附近只剩寥寥幾尾在晃蕩。

兩人往苦花移動的方向望去,看到一個小灣凸岸處,一個短髮少女朝著溪裡投擲麵包屑,麵包屑一接觸到水面,苦花群就像餓鬼般搶食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八婷,你在衝啥啦。」兩人氣極敗壞地齊聲喊道。
「這樣魚才會靠近啊。」少女笑著答。「你們要玩嗎?這片給你們。」順手捏了半片吐司,遞給運將。

運將接過吐司,撕成兩半,把其中一半交給智怪,同時向智怪使了個眼色。

智怪也點了點頭…。

兩人同一時間,把吐司塞進了自己嘴裡。

「白癡喔你們!」八婷大喊。
「這樣魚才會靠近啊~」運將嗲聲模仿著。「因為我以為自己是白雪公主……」

智怪笑得直不起腰,八婷脹紫了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溪水裡麵包屑的味道流盡,苦花群繼續回到長滿矽藻的大石邊,用那完美的扭轉翻身,剷下一個又一個的「0」,清澈的溪水,持續持續地流逝……。

清澈的溪水,持續持續地流逝。圖/作者提供
eeft_96
10 篇文章 ・ 0 位粉絲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成立於2007年,以「推動體制內環境教育的落實」、「推動環境學習中心的建構」和「擴大社會對永續環境議題的關注和參與」為願景,持續致力於各式環境學習中心場域之教育推廣與經營管理工作,運用各種媒介平台,向大眾推廣大自然服務及水資源等主題的重要性,並持續累積發展不同主題之環境教育教材供教育單位使用。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小鰻苗在茫茫大海千里尋根,如何不迷失方向?--《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_96
・2017/07/02 ・266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3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科學月刊》總編輯。

現在多數人對鰻魚的主要印象大多來自於香噴噴的鰻魚飯,但在美味可口的背後,鰻魚的一生仍有許多有趣的未解之謎。

一說到鰻魚,第一個是直覺是不是就想到鰻魚飯呢?圖/挪威 企鵝 @ Flickr

鰻魚的迴游

鰻魚與鮭魚是動物界著名的洄游性魚類,兩者的一生都注定了一趟壯遊,不過牠們漂泊的方向則是恰恰相反的。鮭魚的一生開始於淡水河流,體型稍長之後便游入大海,然後在成年之後歷經千辛萬苦回到了出生地,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之後力竭而亡;鰻魚的生命歷程則是始於大洋的深處,然後所產生的幼苗以浮游狀態回到陸棚的沿岸地區,後溯溪進入溪流,在溪流中渡過數年的成長期,然後再返回海中的產卵場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目前科學家相信,臺灣常見的日本鰻鱺(Anguilla japonica)產卵場在馬里亞納海溝的西緣,位於關島附近的水域,而美洲鰻鱺(Anguilla rostrata)與歐洲鰻鱺(Anguilla anguilla)則以馬尾藻海(Sargasso Sea)為主要的產卵地,著名的百慕達三角洲便位於馬尾藻海的西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追蹤成年鰻魚的研究,沒那麼容易

如果說自然界的鮭魚返鄉是一部壯闊的史詩巨片,那鰻魚的洄游無疑是一部懸疑劇。多年以來,為了獲得鰻魚洄游回到產卵地的確實證據,科學家們運用了許多生態學研究的方式,例如綁上不易損壞的號碼牌與聯絡資料,讓日後捕獲該魚的漁夫得以通報位置的繫放法,到最近因為電子科技的進步得以實現的 GPS 定位與訊號發送的技術。

不過即便如此,這樣的實驗仍然具有相當的難度,例如,即便足以洄游的鰻魚均已成年,它們的體型仍僅約在 3~5 公斤之間,想要在不影響鰻魚洄游狀態下獲得鰻魚位置的資料,需要縮小發報機的體積直到鰻魚可以攜行的標準,並且需要克服鰻魚在深潛狀況下無法進行定位以及訊號發送的問題。

先前的研究也發現,鰻魚洄游過程其實佈滿殺機,以美洲鰻為例,洄游旅程當中會通過鯊魚出沒的區域,讓研究增添更多的挑戰。直到 2016 年,一組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在花費相當的經費與時間後,才成功實現鰻魚洄游的衛星標定技術,成功追蹤一隻美洲鰻鱺回到產卵場──馬尾藻海附近水域,這隻重量約 3 公斤的年輕鰻魚,一共花了45 天的時間,游了近 2400 公里左右的距離。這項實驗驗證了先前科學家們的假設,成年鰻魚的確有能力可以回到產卵地,來達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美洲鰻鱺(Anguilla rostrata)。圖/Alan Cressler @ Flickr

小鰻苗的尋根之旅

鰻魚在產卵地產卵的真實狀況目前所知甚少,然而從一些觀察當中仍可以透露出一些端睨,例如從鰻魚苗的捕撈經驗來說,魚苗的出現是成批的,暗示著鰻魚在產卵地的交配行為有同步化的趨勢,成年的鰻魚可能隨著月週期舉行難以想像的巨型派對,然後同時產下數以兆計的鰻魚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鰻魚卵在孵化後會呈現葉子狀的特殊形態,這種我們稱為「柳葉鰻」的幼苗會隨著洋流以蜉蝣狀態進行海上漂流,大約經過數個月的時間從產卵地抵達大陸棚沿岸,此時的鰻魚苗會進化成為透明線型外觀的「玻璃鰻」,這就是漁民於每年東北季風來臨之際在海邊辛勤捕撈的鰻苗。

美洲鰻的幼苗。圖/Kils ,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wikimedia commons.

地磁是鰻魚尋根之旅的關鍵

前述的故事雖然合於邏輯,但有些重要的細節顯然仍缺乏合理的交代。譬如即便洋流是鰻魚幼苗長途旅行的主要疏運工具,不過洋流本身無法進行「戶對戶(door to door)」的服務,在關鍵時刻,還是需要靠自身的力量把自己推向目的地。重點是,鰻魚苗要如何知道「關鍵時刻」的到來。

科學家們提供了許多種版本的假設,其中一種假設認為,鰻魚苗具有地磁的感受能力,並且具有「磁場地圖(magnetic map)」這種源自演化上的記憶,當鰻魚苗感知磁場接近的狀況,就會喚起鰻魚本能地進行某些行為因應。對於脆弱的鰻魚苗而言,擁有磁場地圖的能力顯然是重要的,唯有在對的時間上使盡全力,才能增進族群繁衍的機率。

在近日發表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一篇文章當中,一組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Chapel Hill),邁阿密大學與瑞士相關研究機構所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嘗試探討鰻魚幼苗是否具有感受地磁的能力,並探討地磁上的細微變化是否影響牠們的游泳行為模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相當特別的實驗設施,這個被稱為「競技場(arena)」的裝置是由一個 25 公分直徑的中心圓柱形壓克力盒以及外圍環繞於中間的 12 個小隔間所組成,每一個隔間大約可代表羅盤上的 30 度方位角,中間區與周邊的隔間具有活門供實驗操控。這樣的研究裝置可以在海洋下不同的深度狀態下進行實驗,這些科學家們便坐著海洋研究船,循著歐洲鰻鱺遷徙的路徑,分別選在百慕達三角洲附近海域,大西洋西北部與北部海域,利用這樣的裝置在海面下進行相關的研究。

2017/04/13 發表在《當代生物學》〈A Magnetic Map Leads Juvenile European Eels to the Gulf Stream〉的附圖。A.B.C 和 D 分別是放在不同海域中的「競技場」,從其四周三角形方位大小的比例可以看出,鰻魚在洄游時對於特定方位反應較敏銳。圖/〈A Magnetic Map Leads Juvenile European Eels to the Gulf Stream〉

研究團隊原本的預想是,鰻魚苗是具有地磁感應力的,這個地磁感應能力具有導航上的指標,而讓鰻魚苗能夠朝向目標區前進。然而實驗的結果有些出人意表,科學家們的確發現鰻魚苗似乎具有感地磁變化的特殊能力,在不同地理位置下呈現具有特定方位的游泳行為,不過這些鰻苗的游泳方向跟原本的預期相去甚遠,在方向上近乎轉了180 度,這點讓參與的科學家們不解。

透過海洋數學模式專家的協助,這項謎團終究獲得了解答。透過電腦模擬,科學家們了解,也許這些看似莽撞的行為對魚苗而言反而是個明智的選擇,讓它們具有更高的機會進入到環繞於墨西哥灣後北上的大西洋環流(Atlantic current),讓這些歐洲鰻鱺的幼苗搭上便車,能更快速的到達歐洲。

生命科學的研究其實是需要建立在研究數據的累積,有時候實驗的假設跟後續的結果會有相當的出入,但就是因為如此,從事科學工作才會是有趣而充滿挑戰的工作,也因如此,我們更需敬天畏地,常保謙虛之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17 年 6 月號

什麼?!你還不知道《科學月刊》,我們 47 歲囉!

入不惑之年還是可以當個科青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481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