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三步驟分出你是哪種黑眼圈!黑眼圈的成因、分類、預防與治療全攻略

MedPartner_96
・2016/09/30 ・4385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500 ・六年級

之前講了臥蠶、眼袋、淚溝、瞼頰溝、印地安紋怎麼分之後,大家就開始瘋狂追問「黑眼圈」的問題。為了避免 Line@ 被問到爆炸,原本放在比較後面的黑眼圈,只好提前到今天寫了~

黑眼圈會讓人困擾的主要原因,就是會讓人感覺「看起來很累」。其實你不一定是真的累,但有黑眼圈氣色看起來就是差,所以大家瘋狂想要用化妝或者是醫美方式解決黑眼圈。很多人應該都有被說:「你怎麼看起來這麼累?」的經驗,然後你就會開始很緊張,覺得一定要處理這個問題。

panda-1236875_640
好累~好想睡~ 圖/Cemberley @ Pixabay

但是提醒你,一定要先進行鑑別診斷!世界上有一種累,叫做「媽媽覺得你累」,這跟你小時候「媽媽覺得妳冷」、發育期「媽媽覺得你瘦」是一樣的,如果都只有媽媽說的話,那你就當作是就好 XD;但如果是很多人都這麼說,那就要注意了啦~~~

照規矩,我們要講處理方法之前,一定要先講基礎生理解剖。黑眼圈一般來說被認為是:「眼下到眼眶骨看起來暗沈的區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黑眼圈的成因

那到底為什麼會看起來暗沈呢?這就是我們用心良苦之處啦!我們堅持要放在美白全攻略1 之後寫,是有原因的!首先你要先知道,為什麼會「真的黑」,或「看起來黑」?

 1. 皮膚太薄:常因老化導致皮下脂肪或膠原蛋白流失
2. 色素沉積:可能跟日曬、發炎、遺傳(亞洲人或黑人很多)
3. 血管增生:過敏性鼻炎、鼻塞、慢性鼻竇炎導致血液循環差,微血管增生。
4. 暫時性血管明顯:沒睡飽、大哭、鹽分攝取過多、生理期、懷孕末期的水腫導致。
5. 表皮粗糙:異位性皮膚炎、過度摩擦、反覆接觸性皮膚炎都會導致表皮粗糙。

以上這些狀況都算真的黑

也有些只是「看起來黑」,主要是凹陷造成,這個看圖比較明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如果淚溝明顯、蘋果肌流失嚴重、眼袋跟臥蠶或眼袋跟淚溝之間的凹陷大,先天眼眶凹陷,或老化使眼眶骨流失凹陷,整個黑眼圈的部位看起來就會更凹進去。看起來凹,顏色就自然會看起來更深了。因為保濕不足、膠原蛋白流失、肌肉張力過強產生的細紋,也會加深陰影。

這就是個相對的、光影的問題。有關光影的問題要搞清楚,還不熟的請看這篇臉部超科學回春!光影、老化與比例對外觀的影響。了解上述的狀況,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醫學上的分類以及治療囉!

黑眼圈一般來說,可以分成三種類型: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但最多的狀況是「混合型」,也就是混合上述的多種因素。

色素型黑眼圈成因—要分先天跟後天

色素型黑眼圈顧名思義,就是色素累積在眼睛下方的皮膚內。會造成色素累積的原因,有些人是天生的,有些人則是後天造成。在中東跟亞洲人種的基因,有不少比例的人天生「上下眼皮」都會顏色較深。東南亞民族,像是多數的台灣人,也常都有類似的上下眼皮色素過深的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我們都知道,過度曝曬、摩擦跟發炎反應,也會產生黑色素累積。異位性皮膚炎、慢性的尋麻疹或者反覆的濕疹,這種慢性、反覆的發炎,久而久之就會累積許多色素沈澱。如果有發炎,通常會伴隨發紅、發腫、發癢、嚴重的會刺痛。表皮則摸起來可能粗糙,甚至伴隨著脫屑。另外有些人是「接觸性皮膚炎」,某些化妝品、睫毛膏的化學性刺激,也會引起發炎!特別是睫毛膏,一定要避免碰到眼皮喔!

色素型預防及保養:需要擦黑眼圈眼霜嗎?

色素型的成因是「天生」和「發炎」,天生只能就只能靠防曬,發炎就是要盡力控制發炎情形囉!

你可以這樣做:

 1. 防曬。這一定要擺在第一位。
2. 適度保濕。挑選成份單純、價格合理的眼霜或面霜即可。
3. 避免亂搓亂揉眼睛造成過度刺激。
4. 長期飲食或藥物控制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5. 儘早處理濕疹這類的皮膚感染。
6.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
7. 特別注意睫毛膏,不要讓它接觸到眼皮或眼下肌膚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色素型治療:黑眼圈雷射有沒有用?

當然有人一定會說,那我就已經色素沉積了怎麼辦?如果是因為發炎這類的原因引起,在控制發炎反應之後,可以選用一些有美白成份的保養品,哪些是美白成份呢?含有維生素C、杜鵑花酸、熊果素……這類成份的都行。但在選用時,務必注意是否有全成分標示,也要注意是否適合自己膚質。嚴重一點的話,可由醫師開立淡化色素外用藥膏,或者是使用可淡化黑色素的雷射治療。

如果是天生的,通常建議「不要過度治療」。因為這是天生的膚質,過度矯正,反而容易發生不樂見的併發症。建議多多保養,重要場合時適度使用化妝技術遮瑕就好。

血管型黑眼圈成因其實不只有過敏

血管型黑眼圈主要是因為「眼周血液循環不良」。眼睛表皮的血液循環跟鼻部的血液循環是相通的,所以鼻子過敏腫脹,導致鼻部血液循環不佳,就會間接導致眼表血液循環不佳。血流不順,就會瘀塞,長期就會血管擴張。

3

台北市衛生局統計過,1985 年幼童有過敏性鼻炎的比例為 7.84%,到了 2007 年增加至 50%,到 2016 的現在有過半的孩童都有過敏性鼻炎。加上台灣許多人天生色素就多,導致有黑眼圈困擾的人暴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血管型黑眼圈不只是過敏才會產生喔!只要是「讓眼周血液循環變差」的原因,都可能導致血管型黑眼圈。很多人應該都有過大哭、失眠、用眼過度、吃太鹹、灌太多水之後,因為眼睛水腫,接下來黑眼圈就浮出來的經驗吧?另外女生比較吃虧的是月經來潮之前、懷孕、更年期也都可能水腫產生黑眼圈。

血管型預防及保養:黑眼圈熱敷有沒有幫助?

如果你是過敏引起的血管型黑眼圈,那「控制過敏」是首要工作!

其他你可以做的是:

1. 避免用眼過度。每三十分鐘最好就有五分鐘的休息時間。
2. 不要吃太鹹。這不只對水腫有幫助,對身體也好。
3. 大哭你可能難以避免,但別熬夜你一定行。
4. 適度輕輕按摩,也能緩解局部水腫。切勿重壓,反而會惡化喔!
5. 熱敷也能幫助血液循環,但「溫」就好,不必到「熱」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管型治療

有些血管雷射對於去除微血管增生會有幫助,但是在眼周附近的治療還是比較困難。所以預防要比治療簡單多了,年輕的時候就要防患於未然啊~

結構型黑眼圈成因

上面提過,這邊再強調一次。這是「假的」黑眼圈!如果淚溝明顯、蘋果肌流失嚴重、眼袋跟臥蠶或眼袋跟淚溝之間的凹陷大。先天眼眶凹陷,或老化使眼眶骨流失凹陷,整個黑眼圈的部位看起來就會更凹進去。看起來凹,顏色就自然會看起來更深了。因為保濕不足、膠原蛋白流失、肌肉張力過強產生的細紋,也會加深陰影。

結構型預防及保養

如果是天生的臥蠶肥大、或先天型眼袋,那沒啥可預防保養的QQ。先天的眼眶凹陷或老化的眼眶骨凹陷,目前也真的難以預防。但如果是細紋造成的陰影,就可以透過保濕跟適度的按摩來保養囉~

結構型治療

根據不同的結構因素,可以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臥蠶太肥:可以考慮肉毒桿菌注射。
2. 淚溝太深:可以考慮注射填充物質(但要小心打出一條毛毛蟲,技術很重要!)。
3. 眼袋太大:可以考慮進行眼袋內開或外開手術。
4. 眼窩凹陷:真的很難處理,通常建議不要亂治療,化妝技術加強一點比較實在。
5. 眼部細紋:動態紋可使用肉毒控制,靜態紋可考慮少量填充物質注射。

只要外觀上凹陷或不平整的狀況改善,結構型黑眼圈就能獲得不錯的治療成效。

多數人都是混合型,怎麼知道我是哪一型?我知道大家都想問這題啦!這邊就教幾個簡單,自己可以在家拿鏡子就試著判斷的方式~

用手摸摸黑眼圈

4

如果有粗糙、脫屑,比較會是色素型。如果摸到一小塊脂肪凸起,那比較偏向眼袋造成的結構型。

用手壓壓黑眼圈

5

如果輕輕按壓,發現顏色會變淡,那就偏向血管型。因為微血管再按壓的狀況下,血液被擠開,顏色就會變淡。但是如果已經很嚴重的血管型,就不一定有辦法這樣測試。但嚴重到這種程度,通常你仔細看,就真的看得到血管了……。

照鏡看看黑眼圈

6

如果上下眼皮都呈現黑,或很小的時候就黑,那可能是天生的色素型。如果整個區域的高低起伏大,看到明顯凹陷,那就偏向結構型。如果看到很多細紋,就再看看是笑起來才有細紋,還是不笑就有。如果笑起來才有,那是動態紋;如果不笑就有,就是靜態紋。

了解自己偏向哪一型,就趕快往上爬,去看看對應的預防保養與治療吧!

But,黑眼圈最重要的就是這個 But!黑眼圈最常見的一定是「混合型」,而且相關成因多到爆炸,所以如果有任何產品跟你說「輕鬆改善黑眼圈」,請直接拿著這篇文章去打臉!那百分百是誇大不實廣告!

上完課,照例一樣要隨堂考試!

Q1:讓自己有充足睡眠就不會有黑眼圈嗎?
A1:說不會的出去蹲啊~就跟你說多成因了咩~睡飽只能改善眼周血液循環,緩解部分的血管型黑眼圈。

Q2:眼霜是不是比面霜適合拿來擦黑眼圈?
A2:不一定。成分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業者會強調「眼周特別敏感」,但實際上,你如果是敏感型膚質的人,你全身皮膚都容易敏感。你總不可能拿眼霜去擦全身吧?所以挑選低敏感性、低刺激性的產品才重要。另外許多眼霜跟面霜的成分其實差不了太多,可能只是把某種有效成分濃度調高一點,但就賣你高好幾倍的價錢。這就要大家自己精打細算,仔細評估啦~

另外,眼霜也是不實廣告排行的常勝軍!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前幾天公布今年上半年的違規廣告,「Jumelle 皺效賦活眼霜」就在單項產品違規廣告排行榜封王!

Q3:最近聽說天然物質敷眼睛比較好,是真的嗎?
A3:要看是什麼物質。其實所謂的「天然物質」常常都是非常多種物質的混合。例如之前流行過牛奶濕敷黑眼圈。牛奶本身含很多種不同蛋白質,如果你的皮膚對其中一種蛋白質過敏,那就麻煩囉。所以要玩這種天然物質,醫生基本上不太建議。但如果真的很想玩,只要出現紅、癢、刺激的情形,拜託就趕快停。如果有人跟你說那個紅癢是在「排毒」之類的,這根本就是詐騙集團啊!

上完今天的課,有沒有覺得很充(ㄐㄩㄝˊ)實(ㄨㄤˋ)呢 XD!其實還是很多預防、保養跟處理的方法啦!但一定要搞清楚,用對方法,才不會花了大錢又沒效果啊!

請各位大德跟著我唸一下底下的黑眼心經:

黑眼圈~止止,魔咒消~預防治療速速前!
黑眼圈治療絕無特效藥,無法完全消失,只能力求改善。
黑眼圈多成因,簡單改善不可能!積極預防,適度處理才正確!


編按: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不過對你而言光是看滿架的化妝品、保養品,各種醫美產品就令你眼花撩亂,更別說還有玻尿酸、膠原蛋白、類固醇這些有聽沒有懂的名詞來搗亂嗎?如果你想要聰明的美,不想要被各種不實廣告唬得團團轉,那麼泛科學這位合作夥伴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就是你我的好朋友。

本文轉載自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文章難易度
MedPartner_96
49 篇文章 ・ 16 位粉絲
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拒絕任何業配。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9
0

文字

分享

0
9
0
注射過玻尿酸和肉毒桿菌素,在接種COVID-19疫苗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Aaron H._96
・2021/10/04 ・173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本系列文章與科學月刊合作刊登。
  • 系列前言:考量到許多病友接種疫苗前需要參考更個人化的資料,本系列將從各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與研究中,擷取精華,用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整理對各專科患者接種疫苗的建議。 本系列純為知識彙整,並不能做為醫療決策時的依據。如您對個人的病況有進一步的疑問,請洽詢您的醫師,謝謝。

隨著現在醫美越來越普遍,許多人都曾接受過玻尿酸注射、肉毒桿菌注射、雷射,甚至是植入填充物等療程。曾經接受過這些醫美療程的民眾,如果要接種疫苗,現在有哪些相關研究,又要注意那些事情呢?

圖/envato elements

Q:剛打過「玻尿酸」又接種疫苗,有出現哪些不良反應通報嗎?

2020 年12 月 17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簡報中公布,根據莫德納疫苗(Moderna vaccine)第三期臨床試驗的資料,第三期試驗的 15184 名受試者中,共有 3 名受試者出現臉部與嘴唇腫脹。

其中兩名受試者,分別在接種疫苗的 6 個月前和 2 周前,接受過注射皮下植入物的療程;而有一名受試者嘴唇出現血腫的狀況,但並未提及此患者的嘴唇曾於何時注射植入物。

這 3 位受試者臉部與嘴唇出現的腫脹,都是在接受疫苗後兩天左右出現的,之後這些腫脹的反應也隨著時間慢慢消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莫德納試驗中曾有接種者因為注射療程,而導致臉部與嘴唇紅腫,但隨著時間自然痊癒。圖/envato elements

至於注射安慰劑的組別,則沒有出現類似狀況,即便出現以上不良反應,在使用過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後,也會恢復正常。

除了注射新冠疫苗的因素以外,若常常注射玻尿酸,也會使注射部位有較高機率發生感染、異物反應,甚至位移的可能。

Q:剛接受過「肉毒桿菌素」注射的人,接種疫苗有出現過哪些不良反應嗎?

肉毒桿菌素與玻尿酸等皮下填充物不同。

皮下填充物,正如其名,多半是以注射的方式,將臉上凹陷的地方填平或是讓嘴唇更加豐盈,而玻尿酸正是目前最常使用的皮下填充物之一。肉毒桿菌素則是一種從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的分泌物中,高度純化後萃取出來的「蛋白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常用的肉毒桿菌素為「A 型肉毒桿菌素」,能夠阻斷神經傳導,讓過度活躍的小肌肉放鬆,減少皺紋。

肉毒桿菌是一種蛋白質,能用來減少皺紋。圖/envato elements

目前還沒有相關文獻指出,新冠疫苗與肉毒桿菌素之間,會出現無法預期的交互作用,不過肉毒桿菌素大約會在注射後 3~7 天起作用,目前認為如果曾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至少一週以後再接受新冠疫苗接種,症狀比較不會混淆。

Q:接種疫苗後有哪些不良反應,是應該注意的?

接受填充物注射後,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疾病,或是牙科治療,也都有極少比例的不良反應發生。雖然多數的填充物,都能夠穩定地在體內留存 6~12 個月左右,但身體在注射疫苗後,對填充物是否會發生過敏反應,與注射的部位也有關係。例如嘴唇是動作較為複雜的部位,這些部位的填充物,較不會像額頭等固定的部位,能夠留存那麼久。

如果接受新冠疫苗之後,注射填充物的地方在 2~3 天內,出現皮膚發紅、刺痛、腫脹等現象,甚至是全身發燒等症狀,那麼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envato elements

根據美國皮膚外科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 ASDS)的建議,這些不良反應都是暫時性的,可以靠口服藥物、甚至無需治療就能自行緩解。

考量到疫情擴散的嚴重性,目前學會還是鼓勵大眾,即便接受過皮下植入物的注入手術,也應積極地接種疫苗。而在接種疫苗後,也能接受原本玻尿酸注射等療程,民眾毋需過度驚慌。

參考文獻

  1. ASPS Guidance Concerning FDA Reported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Dermal Fillers Receiving the SARS-CoV-2 mRNA Vaccin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 January 2021.
  2. Should You Avoid the COVID-19 Vaccine if You Have Dermal Fillers?, Cleveland Clinic, Health Essentials, February 4, 2021
  3. Mathew Avram et al., 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Guidance Regarding SARS-CoV-2 mRNA Vaccine Side Effects in Dermal Filler Patients
Aaron H._96
25 篇文章 ・ 21 位粉絲
非典型醫學人,既寫作也翻譯,長期沉迷醫療與科技領域。